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取骨科200名患者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對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情況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提出了四個階段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階段和相關重點健康教育內容,為骨折治療的護理質量提高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四個階段
在疫情背景下,骨科一方面要對患者進行治療,另一方面要注意對患者進行相關防護知識的宣教,因此增強醫(yī)患之間的信任感,推動患者按照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進行防護并配合治療,對于患者加快康復速度具有重要意義。
1.健康教育調查相關情況
1.1 樣本的選取
隨機抽取在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一年疫情期間在骨科住院的200名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在整體樣本中,男性115例,女性85例,年齡跨度在15-75歲,平均年齡為40.5歲,樣本在各個年齡段較為平均,受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學歷為60人,中學為50人,小學以下為90人,住院時間平均為20天,住院時間從一周到四個月不等。主要的病種以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占比最高,有129例,脊柱疾患36例,手外傷疾患20例,關節(jié)置換15例,基本涵蓋了骨科所有的治療領域。
1.2 調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問調查法進行數據采集和回收,通過問卷調查或者訪問調查表設計,對住院患者入院教育情況、術前和術后教育情況以及出院咨詢教育等教育方式和需求進行了隨機訪問,讓受訪者逐項按要求填寫,至調查結束,一共發(fā)放和訪問有效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并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析。
2 健康需求調查結果
根據相關調查問卷的調查,將相關問題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如表1-2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疫情期間,骨科患者大多數為病情較為嚴重的病患,因此90%以上的患者強烈關切自己的病情和相關檢查的結果,也十分需要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專業(yè)的心理疏導。對相關治療方法的適用以及醫(yī)護人員專業(yè)情況十分重視,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以及醫(yī)患之間的配合關心程度則大大降低。
從表2可以看出,在疫情背景下,無論是術前還是術后90%患者強烈需要進行遠程專業(yè)指導,尤其是用藥和并發(fā)癥的預防這些專業(yè)知識領域,而在飲食、功能恢復以及個人衛(wèi)生防護方面需求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這主要是由于患者由于生病會造成生活不便心理產生一定的恐慌,所以對藥物以及并發(fā)癥相對關注,病情緩解后對后期保養(yǎng)往往具備一定的常識,關注度一般在75%以下。
3 調查結果與分析與討論
骨科疾病一般來說痛苦強,發(fā)病時間長,所以患者教育在患病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應該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一般來說骨科患者健康教育分成四個階段進行。
3.1 個體教育階段
病患入院后一般分配主治醫(yī)師和護士,基本可以做到一對一的宣講和教育,這時候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根據病人的文化水平和心理狀態(tài)做出其能理解的治療方案和方法,同時調動病患家屬的協同作用,為后續(xù)健康宣教做鋪墊。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骨科護理人員應該主動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醫(yī)療條件,多體貼病患,答疑解惑,及時向病患家屬介紹病因、治療手段、護理措施以及術后效果等情況,個體宣教最主要的是因人施教,如對待老年人應該使用尊敬的語言與其交談,對中青年患者要以鼓勵為主,對年齡較小的患者應該給與一定的安撫,尤其在新冠背景下,一定要對入院患者進行醫(yī)院相關疫情管理制度的宣講,指出遵守相關制度的重要性,預防新冠與疾病宣講顯得同等重要。
3.2 書面教育階段
通過骨科相關宣傳手冊、宣傳欄向患者介紹相關骨科基礎疾病的相關知識,對于比較難于理解的病因和病理,可以通過通俗易懂的圖片和醫(yī)生的講解。充分利用當前多媒體技術,將電子媒介、集中宣教以及公休會等傳統(tǒng)和現代信息傳遞方式相結合,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在病區(qū)宣傳欄每季度根據疾病收治情況更換健康宣傳資料,紙質宣教手冊,個性化手寫宣教內容及口頭講解演示。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為了彌補傳統(tǒng)健康宣教上的短板,在醫(yī)院微信平臺的基礎上開發(fā)了骨科專科健康教育公眾號,采用PPT,視頻,文章等形式。以便于患者及家屬在遺忘時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翻閱,通過綜合性宣教,讓病患減少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減少并發(fā)癥,盡早開始康復鍛煉,提高手術效果和病患的滿意度。
3.3 集體教育階段
集體健康宣教則將面對同一種應激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患者之間的“共情”易引起共鳴,緩解其負面情緒,還能獲得來自患友之間的社會支持。所以此集體授課宣教與大量重復的一對一宣教模式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時間利用率,并且將同病種病人集中在一起也更能緩解患者的緊張狀態(tài)。
3.4 具體化、專業(yè)化、多樣化教育手段的應用
骨科患者的大部分功能鍛煉過程需要在院外完成,而功能恢復無法一蹴而就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尤其是生活指導需要專業(yè)護理人員和家屬共同完成,通過家屬的指導與操作練習,能夠鞏固加強術前常規(guī)宣教的效果。因此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通過組建相關康復群,康復公眾號進行相關疾病的專業(yè)化、具體化的,多樣化的教學,提高患者對功能鍛煉的信念,為患者后續(xù)的功能康復提供科學,專業(yè)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侯秋雙.人性化關懷用于骨創(chuàng)傷患者的護理實踐[J]西南軍醫(yī),2017,19(1):88-89.
[2] 袁 冬.骨科功能鍛煉微視頻提高骨科手術患者滿意度[J].黑龍江醫(yī)學,2020,44(7):965—967.
作者簡介:鐘華苓,女(1990-),護士,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yī)院 ?浙江杭州 ?3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