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不斷傳承和弘揚,而語文學科則是落實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課程,在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植入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淺談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紅色基因;革命文化;小學語文;低段教學;
對中小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植入紅色基因,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對于傳承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一、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編排情況
語文學科注重以文化育人,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相當數量的革命文化題材文本。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到六年級12冊教材共有三百多篇文本,其中,涉及革命文化題材的文本總計三十余篇,這樣的比例足以說明對革命文化的重視。而在小學低段的一二年級,就有革命文化題材的文本。
同時,在小學語文低年段教材中關于革命文化題材的文本,在內容的編排以及體裁的選擇上也是別出匠心。一年級語文教科書開篇只有一句話:我是中國人。在學生踏上語文學習的第一步,就向學生滲透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緊接著在學習拼音的時候,選取了《家》這首小童謠,“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用童真的語句,抒發(fā)家國情懷。而《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jié)》、《鄧小平爺爺植樹》、《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等本文,則是通過革命偉人或革命先輩的故事,讓學生學習他們的高尚品質,深刻體會革命精神。
值得關注的是,考慮到低年段的年齡心理以及理解能力,也考慮到時代的人文性,文本《王二小》放在了“我愛閱讀”欄目。這可以看出,統(tǒng)編教材中關于革命文化題材文本的選擇與編排是相當花心思的。
一上:《我是中國人》(語文教科書開篇)、《家》(拼音an en in un ün 童謠)、《升國旗》(課文);
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課文);
二上:《王二小》(我愛閱讀)、《朱德的扁擔》(課文)、《難忘的潑水節(jié)》(課文);
二下:《鄧小平爺爺植樹》(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課文)。
二、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現狀
“革命文化”、“紅色精神”一直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具體到小學語文低段教學,已越被重視,但也存在差距,需要師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
(一)越被重視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對于革命文化題材文本的編排可以看出,“革命文化”、“紅色精神”一直是語文學科文化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老師在一線教學中,也越來越重視革命文化題材文本的教研、教學,力求在文本學習中有效滲透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進一步植入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二)存在差距
由于時代變遷、社會變化,加上小學生認知水平還處于初學者階段,革命文化題材文本與小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距。
一是認知差距。革命文化題材文本所反映的時代、事件、人物,都與小學生現在所處的現代社會生活有著較大的距離,有些生活體驗甚至是缺乏想象基礎和空間的。
二是情感差距。革命文化題材文本中呈現的一些精神、品質,由于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所差距,容易導致他們對文字傳遞出來的內涵理解不到位,或者比較難感同身受,甚至會產生體驗偏差。
(三)不斷探索
“革命文化”、“紅色精神”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它依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豐厚的政治資源。因此,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探索如何更好地運用好革命文化題材文本,以充分發(fā)揮革命文化鑄魂育人的功能。
三、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應用
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對于繼承和弘揚革命紅色精神、激發(fā)小學生愛國熱情、強化小學生人格教育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在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進行以下路徑。
(一)多種資源來輔助閱讀理解
由于革命文化題材文本與學生個體之間存在一定時間、空間的差距,為了縮小文本與學生之間的差距,可以通過資源整合來進行。例如相關的視頻、微課、圖片、實物等,讓學生進行多維度的體驗。
(二)尊重文本賦予的價值取向
對革命文化題材文本的解讀,應尊重原本文本賦予的價值取向,既不過分夸大解讀,也不刻意縮減解讀?,F能被統(tǒng)編教材選入的文本,已被編者反復推敲,也符合國家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要求,主導的價值觀也是明確的,因此不應為迎合授課或者學生的興趣而做出其他多元的解讀。
(三)立足學科本位要兼顧語用
革命文化題材文本有著特殊的育人功能,但革命文化題材文本存在于語文教材中,它并非是孤立的,它的德育價值承載與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在強調革命文化題材文本的價值滲透的同時,也不能忘記語文學科的語用訓練,依然要立足于學科的本位,體現語文學科價值。
結語
重視革命文化題材文本,探索革命文化題材文本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揮語文學科育人功能,植入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郭樂靜.《統(tǒng)編小學<語文>革命文化題材類文本教學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
[2]奚遙.《關于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革命題材選文》[J].文學教育.2016.
[3]陳德興.《小學語文革命題材課文教學路徑》[J].基礎教育.2018.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陽光第二小學 吳彩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