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在初中教育教學中,德育教學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價值觀念的有力抓手。激勵教育是班主任有意識的品德教育,它不是正式課堂的教學附屬品,而應該點滴滲透于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下文闡述傳統(tǒng)激勵教育的主要問題以及發(fā)展策略。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激勵教育;應用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受到所處環(huán)境、性格習慣、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個別學生常常會表現(xiàn)出不合群、不團結、不上進的現(xiàn)象,不僅影響了整個班集體的榮譽,而且對個人成長也極為不利。
一、教育激勵理論的內涵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教育激勵制度指的是教育工作者采取激勵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夠向著教育者期望的方向努力發(fā)展。教育激勵作為關鍵的一點是要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形成一種動機,將這種動機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可以將激勵具體一點來談,激勵的過程包括三個要素,分別是需求、動機以及行為。其中需求指的是要滿足初中生的內心需求,初中時期的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愛和引導,學生內心想要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們可以將這些看作初中生的需求,需求又可以說是學生的內在動力,動機能夠將需求轉化為行為。動機是人的一種心理行為,對于實際行為有著很強的指導性作用。行為可以看作是學生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開展的活動,通過活動的進行來實現(xiàn)目標。教育激勵理論需要做的就是正確把握需求、動機以及行為這三大要素。
二、激勵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措施
1.著眼大局,施灑仁愛
對于初中班主任來說,除了做好教學工作以外,班級管理工作也應當提上重要日程,而后進生管理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僅關系整個班集體的榮譽,而且也牽涉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發(fā)展。在實際工作當中,班主任首先應當著眼于全局,始終抱著“不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的心理,將后進生作為主要的幫扶對象,并正確引導和教育其他學生,不能對后進生產生偏見,不能歧視、侮辱后進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當中,對后進生應當團結和關愛,使其融入溫暖的大集體當中。
2.學習氛圍的開放性
在研究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班級管理中的生成性資源通常是在一個開放的空間中形成。這種環(huán)境往往是活躍、積極、寬松的。所以從這一點也表明,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是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中首要第一位營造的。因為教學質量扎實的秘訣,正在于班主任本身的教學習慣、還有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而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必須使學生做課堂教學的主體,且是心靈自由的主體。所謂“以情動情”,教師若能夠有效的調動孩子們的內心情感,讓學生覺得身心愉悅、安寧!則這樣的課堂就是具有感染性的,能夠熏陶情志的課堂。
想要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則教師當做好“配角”、“引路人”。在學生思考的時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可以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而學生應成為主角,擔綱者!
在學生保持情感獨立的同時,班主任也要保持其獨立性,在適當?shù)臅r候給出自己的見解。只有做到有自己的想法,師生之間才能建立情感雙向交流的通道,學生才能“袒露”個人的心靈世界,班主任才能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尋找其不足并給予意見和指導,在一旁幫助改正,一步步走向更好,這才是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
3.關懷激勵
教師的人文關懷要怎么體現(xiàn)?當然是對學生進行關懷激勵。這是情感上的“小紅花”,是冬日里的暖陽!教師給予,學生獲得!春雨般的師愛灑進學生的心田。學生會對教師有更多的信任,這樣就能夠實現(xiàn)激勵作用。在激勵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無差別的愛護每個孩子,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感受到老師的信任,這樣才能夠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念。教師必須要跳出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避免差異化關愛!不能因為“他(她)”是學困生,就把付出的愛“打折”!反而,學困生們更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和認可,教師若能“一視同仁”“雨露均沾”,平等地對待這些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4.借用工具,傳遞正能
如果在溝通過程中,班主任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等載體,將會收到理想的溝通效果。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初中學生群體當中出現(xiàn)一些攀比之風,許多學生不比學習成績,只比家庭經(jīng)濟條件,久而久之,學生的價值觀就會出現(xiàn)扭曲,對學生的成長也產生不利影響。針對這種現(xiàn)象,班主任應當以德育教育理念為主要抓手,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利用正能量充盈的典型案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受到精神洗禮與道德熏陶,并逐步改正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錯誤認識。
5.加強家校合作模式
家校合作將家庭和學校進行有機結合,可加強對學生的激勵教育。對于學生的激勵教育,并非是學校或者家長單方面的任務。由于我國激勵教育體系建設較晚,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對于學生德育知識的關注。只有通過深層次的家校合作,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家長和監(jiān)護人應該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并注意家庭教育的價值。父母應明了“孰輕孰重”,比起短期經(jīng)濟利益,子女的健康成長顯然更為重要,應優(yōu)先考慮子女的教育。只有當父母或監(jiān)護人思想觀念發(fā)生改變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在班會中,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以互問互答的方式參與到德育教學中。
結語:總之,教育激勵對于初中班級管理的助力是不容忽視的。激勵制度對于初中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善于應用激勵制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實現(xiàn)高效的班級管理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宗位銀.淺談班主任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J].教育界,2020(50):4-5.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七中學 0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