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雁
[摘 要] 翻譯是雙語之間表達方式的轉換,是不同語言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體現(xiàn)文字之交、文化之交和文學之交。游刃有余的運用“換譯”技巧,突破原文的語表束縛,秉承語用價值為先的原則,必會達到譯文如行云流水般的翻譯效果。
[關鍵詞] 游刃有余;行云流水;換譯;語用價值;翻譯技巧
[中圖分類號]H35;H059 [文獻標志碼]A
一、引言
唐朝賈公彥說:“譯即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其話語中涉及到“換”和“易”,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對翻譯已有相當深度的見地[1]3。翻譯是門藝術,任何藝術,除天賦之外,更需要修養(yǎng)。天賦與生俱來,修養(yǎng)不可速成,需要修煉[2]15。
“換譯”技巧,即交換式全譯技巧,指相對或相應的語言表達手段相互交換的全譯活動。換譯的原則是換形不換意。是應語用價值和語里意義的需要而進行的語表形式的變化,換一種表達方式,而內涵力求不變。該技巧旨在追求譯文通順流暢,不僅符合語言規(guī)范和表達習慣,而且易于讀者接受?!坝稳杏杏唷北扔骷记墒炀毟叱?、做事輕而易舉,遇到問題應付自如[3]1339。在翻譯時欲做到游刃有余,則既需數(shù)次進行雙語間的轉換,又需多角度、靈活地運用翻譯技巧,并符合譯語的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靶性屏魉贬屢鉃椤跋耧h動的云和流動的水。常用以形容文藝作品灑脫飄逸,毫無拘泥之態(tài)[3]1181”。游刃有余的運用“換譯”技巧,不拘泥于原文的語表束縛,秉承語用價值為先的原則,充分考慮譯語的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必會達到譯文如行云流水般的翻譯效果。
二、“換譯”技巧運用分析
“換譯”屬于全譯策略范圍,換形不換意是根本應用原則,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譯文通順流暢,符合譯語的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換譯”包含的具體方法和技巧較多,從不同視角進行考量,具體包括肯否換譯、主客換譯、動靜換譯、虛實換譯、時空換譯、視角換譯、詞類換譯、語序換譯、成分換譯、句式換譯、正反換譯、符號換譯等。
(一)肯否換譯
美國的奈達(1986)與俄羅斯的科米薩羅夫(1980)兩人都提出重視翻譯修辭,翻譯修辭手段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話語的微觀結構中[4]179。在翻譯俄語原文時,可充分發(fā)揮漢語優(yōu)勢,靈活運用肯否換譯,以達到譯文表達的修辭效果。
肯否換譯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原文是肯定語氣,并無否定詞,而譯文加上否定詞,使原文所表達的涵義力求不變;第二種,原文中含有否定詞,但譯文并未翻譯出否定意義。產(chǎn)生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俄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俄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雙語在語言表達方式上存在巨大差異。俄語重形態(tài)變化,漢語重意義表達。
例1.Вот ещё!Стану я врать!
直譯:說哪里話!我會撒謊!
換譯:說哪里話!我才不會撒謊呢!
例1屬于第一種運用肯否換譯的情況,原文中并沒有否定詞,運用肯否換譯法,在譯文中加入否定詞“不”,又加入了表示程度的副詞“才”,表達的意思跟原文一致。對比直譯法與換譯法的譯文,后者比前者更具修辭效果,涵義表達更加清楚明確。
例2.Он,может быть,опоздает,но не не придёт.
直譯:他可能會遲到,但是不會不來。
換譯:他可能會遲到,但是一定會來。
例2屬于第二種運用肯否換譯的情況,原文中含有否定詞не,直譯的譯文“不會不來”,含有兩個“不”,運用肯否換譯法,譯為“一定會來”,去掉直譯譯文中的兩個否定詞,表達的意思跟原文一致,但是后者比前者更具修辭效果,涵義表達更加清楚明確。
(二)主客換譯
主客換譯是指換譯原文中的主體和客體,使原文中的主體換譯為譯文中的客體,原文中的客體換譯為譯文中的主體,而原文所表達的涵義力求不變。主客換譯法運用的原因主要是,俄漢語雙語在語言表達方式上存在巨大差異,若將俄語原文照直譯出,漢語譯文有時會欠通順流暢,有時會不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因此,在保持原文表達涵義不變的前提下,靈活運用主客換譯,達到譯文表達的最佳效果。
例3.Самая высокая в Азии телев- изионная башня была создана в районе Пудун города Шанхая нашей страны.
