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兵購
摘要:小學英語課程有很大發(fā)展空間,但面對很多困難。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實施有效的教學, 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易學氛圍,其次抓住機會創(chuàng)造真實情景,進行語言交流,再就是易懂的語言和必要的英語環(huán)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語言;有效教學;方法與策略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每個老師都追求的目標,有效且高效那是再好不過了。如何在課堂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相信作為老師都努力過,追尋過。不同學科,可能教學方法不同。但我相信學生的需求是相同的——只要有興趣了,有動力了,那他們就會主動去獲取了,課堂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接觸英語環(huán)境少,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想著法子天天去琢磨,天天去嘗試。如何才能有效進行自己的課堂教學,好讓自己教得輕松,讓學生學得好、學得快樂,學得扎實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有效英語課堂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雽W得好必須要具有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我們要因勢利導,而不能扼殺小學生的天性。課中適當設計一些游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有趣的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為了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我在教“We love animals”時,把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課堂變得有趣、有效作為主要設計意圖。我先通過愉快的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引出課題,讓學生耳目一新。在教授新課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猜謎、畫畫、叫聲等,并在單詞教學中做到了詞不離句,句不離詞,使得課堂教學不枯燥。學生的熱情始終很高,在趣味中掌握了本課新知。為了讓學生的興趣一直保持下去,鞏固好所學知識,充分發(fā)揮有趣游戲的作用,于是我設計了趣味性很濃、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游戲是這樣的:請上一位學生,讓他站在講臺前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其身后,用手指黑板上的一種動物,不讓該生看到,全班問:What’s that ? Guess。由這個同學用It’s a…來猜。如果猜對,全體學生則說:Cool!We Iike it.如果猜錯,全班說No。然后換上另一些學生繼續(xù)猜。最后讓學生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學生能夠全員參與,熱情高漲。這樣多種不同的方式教授新單詞,使學生始終保持足夠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真正做到意義上的樂學。
二、創(chuàng)造真實情景,進行語言交流
英語是門語言學科,而且它對我們來說又是一門外來語種。所以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它的語言運用。每一次的句型,我都會想方設法跟我們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知識生活化,讓課堂情景化,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知識的魅力,倡導體驗、實踐的新課程標準要求。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6 Happy birthday 第三課時 Let’s talk會運用句型This is my…時,設計這堂課時,我一直注意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多進行語言的交流。在熱身和復習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猜年齡”“速算小達人”和“報數(shù)”等活動,所有這些設計都是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情景進行交流,旨在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使用語言。在句型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家庭的照片進行This is my brother,Sam.的介紹。學生看著家人的照片,親切感、生活的真實感都一股腦兒地涌上心頭,此時他們用學習的語言進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別強烈。因此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語言應簡單易懂
我認為在課堂上,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還是要取決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設計等諸多因素。盡量使用容易理解的教學語言,不熟悉的教學語言則盡量使用體態(tài)語,必要時直接使用漢語。從語言輸入高度使用教學語言。如果學生各方面基礎較差,教師在開始階段就不能大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而要較多地借助母語和使用肢體語言,慢慢滲透英語。反之,如果學生英語基礎較好,用英語進行教學就會更有效。如果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教師的語言,就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無法正確地運用語言,教師就無法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也就無法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這時如果教師用漢語把意思說出來,學生立刻就會明白該句子結構的意思,這樣也能節(jié)省出更多的教學時間開展其它的教學活動。因此,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應該簡明易懂。
四、不斷反思教學,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教學反思是備課和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對過去的教學行為作出理性審視和評判,從而揭示出行為背后所隱含的觀念和意識, 促進智慧的生成和實踐行為的進一步提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教學反思比教學設計更重要。正如葉瀾教授所說,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 如果一個教師寫3 年的教學反思, 就可能成為名師。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 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xiàn)以及教學的得失進行理性反思。在“反思—實踐—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成長。特別是要反思評價,評價更多的時候是表揚和激勵的語言,是最常用的一種評價方法, 是幫助小學生樹立自信心, 激發(fā)其內在潛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眾所周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接受程度、學習動機和學習習慣有著很大的差別。城市的學生認知發(fā)展快,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習慣養(yǎng)成良好;相反農村學生,見識外界事物機會少,學習的自覺性又相對較差,學習約束力弱,因此,很大程度上,有效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是為了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益。我們應從教學的準備與實施入手, 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關注教學效益。同時我們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并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 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伙伴合作學習教學策略[J].肖娜.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10).
[2]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胡陳子.校園英語.2018(51).
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嶺北鎮(zhèn)調樓小學 52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