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楚奇
【摘要】本文主要以唐傳奇名篇小說《虬髯客傳》的翻譯實踐為例,分析了該篇小說漢譯英翻譯過程中的對隱性邏輯連接的處理方式。漢語和英語在語言邏輯上的表達是有差異性的,漢語注重隱性連貫,而英語注重顯性銜接。本文以唐傳奇中的《虬髯客傳》為藍本,以譯者個人的漢譯英翻譯作品為實踐,以周勁松的《虬髯客傳》譯本為參考,結(jié)合韓禮德、胡壯麟等人的邏輯研究,對小說中的隱性邏輯關(guān)系進行解讀,以及對翻譯處理方式做出具體分析,進而對譯者個人的翻譯實踐做出反思。
【關(guān)鍵詞】《虬髯客傳》;翻譯實踐;隱性邏輯;顯性銜接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7-0105-03
一、引言
唐傳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其內(nèi)容除部分記述神靈鬼怪之外,還大量記載人間的各種世態(tài),反映面廣闊,生活氣息濃厚。它是中國小說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國文言小說進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標志?!厄镑卓蛡鳌肥翘苽髌嬷械拿?,是以歷史事實為背景虛構(gòu)出來的傳奇故事。該故事以紅拂女與李靖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刻畫了被后人譽為“風(fēng)塵三俠”的李靖、紅拂女,以及虬髯客這三位英雄人物形象,表達了對“真命天子”李世民的景仰,也進一步反映了廣大人民期待天下太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厄镑卓蛡鳌窡o論是從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還是故事本身的發(fā)展情節(jié)中,抑或是小說本身的藝術(shù)價值里,都對后世文學(xué)產(chǎn)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是一篇值得翻譯的中國故事。
在翻譯此篇小說的過程中,譯者發(fā)現(xiàn)中文和英文在表達方式上面存在邏輯上的差異性。對于中文,特別是文言文,文字大都簡潔明了,語句整齊,但是句子與句子之間沒有明顯的連接詞,難以體現(xiàn)上句與下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而英文則非常注重連接手段和表達形式,比如運用介詞、連詞、副詞等連接詞,來將句子中含有的邏輯關(guān)系連接起來。譯者在翻譯時,尤為注意句子之間暗含的隱性邏輯關(guān)系,深度分析和解讀原文邏輯結(jié)構(gòu),運用各種銜接方式使原文中的邏輯關(guān)系明確化和顯性化。
二、句子間的邏輯與銜接
“語篇中的連接概念專指相鄰句子(群)之間的連接關(guān)系。通過連接性詞語的運用,人們可以了解句子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甚至可經(jīng)前句從邏輯上預(yù)見后續(xù)句的語義”(胡壯麟,1994:92)。黃振定曾在分析英漢語篇邏輯連接的異同時指出:“邏輯連接是語篇內(nèi)深層次的最普遍的連接, 無論是顯性的連貫還是隱性的連貫, 可以沒有語法或詞匯銜接(二者皆無即為隱性連貫),但決不可沒有邏輯上的銜接 ,否則便無完整的語義整體,也就無所謂語篇了。”(黃振定,2007:39)
英語中連句成篇的連接紐帶大致有三類: 邏輯紐帶(Logical Connectors)、 語法紐帶(Logical Connectors)和詞匯紐帶(lexical Connector)(湯玖瓊,1994:25)。其中邏輯紐帶作為語篇銜接手段的三大類別之一,是體現(xiàn)邏輯思維中的同一句子各部分間,和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接手段。這種連接手段通常是用一些過渡性的詞語來表示因果、空間、時間、轉(zhuǎn)折、推理等各種關(guān)系,從而貫通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思想脈絡(luò),使得行文的邏輯連接呈顯性化特點。
