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玲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極具時代氣息特征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內容,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于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正確價值觀念發(fā)展有著關鍵的影響作用。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是基于現實土壤以“議”為主的課堂教學活動,其教學本質在于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基本出發(fā)點,以學生參與為課程教學的重點,議題式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完善,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上拉近學生理論知識學習和現實應用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應用
引言:議題式教學模式憑借自身巨大的教學優(yōu)勢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其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參與“議”的過程中對現實問題可以產生客觀的理解和認知,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仍舊有許多探究的空間,文章圍繞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活動,以課堂教學實踐為基礎簡要分析了議題式教學的相關問題。
一、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應用的重要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應用議題式教學方式是對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和創(chuàng)新,對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和課程學習質量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議題式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立足學科核心素養(yǎng),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和情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場景,引導學生在開放式的議題學習互動中形成良好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推動學生個人思想以及政治品質的發(fā)展。此外,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以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轉變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
(一)議題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在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都是以應試思想指導課堂教學活動,圍繞教學大綱以及考試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議題式教學方式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教師也改變了一講到底的授課模式,師生之間的互動開始逐步增強。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將議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依托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教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正在不斷地更新和發(fā)展。
(二)議題式教學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議題式教學的本質最終指向的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基礎知識講授方面,更多的是側重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促進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理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在議題式課堂教學互動中教師圍繞思想政治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分析和探究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思維,在探究分析的學習過程中帶動情感價值以及學科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和提升。
(三)議題式教學模式有助于課程教學方式的更新和完善。議題式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創(chuàng)新和完善的重要途徑之一。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不再是靜止的、獨立的講授型課堂。以議題為中心的課堂實踐活動可以將生活實踐中的各種社會問題和案例搬進課堂教學過程以供學生探討和交流,將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進行充分的融合,優(yōu)化了傳統(tǒng)教學過程理論和實踐脫層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政治認同的情感也能夠得到發(fā)展和升華,對現代化課程教學改革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應用實踐
(一)以生活實踐為議題基礎,培養(yǎng)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
在開展議題式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和生活經驗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從生活化的角度設計學習議題。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而言,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創(chuàng)設判斷政治價值的情景,幫助學生在生活化的場景中學會運用政治思想進行思考和判斷,從而帶動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解和認知,形成良好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例如,在學習“侵權責任和權力界限”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出如下議題:“針對乘坐火車無座的情況,收費仍舊按照正常票價收費,不予打折,屬于屬于侵犯個人權利呢?”關于無座票價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詬病的社會問題之一,也是學生生活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就這一議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將學生按照觀點的不同分為兩個討論小組,然后就這一實際問題去進行討論,并積極地查閱相關鐵路規(guī)定及資料。通過學生積極整理資料和課堂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都能夠對我國鐵路部門的運行和服務情況有一個更為深入的了解,借助課本相關知識的滲透以及國家對鐵路服務部門的相關規(guī)定,正確看待在這一活動中所隱含的權利與義務,從而促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從實際案例設計議題,培養(yǎng)學生理性精神素養(yǎng)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素養(yǎng)主要是指在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能夠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的學習成長以及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做出客觀理性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在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理性精神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借助生活實際案例的方式作為學習論點,使學生在分析案例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理性的判斷,從而帶動學生理性精神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例如,在學習過“運用辯證思維方法”這部分內容后,教師教師就可以借助社會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引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分析:我國自2008年起開始實行“限塑令”,規(guī)定所有的市場活動中都不允許免費使用塑料包裝制品,但是在2016年又出現一篇名為《“限塑令”實行7年名存實亡》的新聞重新將何以話題引入了人們的視野,新聞中的內容實則是人民法院報上的評論,但是內容中又重新提高了限塑令的話題,其中關于“限塑令名存實亡,超市據此年賺千萬”的言論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熱議。在這一社會案例中,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極易受到新聞內容的影響,對待問題的分析缺乏自己主觀的見解與看法。在議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一實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積極地討論,談一談自己對“限塑令”的看法,并對社會大眾極易跟風的思想進行分析。通過議題的學習和討論,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判斷,理性地看待問題,促使學生理性認知和理解的形成。
(三)從社會發(fā)展著手議題設計,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素養(yǎng)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缺乏足夠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生活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法律的意義和價值并沒有直觀地理解和認識。這種情況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學生對法律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造成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欠缺。在日常議題教學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這一實際學習情況和需求,借助社會發(fā)展問題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法律的作用和價值,使學生明白法治社會對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推動學生良好法治素養(yǎng)的形成。例如,在學習“文化傳承和文化創(chuàng)新”這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社會角度提出問題“成人網站是否應該合法化?”這一議題。在西方許多國家,成人網站都是合法化的,但是對于我國而言卻并沒實行合法化管理。造成這一問題形成的原因究竟是文化選擇的差異性還是法治管制太嚴格的問題呢?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比西方國家的相關文化背景進行對比學習和分析,在學習互動中學生也能夠對我國網絡管制法律的內容有所了解,同時融入自己的觀點,更加貼近社會問題與法律準則。由于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鮮有接觸的部分,在議題討論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走進社會問題,同時也能夠在積極地討論和交流中推動學生對網絡管制重要性的認識,帶動學生法治意識和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從公共導向設計議題,培養(yǎng)學生公共參與意識
公共參與意識不但是公民責任感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作為公民行使權力的直接表現,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只有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才能夠積極地帶動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做一個有擔當的合格公民。基于此,教師在借助議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的課堂互動中,要善于從價值導向問題入手,培養(yǎng)學生公共生活的參與性,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公共生活之間的距離,提高公共參與意識。例如,在講解學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這一課時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好萊塢模式的引入對中國影視的發(fā)展利大還是弊大?”這一議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討論和交流。影視產業(yè)屬于全民娛樂產業(yè)的一種,其在我國的健康發(fā)展無論是對于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還是對于文化的傳播和擴散來說,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這一議題進行討論也是學生直接公共參與的一種途徑和形式,加上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影視作品和問題的興趣特點,在參與學習互動時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在課堂討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挖我國本土影視的文化特色,然后在討論評議好萊塢模式的發(fā)展是否符合我國影視的發(fā)展特征,從而帶動學生對公共行業(yè)發(fā)展的關心程度,推動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發(fā)展。
結束語
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豐富和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形式,同時可以從實際生活問題出發(fā)拉近學生與理論知識之間的距離,在議題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和生活問題相結合,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到日常教學互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參考資料
[1]金朝輝. 自主辨析:議題式教學的新路徑——以“科學認識不同的消費觀”為例[J]. 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9(02):41-43.
[2]明秀蘭. 基于議題式教學的人才培育目標[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9(10):26-27.
[3]嚴宏亮. 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探究——以“垃圾圍城”為例[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上旬, 2017(0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