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艷
[摘? ? ? ? ? ?要]?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中職老師在授課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目的,因此,闡述了中職教師在進行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的教學中利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并完成教學任務,推進GIS課程教學的發(fā)展。
[關? ? 鍵? ?詞]? 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職;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6-0218-02
現(xiàn)如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接受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線上教學平臺以及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被使用,以供學生學習,“慕課”“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也廣泛運用到了中職的GIS課堂中,保證學生聽課質量的同時優(yōu)化教學模式,促進教育行業(yè)發(fā)展。
一、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程中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方面
地理信息系統(tǒng)是地理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相較于需要記憶若干知識的自然地理而言,其學科更偏向于對原理的理解,更注重實踐技能的掌握,對于學生邏輯思維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對專業(yè)性的課程例如“GIS空間分析”“遙感概論”等學習時,會有一些難度。在對中職學生的教學中可以看出,一直沿用中學階段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的共性,在學習時始終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吸收,但對于需要理解才能學好的GIS課程來說,這種學習方式是不適用的。例如,GIS中最基本的空間插值即反距離權重插值法和鄰域分析即泰森多邊形分析法,在沒有掌握這兩種插值方法的情況下對于其他插值方法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因此出題老師一般會將兩種方法作為考點,并要求結合圖形進行作答,很多考生可以將兩種插值方法的公式回答出來,但不會畫圖,即使畫出圖形也有出錯的地方,這也正是死記硬背造成的結果。同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是一大問題,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一些學生是為了考試不掛科,拿到畢業(yè)證,對于所學的知識內容并不感興趣,而且在老師講解時也很少會聽課,尤其是考試,常常還沒有結束就選擇交卷,甚至有一些學生會進行補考、重修,正是由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導致老師在教授GIS時會有很大的困擾,完成不了教學目標,影響學習進度。
(二)教師管理方面
對于GIS課程教學中的問題還有來自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校的管理模式,首先是教學方式,對于中職院校的老師來說,講課可能就是一種形式,只需要完成學校下發(fā)的教學任務,保證掛科率即可,而對于課上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所接受課程內容的多少都不是很重視,甚至對于課堂的紀律也不進行管理,進而給了學生“放縱”的機會,對于想要認真學習的學生而言具有極大的影響。在考試方面,老師為了保證學生的掛科率,會事先將考試內容及解題思路畫給學生,這也間接地為學生“不掛科”提供了保障,也使學生產生了不需要學習也可以通過考試的心理,雖然每個學生都有了較高的成績,但是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微乎其微。其次就是學校的管理方面,學校既要重視對學生的嚴格管理,還要保證學校的就業(yè)率、畢業(yè)率,這也間接形成了一種矛盾,即如何在嚴格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就業(yè)率及畢業(yè)率。顯而易見,想要提高就業(yè)率及畢業(yè)率就要保證學生考試的及格率,使其能夠正常畢業(yè),但目前的教學方式雖然保證了學生可以不掛科,卻違背了學校的嚴格管理,這對于同一屆的好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時也使老師在教學管理及考核上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給學校的管理及教學帶來負面影響[1]。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中職地理信息系統(tǒng)課堂教學實踐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實踐
GIS課程更注重對數(shù)據(jù)的處理以及整個流程的掌握,所學的內容也更偏向于理科,所以教師要重視與專業(yè)相關內容的教學,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對課程深入講解。
例如,在對GIS課程“空間分析”的教學中,教師要清楚其應用性,也要重視這一內容的教學,作為本課程的重要內容,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分配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學習各種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應用。在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的講解時,如投影變換、數(shù)據(jù)壓縮等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原理讓其明白如何應用,再通過多媒體的動畫方式將數(shù)據(jù)結構轉換的整個流程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更加深刻,在講課時教師要抓住重點,適當?shù)厥褂矛F(xiàn)代化教學模式。
例如,在對“網絡分析內容”的講解時,教師可以采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講解前向學生提出問題:“地理信息系統(tǒng)與一般信息系統(tǒng)的區(qū)別”“電子地圖與普通地圖的區(qū)別”,在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通過登錄“火車票查詢”的網址對車次進行查詢,點擊某一車次查詢詳細信息,緊接著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通信設備打開查找路線的地圖軟件如“高德、百度”等,輸入想要查詢的路線,通過對比便可以讓學生知道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即一般的信息系統(tǒng)只有文字信息,而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會清楚地標記行走路線,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使知識更加直觀。接下來是對“地圖區(qū)別”的講解,可以選出一名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演示電子地圖的功能,在分別輸入兩個位置信息后,便可以看到查詢圖、測距,甚至是平面地圖與衛(wèi)星圖、三維圖的立體轉換。可以通過放大路線圖,清晰地看出附近地區(qū)的規(guī)劃及路線。通過線上演示、線下講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易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吸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