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的重要目標。智慧課堂是帶有減負減壓、智慧發(fā)展作用的高效課堂。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許多人都主張從審美鑒賞視角構(gòu)建高中語文智慧課堂。因此,本文集聚智慧課堂構(gòu)建范式,簡述了從審美鑒賞視角建設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意義,探討了高中語文智慧課堂建設路徑,希望能對語文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審美鑒賞;高中語文;智慧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4-0031-02
引 ?言
在語文教學中,要想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需要考慮到語文的語言學和審美鑒賞教學目標,開啟學生的智慧,構(gòu)建智慧課堂。這要求任課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與時俱進,正視從審美鑒賞視角建設語文智慧課堂的必要性,積極探索高中語文智慧課堂建設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從審美鑒賞視角構(gòu)建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意義
智慧課堂指以信息技術(shù)為支撐,通過智慧刺激,發(fā)掘、喚醒學生感覺,啟發(fā)學生智慧的課堂模式。智慧課堂具有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它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過去,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但是,隨著語文教學的深入發(fā)展,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但是,許多教師在對審美鑒賞教學給予肯定的同時,也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充滿了疑惑和不自信。
其實,語文審美鑒賞教育并不復雜,我們可以將之概括為以下幾點:優(yōu)秀作品鑒賞,語言藝術(shù)品味;情感體驗,激發(fā)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領悟哲理,形成審美自覺和審美情趣。審美教育的方法也非常多。智慧課堂教育手段更加智能化、智慧化。在美的主題揭示、意境營造、情感體驗上,智慧課堂也更具優(yōu)勢。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審美鑒賞視角去開發(fā)、建設智慧課堂,通過美學思想滲透智慧教學,促使語文教學更加智慧、更具美感[1]。
二、從審美鑒賞視角構(gòu)建高中語文智慧課堂的路徑
(一)借助在線預覽,品味美的語言
構(gòu)建智慧課堂,重點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shù),創(chuàng)設富有智慧的教學環(huán)境,為智慧教、智慧學提供支持,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智能化。高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許多文章,雖然題材和體裁不同,但是都各具美感。作者的人生閱歷、審美情趣,都可以在課文中窺見一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美丑概念”的責任,深挖教材中的審美素材,并借助生動、有趣的方法去解讀教材、分析課文,以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智慧課堂的出現(xiàn),為語文素材的生動呈現(xiàn)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在線閱讀、預覽等打造體驗式智慧課堂,讓學生品味美的語言,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例如,在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時,許多學生僅通過文字可能無法想象詞作所描繪的壯闊、豪邁的景象。因此,教師可以在云端超大資源庫、云屏數(shù)字借閱機的輔助下,搜索名師講解《沁園春·長沙》的課件及有關圖片,將素材篩選后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在線預覽和詞作欣賞。教師先讓學生讀詞,找出詞中描寫秋景的詞、句,想象秋天明艷濃烈的色彩;然后讓學生聽錄音,看視頻,看看什么叫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感受一下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情景,感受革命者指點江山的豪邁氣概,并指導學生賞析語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含義。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深刻感受到詞的內(nèi)涵,還可以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
(二)營造美的意境,收獲美的體會
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許多作品,無論在景物寫真方面,還是情感流露上,都具有意境深遠、文質(zhì)兼美的特點。真正的語文教學應重視審美滲透,應是師生共享“美”的旅程。不過,在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只關注語文知識講解,而不重視審美滲透,導致語文課堂的趣味性相對不足。在此情境下,學生雖然能了解文本的內(nèi)容,但是無法真正領悟文本“見于言外”的“不盡之意”。建設智慧課堂,要求教師隨機應變、因地制宜,采取智慧教學方法,讓學生揣摩作品美的意境,促使學生去想象與聯(lián)想,直至學生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有美的收獲。
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篇散文時,傳統(tǒng)的“口述式”教學法根本無法體現(xiàn)文本的意境美,為此,教師可以在作品解讀的基礎上,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營造獨特的美的意境。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文字”的形式,講述“秋”“悲秋”這個主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意義:秋是文人雅士最喜愛的季節(jié)。關于秋天,屈原融情入景,寫出了“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千古名句;曹丕觸景生情,發(fā)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感嘆。郁達夫則不同,他筆下的秋天雖然清靜、悲涼,但是,更多的是憂郁、嫻靜,帶有讀書人的閑適。不信,你看他筆下的秋天,無論秋槐落蕊、秋蟬啼唱,還是秋雨話涼、秋果奇景,都像樸實無華的水墨畫,具有寧靜的意境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邊講邊播放圖片,讓學生感受作品所描繪的畫面和形象,引導學生順利進入作者所營造的文學意境中。
(三)開展學習活動,刺激生成智慧
文學是作者審美創(chuàng)作的結(jié)晶,也是美的體現(xiàn)。許多文學作品中充滿作者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與體驗。利用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與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他們正處于認知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都渴望表現(xiàn)自己、完善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堂進行智慧管理,少講多練,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協(xié)作中受到正向刺激,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發(fā)展自己的智慧。例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并回答問題:小說主要講述了什么人、什么事?讀完故事后,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小說中說“李小二”是“林教頭在他鄉(xiāng)遇到的故知”,這個人對情節(jié)發(fā)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他算不算林沖的“故知”?作者這樣說有何用意?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細讀課文,并完成合作學習任務:找出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概括雪景的特點;文中在寫雪時,也寫了林沖的動作、語言和感受,這些描寫體現(xiàn)了林沖什么樣的性格?!读纸填^風雪山神廟》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是情節(jié)此起彼伏,節(jié)奏忽進忽慢。教師可讓學生圍繞情節(jié)和節(jié)奏,討論小說的巧妙之處。這樣借助開放性的問題增強教學的開放性,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思維。
(四)鼓勵審美創(chuàng)造,激發(fā)審美情感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學生更好地生活而服務。語文一旦與生活掛鉤,就必須考慮語文教學的實用性。智慧課堂將對學生的關心、為學生服務,看作教育的崇高使命。智慧課堂主張心向?qū)W生,從學生生存和成長的角度,借助智慧行動讓學生運用知識完善自己。從審美鑒賞視角來講,智慧課堂要尊重學生生命,關注學生個性,讓學生去進行審美創(chuàng)作,自發(fā)追求智慧,形成智慧。例如,在教學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節(jié)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閱讀幾篇名家對海明威作品的點評,展示幾幅由海明威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作品圖片,讓學生了解海明威硬漢形象的雛形,認識硬漢形象的完美體現(xiàn)者,如《永別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喪鐘為誰而鳴》中的革命戰(zhàn)士羅伯特·喬丹;然后,讓學生用簡短的文字,概述海明威筆下硬漢的特點,并讓學生模仿范文,仿寫作文,或者對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漢,以及硬漢形象折射出來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態(tài)度進行點評、分析。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從審美鑒賞視角構(gòu)建高中語文智慧課堂,可以彰顯語文教學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巧用智能設備構(gòu)建智慧課堂,營造智慧環(huán)境,以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智慧發(fā)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王敏維.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初中語文名著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上),2018(07):135.
作者簡介:陳麗璇(1980.2-),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