直譯:亞洲最高的電視塔被在我國的上海浦東興建。
換譯:在我國的上海浦東興建了亞洲最高的電視塔。
例3直譯的譯文完全按原文被動形式進行表達,通順流暢欠佳。運用主客換譯,將原文中的主體“Самая высокая в Ази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ая башня”,換譯為譯文中的客體,作為“興建” 的賓語。這樣的譯文通順達意,毫無生硬晦澀之感。
例4.Но едва только он отъехал от деревни,как силы изменили ему.
直譯:但是,他剛離開村莊,力氣就不中用了。
換譯:但是,他剛離開村莊,就沒有力氣了。
例4中 как силы изменили ему,當изменить要求第三格時,表示“背叛”,“(體力)不中用”之意。此句中силы是主體,ему是客體,直譯法的譯文略顯不通,運用主客換譯,將силы換譯為客體,放到“沒有”之后,此句譯為“就沒有力氣了”,原文所表達的涵義沒變,對比直譯和主客換譯法的譯文,明顯看出后者的表達優(yōu)勢。
(三)動靜換譯
動靜換譯指俄語原文中的靜詞翻譯為漢語譯文中的動詞。俄語的一些靜詞,諸如名形容詞、前置詞,經(jīng)常需要換譯為漢語中的動詞或者表示動感意義的成分,有時是基于表達方式的需要,必須進行動靜換譯;有時是根據(jù)上下文以及修辭效果的需要,對原文進行的靈活處理[5]135。其目標都是在原文所表達的涵義力求不變的前提下,使譯文更加符合譯語的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
例5.Я иду за водой.
換譯:我去打水。
例5中前置詞за屬于靜詞,за+五格名詞,表示去“取什么”之意,за водой
翻譯為“打水”,за由靜詞變?yōu)閯釉~“打”,是基于表達方式的需要,必須進行的動靜換譯。
例6.Дул ветер,и с горизонта над- вигались стремительные,тяжёлые облака.
直譯:起風了,一團團急促的烏云從天邊涌來。
換譯:起風了,天邊滾滾涌來一團團烏云。
例6中стремительные,тяжёлые均是修飾名詞облака的,描繪“云”的特征,стремительные 是形容詞,屬于靜詞,語義上也可換譯為說明надвигались的性狀,根據(jù)上下文,換譯為表示動感意義的成分,一起譯為“滾滾涌來”,譯文更加生動形象,凸顯修辭效果。
(四)虛實換譯
虛實轉換即通常所說的抽象與具體的轉換。它包括兩種情況:由虛轉實,即抽象概念具體化,普通詞義具體化;由實轉虛,原文具體或詳細的文字,可用更概括的譯語詞表達[2]44。
虛實換譯常常涉及到數(shù)詞的換譯,原文中的數(shù)詞是具體的,實在的,但是如果照直譯出不符合邏輯,或者根本不是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實際含義。因此,必需運用虛實換譯,充分發(fā)掘出原文作者欲表達的思想和實際涵義。此方法涉及到語用價值和修辭效果,強調譯文對讀者的可接受性。
例7.Он в 20-ый раз за день шёл к у мывальнику мыть руки.
直譯:他去洗臉池洗手,一天洗第二十次了。
換譯:他去洗臉池洗手,一天洗了無數(shù)次。
例7中20-ый раз是具體的數(shù)字,譯為“第二十”,但是這樣的譯文不符合事實邏輯,原文作者實際要表達的意思是“他有潔癖,洗了很多次手”,此處必須運用虛實換譯,將實數(shù)的數(shù)詞“第二十”,換譯為虛數(shù)數(shù)詞“無數(shù)”,翻譯為“一天洗了無數(shù)次”,更易于讀者接受和理解,也充分揭示出原文作者欲表達的真實涵義。此例子涉及到由實轉虛,原文具體或詳細的文字,用更概括的譯語詞表達。
例8.Чтобы понять это,предлагаем вашему внимательнию сравнительную таблицу средней заработной платы в 2013 году в России и других странах мира.
