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偉
摘 要:物理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的學科,物理實驗是推進物理學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深化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而且物理實驗對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要加以重視,通過實驗教學檢驗學生的物理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要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韼椭?/p>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新高考的模式不再分文理科目,要求必考的科目為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大科目,學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這六科中選取三科進行考試,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長進行科目選擇,而物理科目由必修轉變成選修,這樣的改革方式給物理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必須適應新高考的改革方式,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物理,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
一、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1.學生缺少實踐經(jīng)驗
物理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科目,很多物理知識與我們生活中的實例息息相關,但是從目前學生的學習狀況來看,學生缺少實踐經(jīng)驗,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實踐活動,在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時代,學生接受的一些信息和經(jīng)驗主要來自網(wǎng)絡信息,學生對于一些不懂的問題和事物直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搜索,進而滿足求知的欲望,但是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極度缺乏實踐性,學生根本不會進行生活勞作,從生活中獲取經(jīng)驗,所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很匱乏,這是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所缺乏的實踐經(jīng)驗。
2.實驗教學模式老舊,缺乏創(chuàng)新性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化和檢驗的過程,通過物理實驗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但是在現(xiàn)實的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老舊,形式過于單一。這樣的實踐活動起不到相應的作用,實踐的過程呈現(xiàn)機械化的步驟,學生根據(jù)相應的時間按步驟進行實驗,進而達成實驗目標,因此,導致實驗的過程、目的、方法等缺乏創(chuàng)新性,使物理實驗失去相應的趣味性。
3.實驗教學過于單一
從目前的物理實驗教學情況來看,教學目標過于單一是主要的問題,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實驗的知識和目的,對于實驗的過程、方法、價值觀等較為輕視,使學生盲目地追求實驗結果,在實驗的過程中缺乏熱情、興趣。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實驗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不要過于注重實踐的結果,要將過程和結果相結合,才能真正地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jù)相應的問題,優(yōu)化物理實驗教學,找到物理科學有效的突破口,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
二、新高考背景下優(yōu)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細致地規(guī)劃實驗流程,精心設計實驗內(nèi)容,要將實踐探究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物理能力。
1.結合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自主實驗
物理教學中的內(nèi)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將知識理論融入生活中和實際操作中,能夠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 的認知,將枯燥、抽象的物理原理知識轉化為現(xiàn)實的生活情景,這對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利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通過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引入物理知識,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融入物理教學當中,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實踐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對物理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探索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實驗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物進行展示,如輪子和鞋底的紋路,通過兩者之間的比較,讓學生直觀地認知摩擦力,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驗的問題,對摩擦力進行探究,根據(jù)相應的問題和實驗設計,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探索摩擦力的影響因素。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實物形成直觀的認知,再通過相關的實驗證明,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改善物理實驗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
2.注重小組合作,適當引入生活化知識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可忽視,小組合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是教學中最為普遍而又實用的手段,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物理知識,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學生之間相互激勵,思維不斷運轉,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物理知識。尤其是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實驗過程中必須進行小組合作,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進而達到實驗的目的。而很多物理現(xiàn)象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將相關的生活化知識引入物理教學當中。
例如,在學習“焦耳定律”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電”的事物進行分析,結合相關的物理知識,對導電體產(chǎn)生的熱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假設和猜想,進而對焦耳定律的知識進行深化,提升學生的物理能力。生活中可以引用的例子有很多,如“燈泡長時間使用后產(chǎn)生的熱量”“微波爐通電后產(chǎn)生的熱量”等都可以作為導入的對象,讓學生根據(jù)這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小組交流,對問題進行合理的猜測和假設,最后通過實驗進行驗證,這樣一來既能激發(fā)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求知欲望,又能增強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3.逆向假設,通過實驗探究真理
逆向思維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逆向思維能夠使學生更高效地理解物理知識,學生根據(jù)相關的假設進行細致分析,從而推導出物理理論知識,也可以說是根據(jù)實驗結果推導出相應的物理特性。而運用逆向思維探索問題,能夠大量節(jié)省在假設過程中耗費的時間,對問題能夠有明確的探索過程,進而滿足假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