人們常說,漢語注重“以意馭形”,連接手段比較少,句子成分之間靠語義關(guān)系和上下文語境來連接隱含的邏輯關(guān)系。而英語重“形合”,注重句法形式和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在翻譯《虬髯客傳》的過程中,譯者發(fā)現(xiàn)古文言文之間的邏輯連接方式不明顯,句與句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表面的邏輯性跳躍,如果翻譯成英文則需要進行顯性化處理。針對翻譯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譯者結(jié)合韓禮德、胡壯麟等人的邏輯研究,選擇從詳述關(guān)系、延伸關(guān)系和增強關(guān)系這三方面入手,對小說中的隱性邏輯關(guān)系進行解讀,挑選原文和譯文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句子,對此篇小說的翻譯處理方式做出具體的分析。
三、隱性邏輯銜接的處理
基于韓禮德和哈桑對邏輯銜接的研究,以及胡壯麟的進一步補充和分類,本文主要基于“詳述關(guān)系”“延伸關(guān)系”和“增強關(guān)系”這三種抽象的邏輯語義關(guān)系(廖祝華,2015:43),以個人譯本為主,參考了電子科技大學(xué)周勁松教授的譯文,通過舉例的方式,對《虬髯客傳》中的語句翻譯進行了邏輯探究,對以下幾種隱性邏輯關(guān)系及其處理辦法做具體分析。
(一)詳述關(guān)系
韓禮德提出,詳述指的是“前句或基本小句以及句或小句中的某一成分給以進一步說明、評論、或舉例”(胡壯麟,1994:107)。詳述的目的在于使前面表達的內(nèi)容更加具體,或者對前面的主要信息進行評述,或者通過提供例證強調(diào)前面所提信息的真實性。
例1:
原文:……奢貴自奉,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距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
譯文:…Living an extravagant life by himself, Yangsu behaved beyond the rituals as a courtier. For example, when officials stated opinions or guests paid a visit to him, he would receive them on a couch, with beauties and servants surrounding him.
將例句中的每一小句標上序號以便分析:①奢貴自奉;②禮異人臣;③每公卿入言;④賓客上謁;⑤未嘗不距床而見;⑥令美人捧出;⑦侍婢羅列。這一句話的意思主要是講:楊素平時過著奢侈嬌貴的生活,在禮儀排場上超越了臣子應(yīng)該尊奉的準則。每當(dāng)公卿大臣來議政,或者賓客們來拜見他時,楊素都會兩腳岔開,坐在床榻上接見,態(tài)度極其傲慢無禮,并且還讓美女們簇擁著出來,侍從婢女們排列兩旁,排場享用超越本分,仿效皇帝。
古文言文翻譯的難度往往在于,古文中的標點符號、字詞連接可以由譯者進行多種多樣的解讀,可以先翻譯為白話文,再從白話文翻譯成英文。譯者將這一小段簡潔的文字劃分為兩個小部分,把①-②劃分為第一個部分,③-⑦劃分為第二個部分。原文中的隱性邏輯在于,第二部分的③④⑤⑥⑦是對第一部分①②的舉例和說明,“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距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是針對“奢貴自奉,禮異人臣”而給出的具體實例,將內(nèi)容說得更加具體。所以譯者在譯文中添加了表示舉例的銜接短語“for example”,引述具體的實例來顯化其中的邏輯連接。
例2:
原文:公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竟起。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杰為心,不宜踞見賓客?!?/p>
譯文:Li Jing bowed with the words, “Nowadays the world is under a great turmoil, which produces many heroes. It is in such a background that you, as a high-ranking courtier, should recruit competent talents first, instead of receiving guests in such an impolite manner.”
