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紅
摘要編者和試教團隊對“計量時間”單元進行多輪試教,總結(jié)出主要教學實施建議。應注重單元整體教學;單元起始教學應挖掘?qū)W生經(jīng)驗,聚焦單元大問題;探索計時規(guī)律的教學要充分考慮影響實驗成敗及課堂可行性的各種因素,整合優(yōu)化實驗活動,包括實驗器材、方案、展開過程等,助力學生高效完成實驗,獲得可靠數(shù)據(jù),利用直觀化的統(tǒng)計圖表等引導學生對數(shù)據(jù)經(jīng)驗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理性認識,同時注意活動間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建構(gòu)相關(guān)的科學概念,引領(lǐng)學生思維縱深發(fā)展;在制作計時器的教學中要權(quán)衡好充分經(jīng)歷與精選內(nèi)容,領(lǐng)會活動對學生發(fā)展的價值;單元整理教學要求整理中有新發(fā)現(xiàn),勾連(科學與生活)中有新發(fā)現(xiàn)。另外,教學內(nèi)容可整合補充,融入PBL、STEAM等思想。
關(guān)鍵詞試教報告;教學實施;單元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36.018
Trial Teaching Report of "Measuring Time" Unit
QIAN Junhong
(Hangzhou Wentao Primary School,Hangzhou,Zhejiang 310052)
Abstract:The editor and the trial teaching team conducted several rounds of trial teaching on the "measurement time" unit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whole unit teaching;In the beginning of unit teaching,we should tap students,experience and focus on the big problems of the unit;In the teaching of exploring the timing law,we should fully consider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experimen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lassroom,integrate and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activities,including experimental equipment,schem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help students complete the experiment efficiently,obtain reliable data,and guide students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data experience by using intuitive statistical charts to form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At the same time,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between activities,construct relevant scientific concepts,and lead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inking;In the teaching of making timers,we should weigh the full experience and selected content,and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activities to students,development;Unit sorting teaching requires new discoveries in sorting and new discoveries in linking (Science and life). In addition,the teaching content can be integrated and supplemented,integrating PBL,steam and other ideas.
Keywords:trial teaching report;teaching implementation;unit teaching;suggestion
計時工具的不斷改進、發(fā)展,是“計量時間”單元編寫的一條明線;學生研究計時工具的方法、能力不斷提升,構(gòu)成了本單元的一條暗線。我們對本單元進行了試教,下面談談試教的實踐與認識。
1注重單元整體教學
在分析單元結(jié)構(gòu)時,我們認為,要使教學更有成效,必須注意課與課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注重單元整體教學。
單元起始課中,燃香實驗比較簡單,影響因素比較少,可以作為范例讓學生前期學習。燃香實驗具有范例性,其實驗方法、實驗工具、實驗后的整理和分析,都對后面的探究水鐘、擺鐘起到了示范作用。
《用水計量時間》一課為制作“我們的水鐘”打下了基礎,學生明確了水鐘的計時方法、原理以及測量水鐘準確性的方法,能夠充分調(diào)動他們動手制作的興趣。可以這樣說,《我們的水鐘》一課是對前一課教學成效的檢驗。
通過學習《機械擺鐘》一課,學生發(fā)現(xiàn):同一個擺具有等時性;不同的擺,擺速并不相同。這就為后續(xù)《擺的快慢》一課提出了研究的問題:擺的快慢到底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經(jīng)過研究,他們會發(fā)現(xiàn)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及規(guī)律,為后續(xù)制作鐘擺提供了理論依據(jù)。這幾課是逐層遞進、不斷進階的。
2重視單元起始課的教學
2.1聚焦單元大問題
我們將“聚焦”和探索1整合在一起,使學生的探究聚焦到單元研究的大問題:在鐘表發(fā)明之前,人們怎樣安排生活和勞作?試教時,我們發(fā)現(xiàn)“安排生活和勞作”這個說法指向性不強,學生理解會有歧義,索性改成“人們怎樣計量時間”,讓學生充分研討。
2.2回憶、制作日晷
探索2的活動是讓學生試著制作簡易日晷。新教材把這部分內(nèi)容放到了三下“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可以讓學生回憶、分享之前的研究與制作。
2.3研究燃香鐘
研究燃香鐘的活動明確了本單元的基本研究方法:測量某事物相同時間內(nèi)的運動變化,看看是否具有規(guī)律。本課測量香燃燒相同長度所需時間是否一致,后面水鐘測量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時間是否一致,擺鐘測量擺相同次數(shù)所需時間是否一致。所以,這樣的研究方法是一以貫之的,只不過后面的研究影響因素更多、更復雜。
3探索計時規(guī)律
3.1幫助學生獲得可靠數(shù)據(jù)
制作計時工具的教學安排了豐富的動手實驗活動,操作性很強。為幫助學生高效完成實驗,獲得可靠數(shù)據(jù),我們充分考慮影響實驗成敗的各種因素,整合、優(yōu)化實驗活動。
以《用水計量時間》一課為例,哪些因素會影響實驗成?。坷?,泄水的容器不能用軟瓶,否則學生手一捏,里面的水位就變化了,從而影響實驗的準確性。又如,泄水孔如果太大,水流速度太快,導致學生不容易測準,誤差較大;如果孔太小,雖然容易測準,但是比較耗時,可能一節(jié)課完不成。再如,下面的接水容器,如果太粗會怎樣?容器很粗,水量的誤差就可能比較大。怎樣選擇合適的材料,改進實驗呢?
