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越來越看重素質教育。很多人從小就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下成長,有著不少的童子功,有一些學生在搞中國階段選擇了“藝考生”這個身份,不論綜合大學或是音樂學院,培養(yǎng)人才方向雖然不一樣,但對于聲樂演唱能力的要求是一樣的,聲樂就成了聯考或者校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對聲樂教育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筆者曾作為“藝考生”身份參加藝考學習,經歷了無數考試,步入了大學,現如今作為一個研究生,聲樂技巧具備了一定基礎,在藝考教學這個板塊,是本人需要去探索的,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有著一些心得?,F想借教學體驗談談“教學相長”。
關鍵詞:聲樂教學實踐 教學相長 三月桃花心中開
現階段我國有很多高中生選擇了踏上藝考之路,但他們的先天音樂素質不一,藝考是大學的敲門磚,但不像大學,聲樂學習可以系統的學習四年。藝考是個沖刺階段,只有半年的學習時間,對于四川省考生來說,一般要針對音樂表演專業(yè)以及音樂學的要求來準備考試,鋼琴與聲樂的學習要齊頭并進,對于零基礎的同學而言無疑是要突破很多的困難。
筆者屬于音樂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在聲樂學習路上經歷了從每當站在舞臺上不自信到可以站在舞臺上做著動作表達歌曲,對自身而言無疑是個突破,正是幾年的聲樂學習基礎加上在藝考的教學中悟出了一些技巧。也明白聲樂這門藝術是抽象的,學通身體樂器需要不斷地思考,用正確的練習方法一遍遠比錯誤方法練習一百遍的效果顯著。
藝考生的教學需要科學性。既要將大學學到的系統方法教授出去,又不能用大學老師的表達方式,我們需要將聲樂教學的名詞口水化,用初學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教學會事半功倍。
一、從“練聲”角度談“教學相長”
筆者采取的先注重氣息上的教學在強調發(fā)聲位置及咬字。之前的學習重點在于理解老師的語義,現在更多需要注重怎么講才能讓學生聽懂,并且做示范要十分標準才不會“誤人子弟”。
首先在氣息的練習上,以發(fā)“si”長音為例,長音“si”能夠有效體會如何保持氣息,在生理呼吸中都是一次進行到底的,在演唱中卻是要求保持呼吸,在吸氣時要求肩、胸、背以及橫膈膜都要擴張,將自己的身體充分打開,像氣球一樣,剛開始接觸同學們難免感受上比較差,筆者要求同學們彎腰感受吸氣,發(fā)長“si”音直到一口氣用盡,繼續(xù)吸氣。在給同學們示范的過程中筆者更加理解了學習過程中老師講的運氣方法怎么有效的運用,并且在每次示范中都能夠更進一步。將發(fā)聲與運氣結合起來,打嘟是個不錯的練習,筆者通過聽課,加上對唇齒發(fā)音的學習,學習到讓學生將雙手食指放在“酒窩”位置,輕輕用嘴唇吹氣,就會很好的體會唱歌時聲帶不用力,靠氣息的作用帶動聲帶發(fā)聲。
發(fā)聲位置筆者以”哼鳴“練習為例,哼鳴可以很好的體會聲音是集中在鼻腔頂端眉心位置的高度,哼唱時要求喉頭放松,能夠感受到鼻、齒、唇的輕微顫抖。同樣喉頭不放松是唱不好哼鳴的,可以互相檢驗。
練習咬字前期側重閉口音“wu”的練習,后期稍微體會的到方法以后則加入開口音“ma”的練習,在“wu”的練習前為了讓學生感受用氣與位置相結合的感覺,首先筆者讓她們練習了嘆氣,在嘆氣過程中加上發(fā)音,體會氣與聲搭上的自然感覺,其次口腔內軟腭要打開,這是要解釋軟腭打開是半打哈欠的狀態(tài),可以用手來模擬,虎口方向為嗓子聲帶方向,要抬起來,這是他們才有深刻一些的體會,唱歌的時候要將這種狀態(tài)保持,再結合上哼鳴的位置,一氣呵成的唱出“wu”。
