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紅 李旭 梁博宇
〔內容提要〕本文以調查問卷和實證分析兩種形式,對本溪市儲蓄國債投資者結構及投資偏好開展調研,并基于此分析我國儲蓄國債存在問題,對完善我國儲蓄國債管理體系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儲蓄國債 投資偏好 問卷分析 實證研究
儲蓄國債作為一種滿足個人投資者長期儲蓄需要的產品,由于國家信用、安全可靠,利息免稅、收益穩(wěn)定,購買便利、兌取快捷,約定轉存、變現靈活受到廣大投資者青睞,但隨著金融市場投資產品的多元化,儲蓄國債與股票、理財等其他金融產品相比,投資傾向水平不高,發(fā)展趨勢正在逐步放緩。
一、本溪市儲蓄國債投資者特征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設計主要包括投資者基本信息、投資者投資分布情況、投資者對當前國債產品的看法及投資者對國債產品的改進建議四方面內容。調查以本溪市內10家國債承銷機構為單位,向每家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再由其負責指導投資者或辦理、咨詢業(yè)務人群填寫問卷。共發(fā)出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調查問卷870份,其中有效問卷840份。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一)中青年投資者意愿強烈,女性居多
購買過或將來可能購買國債的投資者中,占比分年齡段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為31-40歲、 41-50歲、51-60歲、61歲以上、18-30歲。其中,31-50歲的投資者比重占一半以上,實際購買或意愿較為強烈。女性投資者占比58.2%,超過男性占比16.4個百分點。
(二)高學歷投資者與較穩(wěn)定職業(yè)投資者占比較大
購買過或將來可能購買國債的投資者中,大學??埔陨蠈W歷占比66.4%。其中,大學專科學歷占比27.8%,大學本科學歷占比34.5%,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4.1%。從職業(yè)分布來看,政府機關、金融商貿、自由職業(yè)、制造業(yè)和農林牧副漁業(yè)投資者居多,合計占比70.6%;媒體咨詢業(yè)投資者最少,占比僅為2.2%。
(三)儲蓄國債投資者向地市級集中
從行政區(qū)劃來看,儲蓄國債投資者主要集中在地級市,占比達80.7%;縣城次之,占比10.8%,低于地市級占比69.9個百分點;省會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及農村地區(qū)投資者占比相當,分別為4.4%和4.1%。
(四)工薪階層及中等收入家庭更有意購買國債
儲蓄國債投資者個人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比例較大,達79.4%,20-50萬元、50萬元以上占比分別僅為1.6%和0.6%。儲蓄國債投資者家庭年收入在5-20萬元以內占比最高,達75.6%,50萬元以上占比僅為1.9%。此外,儲蓄國債投資者家庭凈資產規(guī)模和家庭可投資流動資產規(guī)模均在20萬元以下的比重最大,20-50萬元占比次之,500萬元以上占比基本為0。
(五)儲蓄國債投資者多為風險規(guī)避型且投資存續(xù)期較為穩(wěn)定,資產保值為主要用途
71.6%的投資者基于國家信用、安全性好且收益穩(wěn)定的因素選擇購買國債。其中,45.3%的投資者只愿意承擔“無風險”并追求資產保值增值,47.8%的投資者愿意承擔“低風險”并追求資產保值增值,僅有0.3%的投資者有意愿承擔高風險從而獲得更高收益。此外,投資國債除用作資產保值增值外,35.5%的投資者用于養(yǎng)老,26.1%的投資者用于子女教育。同時,62.0%的投資者只有在急需現金時,才會選擇提前兌付,而30.4%的投資者表示任何情況都不會提前兌付。
(六)儲蓄國債(電子式)3年期更受投資者青睞
47.5%的投資者已購買或有意購買儲蓄國債(電子式),46.9%投資者已購買或有意購買儲蓄國債(憑證式),僅5.6%的投資者已購買或有意購買記賬式國債。從期限偏好來看,54.3%的投資者偏好購買3年期的國債品種,分別高于5年期、1年期25.6、38.2個百分點。從投資頻率來看,不定期購買或到期續(xù)買的投資者居多,占比分別為42.4%和32.5%,合計占參與調查的投資者總人數的四分之三左右。
二、基于調查問卷分析儲蓄國債存在的問題
(一)儲蓄國債品種單一、期限結構較長
在關于國債劣勢的調查中,22.7%的被調查者認為品種過少,35.8%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債存續(xù)期限過長。目前,儲蓄國債分憑證式、電子式兩類,產品期限一般是3年和5年,交叉組合得到儲蓄國債產品共計4種,品種選擇較少,且期限過長,支取不方便,變現不靈活,遠遠不能滿足資金流動性強的投資人群追求低風險的現實需求。
(二)儲蓄國債收益率偏低,產品競爭力較弱