通過實驗與改進,我們設計使用的裝置是:上面是硬質(zhì)航空杯,瓶底鉆小孔,用熱熔膠槍斜著粘上一段細管,這樣就能讓水沿著下面量筒的內(nèi)壁往下流,使得量筒內(nèi)水面平穩(wěn)變化。下面接水的容器是一個細長的量筒,計量誤差小。細管是一般口服液的吸管。經(jīng)過測試,在這樣的容器里裝100毫升水,持續(xù)流出幾個30毫升,時間一般在二十多秒到一分鐘,實驗準確性、課堂可行性可以兼顧。
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效操作,準確測量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我們請一組學生上臺演示合作測量,其余同學觀察并思考如何操作、配合是有效的。學生討論之后,再合作測量水流的時間,就順利多了。為了確保實驗的有效性,我們還制作了一段微課進行指導。
3.2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
實驗完成后,我們引導學生對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理性認識。如《用水測量時間》一課,為了更直觀地呈現(xiàn)、分析數(shù)據(jù)所反映的規(guī)律,我們設計了記錄單,各個組的數(shù)據(jù)輸入表格匯總后,可以自動生成平均數(shù)統(tǒng)計圖,學生很方便地看到全班數(shù)據(jù)反映的規(guī)律。
3.3發(fā)展學生思維
如《用水測量時間》一課有四項探索活動,綜合性很強,包含很多操作,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挑戰(zhàn)。學生如何觀測、合作,需要一定時間學習、熟悉;理解水流時間與流量的關(guān)系、水位與流速的關(guān)系,需要學生展開思考。
我們把教材中的1~3項活動整合為2項活動:測量100毫升水中流出30毫升需要多少時間(測量3次);測量從不同水位流出30毫升水分別需要多少時間。初始水位不變,流出等量的水,所需時間一致,這是后續(xù)制作簡易水鐘的基本原理,需要用實驗來證明。學生測量后發(fā)現(xiàn),所需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流水具有等時性,同時引出問題:要測更長的時間,怎么辦?自然引出第二項活動:繼續(xù)讓水流,測量不同水位流出30毫升所需的時間。學生操作后發(fā)現(xiàn),不等時了!到底是什么在影響水流速度?該怎么辦呢?他們注意到了水位。通過補水,測量發(fā)現(xiàn)水位相同時,水流還是等時的。通過“一波三折”的探究與思考,學生對水流速度的認識不斷進階。此時,再出示古代水鐘,認識古人的巧妙設計,就水到渠成了。
4試教后的建議
4.1精選內(nèi)容
如《我們的水鐘》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一項簡單工程的基本過程,就要盡量讓他們經(jīng)歷從設計、制作到測試、評估改進的過程。教學時要精選典型內(nèi)容,考慮課堂時間的分配,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充分的探究經(jīng)歷。如設計環(huán)節(jié),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獨立完成,在課堂上交流討論,修改完善。
4.2引導學生比較計時工具
學習了幾種計時工具后,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異同,如材料、準確性、原理、缺陷等,更好地理解計時的一般性原理:具有周期性運動變化的事物可用來計時。
4.3了解精確計時的重要性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調(diào)查收集相關(guān)的事例,還可以準備一些與計時有關(guān)的生動的故事,使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豐富學生的經(jīng)驗,加深他們的印象。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計時工具除了計時外也可用作他途。
4.4教學融入“項目學習”的思想
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特別是《我們的水鐘》《制作鐘擺》等課,其工程性很強,可以看作是項目式活動,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豐富其內(nèi)涵。
4.5聯(lián)系學生的真實生活
學生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例如,我們在教學時,尤其在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時,為了提高效率,經(jīng)常會限時。這時,可以用學生制作的水鐘、沙漏等計時器來計時,而不是用手表、電子鐘計時。這樣既增強了實驗活動的趣味性,也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43,16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55-58.
[3]理查德·E·梅耶.應用學習科學——心理學大師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