在筆者要求自己做正確示范以及每一次的給學生講解時加深了對這套方法的理解,每一次示范都會有不同的體會,逐漸發(fā)現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也有所提升。
二、從“歌曲教學”角度談“教學相長”
藝考沖刺階段,大部分同學考試曲目已定,在歌曲教學前首先自己要對歌曲案頭工作做充足,才可以給同學們做講解,這使筆者對歌曲的理論基礎更加扎實,以《三月桃花心中開》為例,本歌曲是歌劇《長征》的選段,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勝利80周年所作,《三月桃花心中開運用了地方民歌元素,說是妹妹給哥哥上戰(zhàn)場前的叮囑,不妨以小見大,表達的是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所以在演唱時不光要唱出字面意思,還要體會歌曲要傳達的意義。這首歌戲劇性沖突較小,歌曲難度適中,只要用肢體語言加上情感表達就能夠很好的表達歌曲意思。
教學中首先要讓同學們明白這首歌是有江西民族風格,所以在咬字上要體現民族特色,例如“山崖”,這是的“ya”應唱成“ai”(二聲);“做雙鞋”,這里的“xie”應唱成“hai”(二聲);在唱歌之前也要先朗誦多遍,怎么讀就怎么唱,力求咬字“字正腔圓”,不能含在口腔內,這樣聽眾才能聽清楚唱的是什么。氣息也要保持好,在唱歌中要將聲與氣結合好,逐字逐句分析,確定好換氣口,這時要將練聲時候的技巧結合上,再唱高音的時候,同學們習慣于伸脖子,聳肩,這些都是錯誤唱法,唱高音應該將氣息嘆下來,其次軟腭要充分打開,保持哼鳴位置,最重要的一點同學們心理上覺得音高太高自己唱不上去,心理建樹不夠,就相當于否定自己,這樣就加重了唱高音的困難程度,作為老師一定要首先在心理上克服恐懼從而談技巧。在演唱歌詞時著重提及幾個“教學相長’的地方,“一針一線隨你行,千辛萬苦腳下踩”,這里作曲者將“行”以及“踩”加上了裝飾音,在這里是考慮了漢字的發(fā)音,演唱時從中音區(qū)轉到高音區(qū),所以要做到足夠的氣息支撐,在感情上我給同學們的處理意見要強調“一”、“隨”、“千”、“踩”,要表達出心里對哥哥的惦念,雖不能一同上戰(zhàn)場,但是心一直在追隨,要唱出女孩子的心思細膩,以及“哥哥扛槍上戰(zhàn)場,妹妹在屋里做雙鞋”,這里則要唱出剛柔并濟,要對比明顯,“哥哥扛槍上戰(zhàn)場”可以走出去,攥拳放在胸口,以表堅定,唱到“妹妹時”手放下,歌唱時也由強轉弱。這首歌整體是積極向上且堅定的風格,不僅是重溫歷史,更是呼吁我們生在當下,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于筆者而言,自身參加過貧困山區(qū)支教,看過窮苦孩子與自己幸福生活的對比,知道美好生活來之不易,但對于高中生,她們大多是溫室里的花朵,在對歌曲的把控上還不盡完美,我會在教唱前給她們普及革命小故事,增加她們的情感輸出,在這個過程中使自己的共情能力逐漸加強,從此也養(yǎng)成了對一首歌要從不同角度把控的習慣。
經歷了半年的聲樂教學,使自身對待歌唱有了不同的認知,更明白了這門藝術的奇妙之處,它是純粹的,知識儲蓄也是有高要求的,涉及到不同的領域,同樣它來源于生活,要求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感性認知,但在表演上一定要沉浸在音樂里才能淋漓盡致的表現歌曲。
參考文獻
[1]史天龍,常光凱.淺論聲樂演唱教學中演唱技巧的有效訓練[J].戲劇之家,2021(12):113-114.
[2]侯雅寧.歌劇選段《三月桃花心中開》的演唱分析及情感表達[J].黃河之聲,2021(01):101-103.
[3]李元. 高中聲樂藝考生教學實踐探究[D].西南大學,2020.
作者簡介:趙玉溪,女,1997年9月25日,漢族,河北唐山,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聲樂)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成都。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