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歷史教材中增添了許多插圖。教材插圖作為教學中重要的課程資源,日益受到師生的重視。然而,受思維定式的影響,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插圖并沒起到相應的作用,其教學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本文對插圖的含義、作用,以及教材插圖在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總結出教材插圖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教材插圖;高中歷史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3.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2-0065-02
引 言
教材插圖是中學歷史教學中重要的資源和工具,具有文字材料不能替代的作用,并且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歷史教材中的插圖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要關注插圖和文字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培養(yǎng)能力。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符合素質教育對歷史課程的要求。
一、教材插圖含義
歷史教材插圖依附歷史教材而存在,歷史插圖是指反映歷史知識的一些片段,或一個事物的某一面,是歷史形態(tài)的真實寫照,它主要是對歷史人物活動、歷史現(xiàn)象或一定歷史事件的直觀描述,是形象立體的歷史教材,它與其他敘事文本相輔相成,構成了歷史教科書的知識系統(tǒng),是教材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1]。歷史教材中的插圖種類眾多,是史料的重要載體。
二、歷史教材插圖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相較于枯燥的文字,中學生更喜歡色彩艷麗的插圖。面對大篇幅的文字,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合理利用形象直觀的插圖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其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入圖片、視頻等內容,在授課開始時就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進行深入思考。
(二)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同一張圖片,每個學生對圖片所傳達的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同一個問題,每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會出現(xiàn)多種答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歷史教材中的插圖,能幫助他們形成歷史表象,同時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插圖所表達的歷史知識[2]。
三、教材插圖在歷史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插圖的呈現(xiàn)提供了便利,但插圖的選擇要適量和準確。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一些和課程關聯(lián)較小的、對重難點講解沒有幫助的、同類相似的插圖,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理解重難點內容,還會使歷史插圖失去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
其次,缺乏對學生的指導。歷史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歷史插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解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幫助學生獲取知識。但是,部分歷史教師在讓學生觀察插圖時,缺乏對他們的指導,導致學生學習時無目的地使用插圖,甚至是走馬觀花地看插圖,這不僅不能體現(xiàn)插圖的作用,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用歷史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缺乏主動探究的能力。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在授課時采用講授法,不太注重啟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歷史教材中的插圖是為了驗證文本內容的錯誤想法。這樣,教材插圖對學生的作用就僅僅是娛樂,而失去了通過分析得出歷史結論的意義。而學生長期缺乏思考會產(chǎn)生思維惰性,加上課業(yè)負擔重,供學生自己支配的時間有限,就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
其次,學生缺乏由圖學史的能力。歷史教材中增加了種類眾多、形式豐富的插圖,已經(jīng)成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有的歷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沒有留出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能力,導致學生對插圖的分析只流于表面,缺乏深層次的解讀和認識。因此,很多學生沒有充分地認識到插圖對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由圖學史的能力不強。
四、教材插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與策略
(一)教材插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教材插圖可以對教材中的文字內容進行有效補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插圖的使用要秉持科學、謹慎的態(tài)度,遵循一定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插圖的教育功能。
1.科學性原則
歷史插圖是歷史課程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在選擇時要遵循科學性的原則。首先,必須考慮圖片是否傳達了正確的歷史信息;其次,必須考慮圖片是否有助于學生形成歷史表象;最后,必須考慮圖片的美感[3]。因此,教師在使用時要注意圖片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這樣才能對歷史課堂教學起到幫助作用。
2.代表性原則
歷史教材中的插圖有很多,不能在課堂上一一呈現(xiàn),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能夠直觀補充教材文字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更多歷史信息的插圖[4]。例如,“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一課中的“秦朝形勢圖”這幅歷史地圖里有咸陽、隴西郡、渤海、遼東郡、臨洮、南??さ?。長城是為了抵御匈奴侵犯而建立的;咸陽是秦的首都;隴西郡、遼東郡和南??ざ寂c秦朝建立的郡縣制有關,秦朝的郡縣制又深深地影響了我國的地方行政體制;靈渠是秦始皇為了南下統(tǒng)一越族而建立的,客觀上促進了嶺南地區(qū)與中原廣大地區(qū)人們的交流。教師應結合歷史地圖重點講解這些知識,而函谷關和淮水等內容可以淡化處理。
3.啟發(fā)性原則
在歷史課堂上利用教材插圖可以抓住學生眼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一個作用是,教師講解插圖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歷史思維,有利于學生形成清晰準確的歷史表象,從而理解歷史知識[5]。例如,教師在講到“秦末農民起義與秦的速亡”這一內容時,可以利用教材中“陳勝、吳廣起義示意圖”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響應起義的地區(qū)范圍這么廣泛?讓學生探究分析秦王暴政的結論,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
4.適量性原則
合理使用教材中的插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使用過量,不僅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起到對文字的補充作用。因此,教師對歷史教材插圖的使用要堅持適量性原則,盡量選擇能夠補充教材中文字的插圖,這樣才能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材插圖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插圖導入教學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幫助學生了解整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第一步,并且對學生的上課狀態(tài)和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教師合理地運用歷史插圖導入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有個好的開端。例如,新版教材《中外歷史綱要》在每節(jié)課前都設置了圖片,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插圖進行課前導入。
2.利用插圖對比強化學生的記憶
同類插圖進行對比會對學生產(chǎn)生較大的視覺沖擊,學生在理解插圖代表的信息時,會對所學的歷史知識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同時,對比圖有利于學生在分析圖片、比較圖片、概括圖片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歷史思維習慣[6]。例如,在講授“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遼、北宋、西夏形勢圖”和“金、南宋、西夏形勢圖”這兩幅插圖,使他們認識到當時中國境內各政權的分布形勢。
3.利用插圖輔助教學,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
文字可以系統(tǒng)地概括歷史史實,但是文字概括比較抽象,一些復雜的歷史概念學生不易理解。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教材插圖講授重點和難點,可以對教材中的文字進行補充說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到“宋朝的權力分配”這一內容時,可以利用教材中“北宋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圖”和“北宋地方權力分配示意圖”,使學生理解北宋的權力分配,以便他們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4.利用插圖,銜接教學內容
每節(jié)歷史課都有豐富的內容,教師在備課時應將這些內容分為若干個子目,或是若干個問題。在課堂教學時,每個子目或問題之間的史實需要有銜接,這樣才能使相對獨立的部分前后呼應,構成整體。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來處理知識之間的銜接,從而為后面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實現(xiàn)教學過程和歷史知識的完整性。例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一課中的“1840年前的中國和世界形勢圖”就可以起到銜接教學內容的作用。
結? ?語
教師合理利用教材插圖進行教學,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但是,歷史教師在使用教材插圖時也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在利用插圖進行導入時,要選擇有代表性且易于學生理解的圖片,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第二,要分清主次,避免喧賓奪主。教材插圖是對教材文字的輔助,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部分的含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文字部分為主,不能本末倒置。第三,要注意結合教材,突出重點。教師在講解插圖時應緊扣教材內容,圍繞重點知識進行講解,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第四,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史為鑒。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在于以史為鑒,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避免重蹈覆轍。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利用插圖啟發(fā)學生思維,并用現(xiàn)實的眼光解讀插圖,以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所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沈敏華.歷史教學中的圖像史料及其運用[J].歷史教學問題,2005(05):109-111.
[2]黃牧航.中學歷史教材圖片設計的理論與實踐[J].歷史教學,2001(09):28.
[3]干樹德.歷史插圖的類別與教法[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1):127.
[4]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于友西,趙亞夫.歷史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聶幼犁.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柳思佳(1998.2—),女,吉林蛟河人,2020級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