與理財產品相比,國債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信用等級高、風險低,低風險溢價獲取低收益也屬正常,但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國債低風險的優(yōu)勢。此外,國債的另一優(yōu)勢為起購點低,100元就可購買國債,但隨著余額寶、零錢通、基金定投、零存整取等理財方式的豐富及推廣,國債的這一優(yōu)勢也逐漸失去競爭力。調查問卷顯示,選擇投資銀行存款、低風險理財產品、貨幣或債券基金的占比分別超過投資國債49.8、45.0和38.7個百分點。
(三)承銷機構分布不均衡,信息獲取渠道窄,普及面受限
調查問卷顯示,縣域以下投資者占比為14.9%,鄉(xiāng)鎮(zhèn)及農村投資者購買國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關于了解國債信息渠道的調查中,63.8%的投資者表示主要從銀行網點獲取。但目前,只有郵政儲蓄銀行基本實現鄉(xiāng)鎮(zhèn)網點覆蓋,其余國債承銷機構尚不能實現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而能夠實現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的農村商業(yè)銀行或農村信用社不具備國債承銷資格。國債信息傳播不暢通、銷售網點偏少等因素大大制約了縣域以下地區(qū)儲蓄國債市場的發(fā)展。
(四)儲蓄國債銷售模式存在潛在管理風險
目前,我國儲蓄國債銷售模式是由指定商業(yè)銀行承銷,而非直銷。一方面,承銷中間過程需要國債承銷發(fā)行人按承銷金額的一定比例向承銷機構支付手續(xù)費,無疑增加承銷發(fā)行人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關于國債業(yè)務巡查、檢查工作手冊的通知》(銀國庫〔2020〕2號),雖然闡明了開展國債業(yè)務監(jiān)管的基本原則、法律依據、監(jiān)管方式、具體內容和相關要求,著重對現場巡查和執(zhí)法檢查進行了詳細介紹,但仍無法實現對承銷機構全方位、無死角的實時監(jiān)控,儲蓄國債承銷機構的違規(guī)風險潛存。
三、完善我國儲蓄國債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探索儲蓄國債新品種,提升儲蓄國債市場競爭力
隨著信息技術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fā)展,金融產品及其投資渠道的日益多元化對傳統(tǒng)儲蓄國債提出了迫切挑戰(zhàn)。調查顯示,儲蓄國債投資群體較為固定集中,且投資者認為品種單一等是國債的主要劣勢。應從面向群體、期限、利率、付息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創(chuàng)新設計滿足不同年齡階層、不同投資偏好群體投資需求的儲蓄國債,進而提升儲蓄國債市場競爭力,充分挖掘潛在風險偏好型儲蓄國債投資者。
(二)優(yōu)化儲蓄國債利率期限結構,提高收益及變現能力
一是利率方面,應摒棄單一固定利率形式,引入浮動利率、階梯利率等靈活設計儲蓄國債利率。其中浮動利率可依據可流通國債平均收益率及經濟形勢適時調整,也可引入固定利率+通脹率(每年定期調整)。二是期限方面,應面向風險偏好型、風險規(guī)避型不同投資者設計短期、中期、長期國債。其中短期可分為1個月-1年(含)、中期為1年-5年(含),長期可分為5年以上等多層次,并依據不同期限采取固定日付息、按月付息、按年付息、到期一次性付息等多種形式吸引投資者,逐步將儲蓄國債收益性和流動性劣勢轉化為穩(wěn)定優(yōu)勢。
(三)拓寬國債信息獲得、銷售渠道,宣傳服務全面覆蓋
一是針對縣鄉(xiāng)改進現有信息獲得及銷售渠道。應通過逐步擴大農村承銷機構和銷售網點,適當降低國債承銷門檻,允許符合一定標準的農村商業(yè)銀行或農村信用社參與國債發(fā)行,聯合鄉(xiāng)財政所設立儲蓄國債認購點等方式,以擴大受眾群體、實現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二是針對不同年齡階層群體設計多樣化宣傳銷售模式。如針對年輕人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優(yōu)勢,開發(fā)工資儲蓄計劃、支付寶、微信、微博等新型電子渠道;針對中老年人可開通7*24小時電話服務熱線、郵局、設立社區(qū)國債認購點等渠道。
(四)改進儲蓄國債發(fā)行模式,降低發(fā)行成本及管理風險
一是逐步引入直、代銷相結合發(fā)行模式。在現有承銷機構代銷的基礎上,適時開發(fā)官方網站直銷模塊或APP,儲蓄國債投資者在網站或APP登陸注冊后,開立儲蓄國債帳戶即可完成購買、兌付、提前兌取等國債業(yè)務,有效降低發(fā)行成本和管理風險。二是加大對承銷機構的實時監(jiān)管??陕摵县斦⒊袖N機構搭建儲蓄國債實時監(jiān)管平臺,對承銷網點超額度、限額銷售國債、消極營銷等違規(guī)行為進行實施監(jiān)管、并通過建立微信小程序等網上投訴平臺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對承銷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以維護儲蓄國債投資者權益,逐步完善儲蓄國債管理體系。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本溪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