將李靖說的話標上序號以便分析:“①天下方亂;②英雄竟起;③公為帝室重臣;④須以收羅豪杰為心;⑤不宜踞見賓客?!边@句話的意思是:李靖上前作揖,說:“天下正亂,英雄競相崛起。您身為國家朝廷重臣,必須把網(wǎng)羅豪杰、收攬人心的事放在首位,不該叉開腿坐著,如此傲慢地接見賓客?!?/p>
這是李靖對楊素說的一番話。這五個文言文短句中雖然沒有明顯的邏輯連接詞,但是句子與句子之間暗含著實質(zhì)性的邏輯關(guān)系。首先看①和②:①是天下大亂的大背景,在這樣的情況下,天下英雄競相崛起,所以譯者在②中使用了定語從句的連接詞“which”,體現(xiàn)出當(dāng)時“時勢造英雄”的態(tài)勢。緊接著譯者運用了強調(diào)句型“It is… that…”引出③-⑤,正是在①和②的這種時勢中,從而引出了李靖對楊素的期待,希望他能夠有所作為。
(二)延伸關(guān)系
韓禮德指出,延伸指的是“表達在前句或基本小句的語義之外,從正面或反面增加新的陳述,或交代其例外情況”(胡壯麟,1994:107)??梢酝ㄟ^例子來理解其中的含意:
例1:
原文: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譯文:After a moment, the messenger came back with Li Shimin. He came covered by a fur clothing, looked disheveled but in high spirits, whose appearance was out of the ordinary.
將例句標上序號:①使回而至;②不衫不履;③裼裘而來;④神氣揚揚;⑤貌與常異。這句話的意思是:使者回來時,李世民也到了。他服裝不整,披著裘衣而來,神采飛揚,儀態(tài)與常人不同。
這五小句語句簡單,容易理解,但是翻譯時有值得關(guān)注的邏輯處理方式。這些句子雖然相互獨立,但是隱含著延伸關(guān)系。②③④⑤是對①的延伸和添加,是對李世民的形象描寫的添加:④⑤為正面添加,②③為反面添加。譯者在①中使用了連接詞“after”,交代李世民到來的時間,連接了前后的時間邏輯。同時,在翻譯李世民的兩種狀態(tài)時,譯者用了“but”呈現(xiàn)出他的正面和反面特征,在結(jié)構(gòu)上顯得更加緊湊。接著,在譯文⑤中,譯者通過“whose”來引導(dǎo)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凸顯李世民的精神狀態(tài),顯化添加的意義。
例2:
原文:妾恃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無如公者。絲蘿非獨生,愿托喬木,故來奔耳。
譯文:I have served Yangsu for a long time and met many people there, but I have never seen such excellent? man as you. As sunglo cannot grow without trees to lean against, I am running to you to seek shelter.
將例句標上序號:①妾恃楊司空久;②閱天下之人多矣;③無如公者;④絲蘿非獨生;⑤愿托喬木;⑥故來奔耳。這句話是紅佛女對李靖說的話,意思是:“我侍奉楊素這么久,世上的人見到得多了,但沒有一個像您這樣,也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你。兔絲、女蘿不能獨自生長,只有托身于喬木之上,所以我就來投奔你了。”
選段中的①②③和④⑤是兩個獨立的部分,但是暗含邏輯上的延伸關(guān)系。①②③是在講紅佛女對李靖的贊賞和評價,④⑤通過“as”引出兔絲和女蘿生長的例子,實則是對李靖形象的肯定添加,也暗示了紅拂女對李靖的崇拜與寄托,所以在⑥的時候,譯者用連接詞“so”來直抒紅拂女的胸臆。
(三)增強關(guān)系
韓禮德總結(jié)出,增強是“一個句子(或小句)給另一個句子(或小句)提供有關(guān)時空、因果、理由和方式等方面的信息”(胡壯麟,1994:107)。增強關(guān)系如果出現(xiàn)在句子中,往往等同于以小句形式出現(xiàn)的狀語。
例1:
原文:張氏以發(fā)長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驢而來。
譯文:Zhang was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bed combing, the hair falling down to the earth like a cascade. Out of the door, Lijing was about to groom their horses, before he found a man of middle height characterized by a beard of fiery bristles coming up on the back of a lame donkey.
