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辰
[摘要]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新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迎來全新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為此,本文在了解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思政課帶來改變的基礎上,針對主要存在的問題,提出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課教育手段創(chuàng)新對策,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政;教學手段
新媒體技術是信息時代的時代產物,其主要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為相關用戶提供良好用戶服務,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對于新媒體的需求提出了更多內容,尤其是互動式方式以及交互式知識傳播形式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成為社會熱點事物。而在其蓬勃發(fā)展的過程職工,其悄悄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習慣以及美學追求等。因此在此契機下,將新媒體技術引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中,不僅有助于改善思政課枯燥無味而無人愿意聽的局面,同時也能有利于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當然新技術的引入會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造成沖擊,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
一、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利好
(一)教學手段豐富化和主動化
在以往思政教育空間中,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模式將教師和學生思維局限在指定教學場所,針對教學內容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探討。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可實現思政課遠程和線上教學,為教學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手段。對于學生而言,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政課學習更加自由,可供選擇的資源也更豐富,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對于教師而言,在網絡線上平臺教師可與學生進行視頻教學,并在社交軟件中實現與學生的實時對話,更加全面了解學生學習實際狀況,完成教學內容的點對點推送。另外,新媒體輔助下的思政教育還可建立線上線下輔助教學模式,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輔助學習,為自身課堂創(chuàng)造更多的空間,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更有利于思政課知識要點的傳遞,使學生在線上和線下學習的配合下,更深層次地完成思政知識理解,實現思政課學習的自主化和高效化發(fā)展。
(二)教學手段更具靈活性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豐富當代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的渠道,同時也促使學生個性發(fā)展更加封閉。部分學生面對自身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愿意主動與教師交流,獲得思政教師的輔助。針對這種現狀,傳統(tǒng)課堂很難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溝通,師生之間存在的身份限制和交流障礙很難被突破,導致思政課教學靈活性降低,最終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而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在網絡中建立虛擬的空間,學生可利用匿名的方式與教師或教育專家進行溝通,解決這些學生存在的溝通困難,使學生更加自由和真實地表達自我看法,思政教育工作更加輕松和自然。另外,在線上平臺中,教師可以將課堂中無法拓展的知識內容放置到課外,利用社交軟件完成對時政新聞和熱點的推送,將更權威性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更加自由和靈活。
二、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課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弱化思政教師話語權威性
新媒體技術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主要變化就是線上學習平臺的建立,在網絡空間中完成思政知識的獲取,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但同時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也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威帶來挑戰(zhàn)。在高校思政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主要依賴于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教師知識的豐富性和話語的權威性,可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并使教師成為課堂中的主體,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行為規(guī)范,保障思政教育的有序和有效。而新媒體技術在思政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師地位和話語權威性發(fā)生改變,新媒體技術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知識獲取渠道,為學生推送的內容也會根據學生喜好進行改變。對于學生而言,這種學習方式更加隨心所欲,使學生對傳統(tǒng)課堂的依賴程度日益降低,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也受到沖擊。同時,由于網絡信息數據規(guī)模龐大,學生在網絡空間中自由獲取知識,容易存在盲目性,且造成學習時間的浪費,給校思政教育帶來更大的難度。
(二)增加思政教育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
新媒體技術的先進性為思政教學帶來便利,教師在新媒體輔助下開展的教學活動更具有效性,為教師贏得更多的休息時間。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師容易出現過度依賴新媒體技術的問題,而忽視對學生學習實際狀況的了解,導致教師自身能力和教育水平停滯不前,難以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而受到教師教學手段的影響,學生也會形成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習的習慣,新媒體空間中知識獲取更加便捷,所學內容也豐富多彩。尤其是社交軟件的出現,使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部分缺少自制力和辨別力的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登錄網絡進行線上聊天,甚至部分學生上課時也利用手機瀏覽站,影響學生課上的學習效果。
(三)不良網絡信息造成錯誤輿論導向
網絡空間過于復雜的環(huán)境影響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在網絡虛擬性的作用下,大部分網絡用戶為獲得足夠的關注度和點擊量,會發(fā)布錯誤的言論,并在網絡空間中制造輿論導向。甚至部分不法分子會利用網絡傳播有害信息,損害公民的切身利益。而作為網絡環(huán)境中最為活躍的群體,高校學生由于缺少一定的社會和生活經驗,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造成學生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偏差,對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為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增添難度。同時,網絡社交軟件或游戲會為學生帶來廣闊的展示空間,對于正處在個性張揚時期的學生而言,會利用網絡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獲得認同后,學生會產生對網絡的依賴感,會逐漸失去面對面交流的欲望,從而性格變得更加內向和冷淡,為師生之間的溝通帶來困難,嚴重者還會對思政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帶來影響。
總結
新媒體的應用突破了目前思政課教學上的很多瓶頸,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海量的優(yōu)質資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高校思政課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一定能更好地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德敏.困境中的重構———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路徑探析[J].黃河科技學院學報,2019,(7):105-109.
[2]柯健.論微信公眾號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J].天中學刊,2019,(4):148-151.
[3]鄒小燕.網絡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28-30.
[4]吳滿意.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新形勢———虛擬社會實踐[J].思想政治工作,2010,(2):122-124.
基金來源:2019年度院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CYJG201932)
寧夏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科研部? 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