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梅艷
一、建立科學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結構的必要性
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應遵循學生認識的規(guī)律,使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主動的探索、能動的發(fā)展,讓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智力、非智力(情意)、能力諸方面和諧發(fā)展的過程。
二、五層次課堂數(shù)學結構概述
1、準備層
準備,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準備活動,在這一活動中,不但要從知識、能力方面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心理提供準備。根據(jù)這一特點,抓住每節(jié)教材內容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針對教材的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設置學習準備內容。如:在教學生長方形認識一節(jié)的基本觀念時,本節(jié)新授內容是利用學生的學過的直角、線段的概念來抽象出長方形的特征。針對這一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準備題的設計是這樣的:
(1)給出一組角的圖形,指出哪些角是直角。(略)
(2)給出一組線段,讓學生量一量線段的長度并將量出的結果標在線段的下面。(略)
2、感知層
感知是主體對客體現(xiàn)實直接的反映。人對客體事物的認識過程都是要經過感覺、知覺、表象、思維的全部心理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應先進行大量的全面的感知活動,選取的感性材料越豐富,感知的越充分,抽象的過程也就越迅速,抽象的結果也就越準確。感知是一個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過程,學生的認識活動必須從感知開始。
感知的目的:通過感知,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實物、直觀圖…….等對事物建立起一個清晰的表象,對所學新知識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獲得感性認識,為下一階段抽象思維的展開,打好基礎。由于教材內容的不同,感知的目的也不盡相同。如概念教學、四則運算教學,目的是為了抽象概念、性質、法則、結論等,進行的感知活動。
3.抽象層
抽象是對客觀現(xiàn)實概括的、間接的反映。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思維過程,也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感知是抽象的基礎,感知的終點是理解的起點,抽象是感知的發(fā)展,抽象要與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在感知階段建立起來的表象,進一步把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揭示出來。
抽象的目的:通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索性地學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全面的了解,能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用正確、規(guī)范的語言表述概念、性質、法則、結論或思維方式,從而達到對事物本質及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獲取了新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4、印證層
印證就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總結出來的結論或概念,通過個別的同類現(xiàn)象,來進行檢驗?;蛴盟玫慕Y論、概念試著解決其基本的問題,看抽象結果的適用性,以此說明所得結論的正確性。
印證的目的:一是通過練習對所提結論或概念……等進行判斷,從而使概括出來的法則……等趨于完善。二是對于己完善的概念,起到強化的作用,鞏固思維和理解的結果。
印證的方法過程:設置能適用本節(jié)最基本、法則來解決的題目,如與例題同類型、同難度的題、或練習題組。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口述理由及依據(jù)。如計算教學的印證,要讓學生講述算理。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節(jié)的印證,即讓學生通過例1同類型、同難度的題目的計算過程,講述其算理。又如應用題教學的印證,通過例題相仿題目的練習,講述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方法。在“兩步計算應用題”一節(jié)的印證時,學生通過練習,講述這類題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強調學生的思維方法。這一階段,一般不出反例,避免對剛抽象出來的概念、結論……等,發(fā)生混淆。如“長方形認識”一節(jié)的印證。首先是對長方形特征的印證。用長方形的特征去套一下其它長方形,看是否也符合這個特征。題目可設計為:
1.設計一組長方形的圖形,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圖形,為什么?
2.對長方的形狀的認識進行印證。
(1)折紙練習。拿出一張長方形紙來,怎樣折出4個長方形。
通過這兩組印證題目,使學生不僅強化長方形特征的概念,而確信,這一結論是正確的。
在印證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5、運用層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既是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種手段,也是加深理解和鞏固知識的一個重要方式。運用知識要從正確的概念、法則……出發(fā),用理性認識來指導具體的學習活動,同時還要有目的地聯(lián)系已學過的知識,使新舊知識前后銜接,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運用階段的目的:運用新的能力,解答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解答習題的方式,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目的,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運用的方法過程:運用的題目要精當,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防止盲目重復。同時,要注意照顧各個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題目要具有靈活性、趣味性和層次性。教師不要光看結果,要把著眼點放到矯正學習的過程中來,查找錯的原因。
三、五層次課堂教學結構的適用范圍
根據(jù)小學數(shù)學教材內容和五層次課堂教學結構的特點在概念教學、四則計算教學、形體教學和應用題教學等幾種類型的教學中,采用五層次課堂教學,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些類型的課,每節(jié)教材內容的知識形成過程均可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過程,并且這些教材內容的知識,都具有知識的增值價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