直譯:為了明白這事,請您注意2013年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平均工資對照表。
換譯:為了了解相關情況,請看2013年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平均工資對照表。
例8原文中понять это直譯是“為了明白這事”,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把虛的詞義“這事”換譯為實的詞義“相關情況”,符合譯語表達習慣,也使譯文邏輯性增強,更具有可接受性。
(五)時空換譯
時空換譯包括時間表達方式和空間表達方式之間的換譯,也包括不同空間表達方式之間的換譯。前者是將時間表達方式換譯為空間表達方式,或者將空間表達方式換譯為時間表達方式。后者是變換空間視角,將一種空間表達方式換譯為另一種空間表達方式。換譯的原因有時是為了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有時是因為俄漢語空間表達方式存在差異,必須要進行換譯。
例9.Я прошёл много километров.
直譯:我走了很多公里。
換譯:我走了很長時間路。
例9直譯的譯文表達過于直接,原文其真實涵義是指“我走了很長時間,很累了?!薄昂芏喙铩笔且环N空間表達方式,運用時空換譯,將其換譯為時間表達方式,更加能充分地體現(xiàn)出“我的勞累程度”。
例10.其中最大的七星巖,有四里那么深。
換譯:Среди них наиболее крупная-пещера Цисиньянь длиной 2 км.
例10的原文是漢語,中國人表示巖洞用“深度”的空間概念,俄羅斯人習慣用длиной,長度的概念。“深”是自上而下的空間概念,“長”是自左至右的空間概念。此處必需運用換譯,方可達到最佳的翻譯表達效果,也更符合譯語的表達習慣。
(六)視角換譯
視角換譯是指在翻譯時變換思維角度,變換翻譯的切入點。運用此換譯方法的原因是由于俄漢語表達方式上存在一定轉換的可能,同一涵義可以分別用不同形式,從不同視角進行表達[6]126,在忠實于原文基本涵義的前提下,注意充分發(fā)揮和發(fā)掘譯入語的優(yōu)勢,靈活運用視角換譯。
例11.本屆博覽會短暫展出期間,中外各界朋友通過業(yè)務洽談和技術交流,增進了友誼與理解。
換譯:За не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ый срок работы ярмарки китайские и зарубежные коллеги различных профилей углубили дружбу и взаимопонимание в ходе деловых переговоров и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мена.
例11的原文是漢語,“通過業(yè)務洽談和技術交流”中的“通過”是工具,是行為方式狀語,變換視角,運用視角換譯法,譯為“в ходе деловых переговоров и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обмена”(在業(yè)務洽談和技術交流的過程中),由原文中的行為方式狀語換譯為譯文中的時間狀語,符合俄語的表達習慣,方法巧妙、靈活,與事實相符,充分發(fā)揮和發(fā)掘了俄語表達的優(yōu)勢。
例12.Он чувствовал себя всё хуже и хуже,немедленно нужна была сложная операция,а врач в колхозе был совсем ещё молодой и не решался сделать её сам.
換譯:他自我感覺越來越不好,需要馬上做大手術。可農(nóng)莊的醫(yī)生還非常年輕,不敢獨立做手術。
例12中сложная операция直譯為“復雜的手術”,換譯為“大手術”?!皬碗s”是形容程度的,“大”是形容規(guī)模的,“復雜的手術”實際就是手術難度大,因而變換視角,譯為“大手術”,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也易于讀者的接受。
(七)詞類換譯
詞類換譯是指由原文中的一種詞類換譯為譯文中的另一種詞類。此法的應用主要是基于俄漢語的表達差異的需要,不運用詞類換譯會導致譯文不通,不符合邏輯或不符合事理。詞類換譯是換譯中最常見的方法,目的是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達意。翻譯實踐過程中,詞類完全對等的場合不是沒有,但在絕大多數(shù)場合都需要進行詞類轉換[1]72。
例13.Трава там уже достигла человеческого роста.
