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強
【摘要】初中語文是初中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語文的學習為學生日后學習其他的科目打下了良好的根基。所有知識的學習都是需要建筑在理解之上的,而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知識或文章的理解程度,進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所謂語文思維就是利用語文的角度、方法考慮并解決問題。在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自身因素,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并且?guī)熒g要多加交流,不斷的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換,在不同角度碰撞的基礎下,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的進行優(yōu)化,并在探究的過程中補短板的進行思考、反省、分析以及總結(jié),進而促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良好的鍛煉。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文思維 培養(yǎng)
一、語文思維的重要性
首先,語文思維的運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能夠在解題時充分的將知識運用在其中,并合理的進行分析、概括等。語文這一學科涵蓋了很多內(nèi)容,如人文地理、古往今來的史料等,因此要想學好語文就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語文思維作為支持。其次,初中語文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較大,學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有文言文、古詩詞,其中的字詞含義、語法結(jié)構(gòu)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差甚遠,甚至是無跡可尋,因此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重點和難點。但是通過學生語文思維的運用,學生可以進行分析、思考和概括,促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角度進行語文的理解和解析,進而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和對知識點的理解運用。最后,語文思維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的課余時間可以通自主學習能力的引領,進行對于各科的學習,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學生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進而學會更多地知識技能,豐富自身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語文思維的方式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的知識都是通過文章敘述的方式來闡述知識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領學生對課文進行充分的閱讀和講解,此時課堂會因為大量的文字而變得沉悶,而這樣的環(huán)境是無法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所以教師需要開展更多的教學模式,改變課堂的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學習《木蘭詩》這一文章時,木蘭詩是用古文描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對于中學生來說,語文本就枯燥,古語更是難以理解,所以學生更加不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學生講述對于古代行軍打仗畫面的想象,通過多媒體播放古時戰(zhàn)爭的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艱難與壯士犧牲的慘烈。進而教師對學生提出疑問,“你們認為古代女子能夠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行軍打仗么”,在學生的激烈探討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對課文的自主閱讀學習。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在保持良好的求知欲的同時,能夠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過后對花木蘭巾幗不讓須眉進行欣賞,并在這樣的故事下引發(fā)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二)結(jié)合教材,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
在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在結(jié)合教材進行教學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自身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思維方式包含比較、分析、運用、分類等方法,因此教師可以結(jié)合課文將這些方式運用在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以便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和《小石潭記》后,讓學生進行兩篇文章的分析和比較。《桃花源記》表達了作者對于反對剝削壓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缎∈队洝繁磉_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解的憂傷凄苦之情。而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就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與對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學生通過對于兩篇文章的分析、就比較和總結(jié),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并對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都有很大的提升,進而能夠徐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和鍛煉。
(三)加強訓練,鍛煉語文思維的運用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知識是要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應該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想提高學生的是思維能力,就要對于學生各方面進行學習內(nèi)容的訓練,能夠促使學生在生活過程中,可以合理的運用語文思維。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鼓勵學生積極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對于問題的分析和總結(jié)能力。但是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邏輯的運用和言語的組織,及時的掌握學生對于語文思維的運用和學習興情況,以便于老師能夠及時的進行糾正和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問題的探討。在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從各個角度進行出發(fā),進而有各種各樣的答案,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之下,有利于學生總結(jié)、探究等意識的培養(yǎng)。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是通過創(chuàng)造疑問還是文本比較的教學,這都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抓住學生學習的重點,運用合理的方法進行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和運用。良好的語文思維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都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jié)合課本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思維培養(yǎng)和鍛煉,以便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余維清.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38-40.
[2]翁念萍. 初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yǎng)研究[C]. //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年會. 2020:12-12.
[3]董雪朋.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5):89-91. DOI:10.12241/j.1009-7252.2020.13.052.
[4]顏書杰.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2):69-71. DOI:10.12241/j.1009-7252.2020.04.040.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南化塘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