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蘭蘭
摘要:閱讀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很重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轉變傳統的閱讀方式,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發(fā)揮正確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閱讀教學體驗。在制訂教育計劃時需要展現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主觀能動性,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改的推進下,老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去圍繞學生開展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個性化教學,重視每個學生的想法和看法,不能以老師的想法和看法去代替學生的感想。在傳統教學理念的熏陶下,很多老師都沒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因此老師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去探索能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能不斷改善學生的語文閱讀、表達和寫作水平。
一、小學三年級語文開展個性化閱讀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是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個性化閱讀的重要性,通過個性化閱讀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點,對學生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這一-階段的學生不僅要掌握生字與閱讀方法,同時也可以鍛煉自身的綜合運用能力。由于閱讀教學屬于教學中的重點,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要運用好閱讀指導方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激發(fā)學生思考欲望"。
二、開展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1.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標改革和素質教育深入推廣的教學背景下,要求任何一門課程開展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實施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時,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讓學生成為自己閱讀中的主宰者,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一教學方式實施之前,首先必須要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心理特征、實際能力等等。然后合理的為他們創(chuàng)設自主、自由、小組合作探究的閱讀環(huán)境,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學生調動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使其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以便于深入了解文章內涵。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喜好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像《翠鳥》這篇課文,文中描寫了翠鳥的形象特征和居住特點,在這篇文章之中,不同學生喜愛的文章片段都不一樣,對于喜愛的片段,學生才愿意多讀幾遍,也會更容易投入自己的感情。
2.發(fā)揮教師主導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有著- -定的特殊性,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就要從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出發(fā),不僅要展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要發(fā)揮教師組織與指導作用,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在講述《臥薪嘗膽》這一內容時,一些學生因自身經驗不足,在閱讀后難以感受到越王勾踐的品質,甚至還會認為其過于愚蠢等。所以在發(fā)現學生存在這一想法后,教師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從越王勾踐復仇、不忘恥辱出發(fā),確保學生能夠感受到越王勾踐的品質"。
3.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需求
從實質上來講,個性化閱讀其實就是讓學生在結合自身思想的基礎上更好地詮釋出文章內容,教師也要及時指導學生,避免學生思想出現偏頗等問題。通過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可以提高教學的互動性,保持學生思想與認識的統一。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互動氛圍,在鼓勵學生反復朗讀中加深對文章的認識。通過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
4.打造個性化閱讀環(huán)境
在組織學生參與個性化閱讀活動時,就要從為學生營造個性化閱讀氛圍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來滿足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提升學生對閱讀的感受與認知。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主動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明確自已所描述的內容與教材中的內容有哪些差異。在這一教學模式 下不僅可以為學生打造出個性化的閱讀環(huán)境,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加深對閱讀的認識與理解"。
5.完善閱讀評價體系
只有打造出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評價體系,才能讓學生在閱讀后正確面對自身在閱讀中的不足與優(yōu)勢。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個性化閱讀評價工作,在融合評價指標、方法的基礎上觀察學生的閱讀情況,挖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鍛煉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理解能力,在閱讀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想象能力,在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從不同渠道出發(fā),幫助學生掌握關鍵信息,將學生自然地帶人到閱讀中去。通過引人閱讀探討活動等,不僅可以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同時也可以對學生做出準確的判斷。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評價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以此讓教師的評價方式能夠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以及適用性。在面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時,教師可以提高標準,避免學生驕傲。但是面對學習困難生的時候,教師可以放寬閱讀標準,讓學生能夠在評價過程中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以此實現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就要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fā),在做好方案設計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驗。教師只有展現自身的引導作用,才能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才能在延伸學生閱讀層次的同時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黃少妹.試析小學語文高年級的個性化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2018,0(12):107-108.
[2]于志華.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J].神州,2017(15):101-101.
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馬頭橋鎮(zhèn)白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