直譯:草在那里已經(jīng)達到一人高。
換譯:那里的草有一人來高。
例13中там是副詞,表示地點,運用詞類換譯法,將其換譯為形容詞“那里的”,修飾“草”。對比兩種譯文“草在那里”與“那里的草”,顯然前者的表達方式不如后者的表達方式順暢。原文涵義并沒有改變,只是略運用了詞類換譯技巧,就使譯文的表達效果技高一籌。
例14.Низкий серый туман стоял над Веной.
直譯:低低的白霧籠罩著維也納。
換譯:白霧低低地籠罩著維也納。
例14中туман 的定語有兩個,низкий和серый,низкий是形容詞,直譯
的譯文略顯不順,靈活運用詞類換譯法,將низкий譯為副詞“低低地”,轉而修飾動詞“低低地”,原文涵義沒變,但是換譯后的譯文更加通順流暢,更加符合表達的邏輯性。
(八)語序換譯
語序換譯是換譯中最常見的技巧,由于俄漢語分別屬于完全不同且表達方式差異巨大的語系,兩個民族思維習慣和方式不同,在詞序排列組合方面,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別。在雙語轉換過程中,不能按原文詞序照直譯出,要注意譯入語的詞序排列規(guī)律,合理地調整詞序,做到譯文的通順達意。語序換譯可以是單句內部詞匯排列的順序換譯,也可以是復句中,主句和從句排列順序換譯。
例15.Ещё я хотел бы купить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Ожегова и Шведовой.
換譯:我還想買奧日戈夫和什維多娃編的俄語詞典。
例15中發(fā)生了幾處詞序換譯:第一處是Ещё я 的順序換譯為“我還想”,第二處是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不能譯為“字典俄語”,而應譯為“俄語詞典”,第三處是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Ожегова и Шведовой,譯為“奧日戈夫和什維多娃編的俄語詞典”,將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Ожегова и Шведовой與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整體換譯。
例16.Мне часто приходит в голову мысль о поездке в Пекин.
換譯:我常常有去北京的想法。
例16мысль о поездке в Пекин中,如果直譯就是“想法關于去北京”,這種譯文不能被人接受,也不是正常的漢語表達方式,о поездке в Пекин實際是мысль的非一致定語,運用詞序換譯,將其位置調換,譯為“去北京的想法”,更加符合漢語思維。
(九)成分換譯
句子成分在不同語言的語法體系中各居其位,一旦語言體系發(fā)生轉換,成分也多半會隨之而變[2]47。成分換譯是指翻譯時原文中的句子成分發(fā)生了變化,由一種成分換譯為另一種成分。成分換譯基于詞類換譯,只要發(fā)生了詞類換譯,必然發(fā)生成分換譯。句子成分包含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主要成分包括:主語和謂語,次要成分包括:定語、狀語、補語等。成分換譯可以是主要成分之間的換譯,也可以是主要成分與次要成分之間的換譯,還可能是次要成分之間的換譯。
例17.Село кончалось низким дере- вянным домиком.
直譯:村子以低矮的木屋結束。
換譯:村子的盡頭是一座矮木屋。
例17原文的主語是Село,謂語是кончалось,按直譯法譯出的句子生硬晦澀,不易于讀者理解和接受。運用成分換譯技巧,將謂語кончалось換譯為主語“盡頭”,將主語Село換譯為定語“村子的”,譯為“村子的盡頭”,十分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邏輯關系清晰,表達順暢。此句發(fā)生了主要成分之間的換譯,也發(fā)生了主要成分與次要成分之間的換譯。
例18.Неожиданно заболел Виктор,что очень встревожило Анну.