將例句標上序號:①張氏以發(fā)長委地;②立梳床前;③公方刷馬;④忽有一人;⑤中形;⑥赤髯如虬;⑦乘蹇驢而來。這句話的中文意思是:張氏頭發(fā)過于長,于是將長發(fā)放下垂直至地上,所以站在床前梳頭。此時李靖正在外面刷馬。忽然有一個人,中等身材,滿腮卷曲的紅胡須,騎驢而來。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句子之間的時空邏輯信息,暗含著時間和空間上的增強。譯者通過增添狀語可以顯化語句中隱形的時空邏輯關(guān)系。比如在③之前添加“Out of the door”,使得空間顯性化。在③④⑤⑥⑦中,譯者用了“…was about to … before…”,巧妙運用狀語和連接詞,將李靖和虬髯客的行為連接在一起,使得時間的先后順序更加顯性化。
例2:
原文: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遠。
譯文:After the guest said this, he flashed away on his donkey as if on wings, vanishing in the distance.
將例句標上序號:①言訖;②乘驢而去;③其行若飛;④回顧已遠。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完話,虬髯客便騎驢而去,速度如飛,一騎絕塵?;仡^間再看就看不見了。
②③④后這三句話暗示了虬髯客動作之簡短迅速,也暗含時間上的增強關(guān)系。譯者通過添加時間狀語“After”,增強②③④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同時譯者通過添加條件狀語“as if”,增強虬髯客動作之迅速。最后在④添加動名詞短語“vanishing” 作狀語, 使得虬髯客消失的動作得到很好的銜接,也呈現(xiàn)出強烈的畫面感。
四、結(jié)語
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但是無論從漢語到英語,還是從英語到漢語,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都離不開對邏輯關(guān)系的處理,其他語言亦是如此。邏輯分析不僅能夠貫通句子、段落和篇章,還更能夠幫助讀者梳理結(jié)構(gòu),挖掘文章的深層次含義,探究文章背后的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章邏輯分析的同時,譯者也不可濫用邏輯連接詞。邏輯連接詞不是萬能的,不是用了邏輯連接詞文章就一定會具有邏輯性, 更不是把連接詞用得越多越好, 有時過多使用還會使讀者產(chǎn)生誤解。連接詞的使用,量不在多而在精,用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僅要把握好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征,解讀剖析文章的深層次含意,還需要熟練地掌握各種連接詞的特征以及用法,不僅要譯好已有的顯性邏輯關(guān)系,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處理好各種暗含的隱性邏輯關(guān)系(谷青松,2015:7)。
《虬髯客傳》作為唐傳奇的名篇之作,具有較高的翻譯價值。這篇文言文短篇小說文字簡潔,邏輯隱晦,內(nèi)涵豐富。在翻譯這篇小說的過程中,譯者尤為注意語句中暗含的隱性邏輯關(guān)系,分析解讀原文信息,運用各種銜接方式把隱含的邏輯關(guān)系體現(xiàn)在譯文中。通過這篇小說的翻譯實踐,譯者也更加重視翻譯過程中的上下文銜接,對邏輯處理也有了更好地把握。
參考文獻:
[1]谷青松.英漢科技翻譯中隱性邏輯的顯性化[J].中國科技翻譯,2015,28(03):7-10.
[2]黃振定.試析英漢語篇邏輯連接的異同[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7,(1):39-42.
[3]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4]廖祝華.漢譯英過程中邏輯連接的轉(zhuǎn)化[D].湖南科技大學(xué),2015.
[5]湯玖瓊.淺談英語連接副詞的語義和句法特點[J].雅安教育學(xué)院院刊,1994,(2):25-27.
[6]元稹.唐人傳奇選譯[M].周晨譯注.成都:巴蜀書社,1990.
[7]周勁松.翻譯基礎(chǔ)十二講[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xué)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