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用正確的理念看待生命、理解生命,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而在生物課堂上滲透生命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主題探究等多種手段來實現兩者的結合,進而實現學生生命意識的萌芽及價值觀的轉變,實現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5-0011-02
引 ?言
生命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生命、懂得熱愛生命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對學生個人成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初中生物課堂是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平臺,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能夠實現雙贏,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生物是初中階段學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從教學意義還是從學生個人成長的意義來看都十分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影響了整體教學質量和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師本身對生物教學理念和看法的問題。由于各地中考政策不同,一部分地區(qū)的生物學科不屬于中考科目。所以,部分以應試為主要目的的教師往往忽視了生物學科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敷衍了事。其次,部分教師在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存在問題。對于偏向于理科的生物學科而言,其內容是知識性和應用性兼具的,甚至可以說實踐操作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更為重要。但是,在目前的生物教學中很少有教師將學生的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最后,部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素質養(yǎng)成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視。初中教育除了教授學生知識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當前的生物課堂教學顯然缺少了這部分內容。這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改革創(chuàng)新[1]。
二、生命教育對初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及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科教學而言,教師既要保證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又要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這樣的趨勢下,借助生物課堂教學來開展生命教育成了當前新的教學方向。生命教育的意義和價值不僅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個人生命及生命價值的了解,進而通過實踐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還在于加深學生對自然界生命的認知,使其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及有效方式。因此,生命教育對學生的個人素質養(yǎng)成和人格健全意義重大。除此之外,生命教育與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也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教師在生物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學生學習意識的轉變和興趣的提升,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而生物教學的知識也能夠促進生命教育的深化,為學生在生命教育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奠定基礎、提供幫助。因此,生命教育既有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又有利于生物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2]。
三、新課程視角下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融入生命教育
在廣泛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教學,還要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及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進而引導學生展開對生命的思考和關注是目前教學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而在初中生物課堂上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學生思維的轉變和意識的萌芽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能動的作用,而學生本身的意識則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核心動力。因此,引導學生對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產生初步的想法,是促使學生展開對生命進一步思考并逐步完成深入探究的關鍵。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想在初中生物課堂上完成生命教育的滲透,第一步就是要在結合生物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通過參與和體驗情境,來實現自身價值觀的形成和生命意識理念的萌芽。具體來說,在創(chuàng)設情境前,教師需要先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用教學課件或框架圖的方式進行總結和梳理,找到本節(jié)課教學的核心內容、重點內容及知識的切入點、拓展點等多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就可以針對教學重點和知識切入點進行分析,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并將相關的主題情境作為其表現形式。而創(chuàng)設情境的具體過程就是教師進行生命教育滲透的過程。教師可以將生命教育的相關意識和理念與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結合,并體現在整個情境的發(fā)展過程或者是最終結果中。而學生則在參與情境體驗、理解整個情境的含義及分析其中內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并接受其中有關生命觀念的意識。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的口頭理念傳播,更易于被學生接受,能促進其生命價值觀的形成和轉變,從而使依托于生物課堂的生命教育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采用主題探究課堂模式完成生命教育探索
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對生命的探索,其核心意義就在于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價值及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對于一部分教師而言,由于個人能力及理解上的不足,其在教學過程中將生命教育局限在了對人自身生命的認識理解這一層面。但實際上,生命教育的真正內容所涵蓋的是所有的生命對象,是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所以,其教學內容實際上正是生物學科知識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教師開始廣泛地探究借助生物課堂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實際上,對于生命教育這種以價值觀導向為主的教學活動來說,要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按照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進行理論的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背誦記憶,那么自然不可能讓學生產生觸動,也就無法取得明顯的教學實效。所以,在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開展自主探究的課堂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探索和分析體會來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形成相應的觀念和意識。
具體來說,這種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首要的任務就是探究主題的確定。而生命教育要借助生物課堂的平臺和途徑來進行,所以,教師就需要找到生命教育知識與本節(jié)課生物教學內容的結合點,并以此為核心來確定課堂探究活動的主題及案例。在確定主題后,教師就要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整個過程。教師在進行任務設置時不僅要考慮生物學科知識的掌握,還要考慮生命教育在學生觀念轉變上的效果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設置自主學習任務時,教師更要考慮其整體的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趣味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高度的積極性,并循序漸進地實現知識的掌握、觀念的轉變及能力的提升,實現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而借助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也能加深對生命教育相關內容的理解,對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進而發(fā)揮出更好的教育效果。
結 ?語
注重理論教學而缺乏素質養(yǎng)成是當前學校教育中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影響整體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強調生命教育的滲透,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夏婭萍.生命教育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2016(08):222.
尹建蘭.初中生物課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上旬),2012(10):79-80.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新課程視角下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思考與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68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文達(1973.7-),男,甘肅靜寧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生物教學及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