直譯:維克多突然生病,這使安娜非常擔心。
換譯:維克多突然生病,安娜非常 擔心。
例18что очень встревожило Анну中,что是主語,Анну是補語。此句運用成分換譯技巧,將位于原文動詞后的補語Анну,換譯為主語,譯為“安娜非常擔心”,對比直譯譯文和換譯譯文,涵義一致,但是后者的表達更加清晰、簡潔。
(十)句式換譯
句式換譯是指原文句式換譯為譯文中的另一種句式,此方法在換譯中也較為常見。此類技巧主要是基于俄語句子有時表達過于冗長,漢譯時需要將其截斷;俄語和漢語句式表達上存在差異,翻譯時需要調整。句式換譯主要是將俄語句子簡化,將句群譯為復句或單句,將復句譯為單句[7]238。目的是使譯文清晰明了,言簡意賅。有的時候是為了增強修辭表達效果,在陳述、疑問、感嘆句之間進行互換。
例19.Ты не подозреваешь даже,сколько в тебе врождённого ума инабл- юдательности.
換譯:你都不用懷疑了,你天賦多高啊,洞察力多強啊!
例19原文是陳述句,換譯為感嘆句,并加上的語氣詞“啊”,修辭效果更好。譯文與原文涵義一致,但是譯文更加能突出對“你”的贊揚之情。
例20.Плохо,что вы часто опаздыв- аете на работу.
直譯:不好的是,您經(jīng)常上班遲到。
換譯:您上班常遲到很不好。
例20原文是一個說明從句,что是連接詞,補充說明Плохо的內容。運用句式換譯,將其譯為漢語中的一個單句。對比直譯的譯文和換譯的譯文,前者的譯文表達方式欠佳,后者的譯文句子結構緊湊,表達連貫,符合中國人的思維 習慣。
(十一)正反換譯
同一件事情、同一個概念可以從正面敘述,也可以從反面表達。正反換譯是指正著的話反著說,或者反著的話正著說。運用正反換譯的原因是基于俄漢語的表達方式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同一含義可以靈活多樣地表述。有的時候把正著的話反著說,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修辭效果更佳;有的時候把反著的話正著說,表達意思更清晰明了。正反換譯的運用要針對具體語境,不是所有情況都能運用此類技巧的。其運用仍然是要遵循譯文涵義跟原文一致的原則。需要通過對比,揭示兩種語言在正反表達方面的差異,根據(jù)上下文選用既符合原意又使譯文通順流暢的表達法,這對提高譯文質量可起很好的作用[1]81。
例21.Считай правильно,тебе говорят!
直譯:算對了,大家對你說!
換譯:別算錯了,聽見沒有!
例21對比直譯譯文和換譯譯文,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換譯的譯文修辭效果更佳,更能體現(xiàn)出原文所要表達的“提醒之意”?!八銓α恕笔钦f,“別算錯了”是反著說,涵義是一樣的,但是語氣不同,修辭效果和語言表達效果更好。
例22.Где только он не бывал — и на Кавказе,и на Урале,и в Крыму,и в Сибири !
直譯:無論是高加索、烏拉爾,還是克里木、西伯利亞——他哪兒沒去過!
換譯:無論是高加索、烏拉爾,還是克里木、西伯利亞——他哪兒都去過!
例22對比直譯譯文和換譯譯文,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兩句表達的涵義一致,都是說“他去過的地方很多”。直譯譯文是反著說,換譯譯文是正著說。換譯譯文表達意思更清晰、明確。
(十二)符號換譯
符號換譯既可指雙語之間標點符號的換譯,也可指雙語之間文字和符號之間的換譯。符號換譯的運用是由于俄漢雙語的表達方式習慣不同,符號運用有時存在差異,有時也是為了增加表達上的修辭效果,因此修改標點符號。俄羅斯翻譯理論家巴爾胡達羅夫認為:翻譯不僅僅是個語言問題(詞匯、語法、修辭等),它還牽涉許多非語言方面的因素。語境便是其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4]169。此技巧的運用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也要遵循雙語的表達習慣,萬萬不可生搬硬套此技巧。
例23.近年來北京出現(xiàn)了一種“國際市場”,越來越受到外賓的歡迎。
換譯: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в Пекине возникло несколько,так называемых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рынков,и всё больше и больше иностранных клиентов препочи- тают делать покупки именно там.
