陳凱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題的糾錯方法做得好,運用適當,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夠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糾錯能力和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在日常數學計算題練習的過程中,小學生必須要做好錯題的記錄,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以免再犯。進入小學以后,對于數學題的計算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它可以較好地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展現出來。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研究計算題的糾錯方法,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關鍵詞:計算錯誤;糾錯;策略研究
引言
小學生數學計算存在的錯誤不能輕視,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策略切實幫助學生克服計算錯誤,進行正確計算。小學數學計算錯誤不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不利于學生建立數學學習信心。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發(fā)現,目前,國內關于小學數學計算錯誤的糾錯策略研究并不在少數,不同學者提出的觀點亦不盡相同。本文結合具體小學數學計算錯誤糾錯實踐認為,為幫助學生避免計算錯誤,具體可采取如下糾錯策略。
一、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題糾錯能力的方法
(一) 引導學生自我糾錯習慣形成
1.學生計算題自我糾錯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計算題在數學學科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計算題從其題目形式以及解答要求過程而言,都有著明顯的特點。不僅在表現形式以及考核形式上比較簡單,而且涉及的知識內容以及思考的過程一般來說也并不復雜。而這就對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心理提出了挑戰(zhàn)。相比于需要學生深入分析和思考的應用題而言,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計算題的解答時都會產生在心理上的輕視,以至于在解答過程中由于機械性地計算以及馬虎等出現計算的錯誤。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計算題的糾錯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具備糾錯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夠保證計算題的正確率,從而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夠得到保證。所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題糾錯能力不僅對于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學生學習思維和習慣的形成以及綜合素質發(fā)展的方面也十分重要。
2.引導學生自我糾錯習慣形成的策略
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題糾錯能力,首先可以從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考試,并且形成糾錯的意識和習慣開始。具體來說,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導入以及總結的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知識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以及學習觀念。通過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來使學生認識到考試作為一種對自己學習成果的考核手段,其關鍵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從而更好地學習,緩解學生在考試中的緊張心理,避免由于學生過度緊張而出現計算以及糾錯過程中的錯誤。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于課堂教學的活動,尤其是講解的過程引導學生糾錯意識的形成。教師在以具體的題目作為例子進行計算方法的講解時,可以在得出答案之后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整體進行結果的檢查和糾錯,同時也可以在學生完成個人練習的過程中設置糾錯的任務,通過這種重復性的教學流程來實現學生糾錯意識以及習慣的形成,從而在提高學生數學計算正確率的同時強化其計算題的糾錯能力。
(二) 組織小組合作互查互糾活動
通過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糾錯能力的過程,借助于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的計算題糾錯能力,主要是通過開展小組互查互糾的形式來展開。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先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以及計算能力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按照一高一低或者是幾高一低的模式形成小組。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本節(jié)課的計算題教學內容和要求來設計專項的訓練,并且要求小組成員以個人的形式完成練習。在完成練習之后,教師則可以組織小組成員對自己的練習結果進行檢查。之所以要在小組中做到計算能力較強的學生與能力較弱的學生基本平衡,或者是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占多數,是因為本身這樣的學生基本上有著良好的計算檢查習慣,所以在計算過程中不會有太多的錯誤。幾個學習較好的學生的計算結果由基礎不好的學生來完成檢查,能夠保證任務的量,避免因為對成績較好的學生的盲目信任而逃避檢查活動。同時學習較好的學生由幾人共同完成對較差學生的計算結果的檢查,能夠降低完成的時間,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對基礎不好的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這樣的形式更有利于小組活動的高效完成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而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定的評價機制,以小組為單位,以糾錯過程中任務完成度為標準,不僅能夠形成學生的小組集體意識,而且能夠在小組競爭的環(huán)境下實現學生對小組糾錯活動的積極參與。
(三) 強化針對性計算題練習活動
通過重復性的練習,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糾錯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的糾錯能力在重復性的練習中得到強化。而從具體的活動形式上來說,教師開展針對性的練習活動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學生在完成題目練習之后的自然糾錯。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將完整的題目作為任務展示給學生,學生自主完成計算題目的解答,并且進行自我糾錯或者小組糾錯,以此來保證自己計算結果的正確性。這種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對于學生而言,其習慣養(yǎng)成的作用更為明顯。而另一種形式則是單獨的糾錯活動。也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本身已經得出結果的一系列計算題,而其結果的正確性需要學生自己通過檢查和糾錯來進行判斷。這種活動一般來說可以作為正式教學結束之后的課堂總結和檢驗活動來進行,以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的形式表現出來更能夠起到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作用。同時這種單獨的糾錯活動也是對學生計算題糾錯能力的一種針對性的練習,在強化學生計算題糾錯能力上有著十分明顯的效果。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通過這兩種教學練習形式的配合使用,不僅能夠起到活躍數學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計算題糾錯活動的興趣,而且還能夠通過重復性的練習使學生的計算題糾錯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也使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得到切實的強化。
二、結語
自主糾錯能力是數學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所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題糾錯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結合當前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教師有必要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實現糾錯意識和習慣的形成以及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旭,小學生計算錯誤原因分析及糾錯策略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7):59.
[2]徐晨.小學低年級加減法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