例23原文中“國際市場”,用引號引起來,表達的是所謂的涵義,這是漢語中引號的一種獨特的用法。俄語中引號只起到強調作用,并沒有此類用法和涵義,欲表達“所謂的”涵義,只有用так называемый 這樣的詞組表達。此例句屬于符號換譯中的一種,既符號與語言之間的換譯。
例24.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p>
換譯:Когда Цзэн-цзы заболел,Мэн Цзинцзы навестил его.Цзэн-цзы сказал:
—《Птицы перед смертью жалобно кричат,люди перед смертью о добре говорят》.
例24發(fā)生符號換譯的一共有兩處:第一處,原文中“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句子中有分號“;”,譯文中換譯為逗號“,”。第二處,原文中的雙引號(“”)換譯為譯文中的(《 》),這是俄語的標點符號運用方式。
以上兩處是一種純粹的標點符號之間的換譯。這種換譯在俄漢雙語之間的轉換中也是比較常見的。
例25.Также стали действовать штр- афы за пропаганду курения.Речь идёт о запрете на рекламу табака.
直譯:為吸煙做宣傳的罰款制度也開始生效。談的是嚴禁煙草廣告。
換譯:為吸煙做宣傳的罰款制度也開始生效——這里指的是嚴禁煙草廣告。
例25是由兩個單句構成的句群,原文中并沒有“破折號”。譯文中,將第一個單句的句末“句號”換譯為“破折號” ,符合漢語的思維方式,前后句銜接流暢,譯文表達靈活。
例26.В библиотеке Ключевского проводят встречи выходцы из Турции,в библиотеке? Волошина—Индии и Египта,а в библиотеке имени Вересаева—из Белоруссии.
換譯:來自土耳其的移民在克柳切夫斯基圖書館舉辦見面會,來自印度和埃及的移民在沃羅申圖書館會面,而來自白俄羅斯的移民則在魏列薩耶夫圖書館聚會。
例26原文中有兩個“破折號”,譯文中將“破折號”換譯為具體的語言。這也是符號換譯中的一種,即符號與“文字”之間的轉換。
三、結語
“翻譯是一種把某種語言所載的信息轉換為另一種語言的等值信息的手段” [8]2。翻譯過程中必須通過對比,找出兩種語言帶有普遍性的異同之處和某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作為翻譯實踐的借鑒,這就是翻譯技巧[1]6。轉換是翻譯的核心行為,“換譯”作為一種翻譯技巧和方法,在翻譯實踐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翻譯在我國既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之所以古老,因為從三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之所以年輕,因為無論是翻譯理論還是翻譯技巧,都還處在發(fā)展、探索的階段[1]7。只要大家關心翻譯事業(yè),多從事翻譯實踐,善于總結前人的經(jīng)驗和個人的實踐體會,多為我國翻譯事業(yè)“添磚加瓦”,其必將會“百花齊放”“蒸蒸日上”。
[參考文獻]
[1]程榮輅.俄漢漢俄翻譯理論與技巧[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公司,2004.
[2]黃忠廉、李亞舒.科學翻譯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3]楊合鳴.中華成語辭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4]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5]Кожина М.Н.Стилис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M].М.,НИТ,1997.
[6]Ионицэ М.П.,Потапова М.Д..Проблемы лексико-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предложения[M].М.,Кишнев,1982.
[7]Комиссаров В.Н. Вопросы 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 в зарубеж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е[M]. М.,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1998.
[8]Шейцер А.Д.《Перевод и лингвистика》[M].М.,Воениздат,1973.
[9]婁琦,韓竹林,位春華.翻譯中文化“他者”的解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3):75-83.
[10]馮莉,周鵬.變譯理論指導下航機雜志旅游文本漢譯英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3):84-92.
[責任編輯]甄 欣
Translating SkillfullyTranslating Smoothly
——On the Application of "Substituting" in Translation
WANG Hongyan
(School of Eastern Languages,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Heilongjiang,157011,China)
Abstract:Translation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s of expression between the sou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lso the bridge and lin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nationalities,which reflects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languages,cultures and literatures respectivly.The translation effect of the target text will be as smooth as flowing water by using the "substituting" skillfully,breaking the constraints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agmatic value first.
Keywords:translating skillfully;translating smoothly;substituting;pragmatic value;translation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