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梅
摘 要:勞動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開展勞動教育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勞動意識、勞動能力,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全面地發(fā)展和成長。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也需要落實學生的勞動教育,以此來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教師可以借助勞動教育與語文習作教學融合來提升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習作能力?;诖耍恼抡归_了相關的教學探究,分析了語文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意義,并且以此為依據(jù)提出了勞動教育下語文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qū)φZ文教學發(fā)展帶來幫助。
關鍵詞:勞動教育;語文教學;習作教學
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主力,小學時期是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模式、鍛煉能力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時期的教學質(zhì)量一直為社會所關注。為此,教師需要思考如何達到小學教學的目標,提升小學教學的質(zhì)量。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將習作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通過勞動教育來幫助學生豐富習作素材、拓展習作思路,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習作能力。因此,筆者嘗試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心得,分析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落實勞動教育的方法和思路。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推動小學生全面發(fā)展
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因此,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也需要落實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任務。而通過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綜合的鍛煉,提升學生的勞動興趣,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二)提升學生學習和勞動興趣
通過將語文教學和勞動教育融合,能夠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學習語文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勞動鍛煉,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勞動欲望,營造更加濃烈的學習氛圍和勞動氛圍。
(三)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
對于小學生而言,習作是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很多小學生之所以覺得習作困難,主要是因為缺乏習作素材,常常在習作的時候無從下手。為此,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多積累素材,讓學生能夠在習作的時候有更多的素材,從而提升習作的效果和質(zhì)量。而通過日常的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能夠讓學生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習作素材。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策略
(一)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提升勞動意識
有了勞動意識,學生才能夠積極地對待教學任務和教學活動,熱情地參與每次勞動活動,從而達到勞動教育的目標。因此,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也需要注重對學生勞動意識的培育。為了達到該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內(nèi)的一些課文和內(nèi)容,以此為依據(jù)進行拓展,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對勞動教育的重視,通過一次次的勞動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
例如,在教授《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的時候,教師便可以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為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在完成本篇文章教學之后,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學生通過討論和分析,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文章希望我們喝井水的時候,不要忘記了挖井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教會我們學會珍惜勞動成果、重視勞動成果”。教師繼續(xù)提問:“很棒,那么在完成本篇文章的學習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學生便開始說出自己的觀念,每個學生都開始嘗試從勞動的角度進行分析,從文章中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并且提升了對勞動成果的重視。
為此,筆者開始布置任務:“同學們,在學習了文章之后,我們都認識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以‘勞動為主題完成一篇文章的習作好不好?”學生:“好!”于是,教師開始進行本次主題的習作教學。在本次案例中,教師依據(jù)“勞動教育”的主題,充分挖掘教材中與之有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對勞動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并且在學生有了初步的勞動意識和觀念之后,教師沒有直接結(jié)束本節(jié)課的教學,而是設計了“勞動”主題的習作環(huán)節(jié),以此來達到習作教學的目標。
(二)注重勞動實踐,提升勞動體驗
實踐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一次次勞動實踐,能夠讓學生獲得親身的勞動體驗,在一次次體驗中感受勞動的價值,逐漸提高對勞動的重視,從而培育自己的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達到勞動教育的目標。因此,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需要注重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盡量豐富實踐的形式,不能僅讓學生進行大掃除,這樣學生會慢慢失去對勞動的興趣,影響教學質(zhì)量。除此之外,在一次次的勞動實踐中,能夠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這些都可以用作習作的素材和資料,對于習作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如何結(jié)合小學生的勞動能力以及實際情況,豐富勞動實踐的形式和內(nèi)容,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勞動實踐體驗,通過一次次的勞動實踐為日后的習作教學打好基礎。
例如,教師首先可以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設計勞動實踐,如在教授《祖父的園子》一文的時候,教師便可以結(jié)合這部分的課文內(nèi)容,組織學生到公園開展勞動活動。筆者先詢問學生:“同學們,在學習了《祖父的園子》之后,你們想不想去園子里看看呀?”于是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公園進行課外活動。到了公園之后,教師便組織學生對公園的衛(wèi)生進行打掃,讓學生能夠更加愛護公園的環(huán)境。其次,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節(jié)假日組織實踐活動。如在植樹節(jié),筆者組織學生到戶外進行植樹實踐,通過這樣的植樹勞動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在有了一次次的實踐體驗之后,學生能夠收集更多的勞動素材,為日后習作打好基礎。
(三)邀請家長參與,全面落實勞動教育
家長是勞動教育中的重要角色,通過家長的參與,能夠讓勞動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全面地開展和實施對學生的勞動教育,達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到勞動教育中,并且通過宣傳,讓家長提升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在家庭生活里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培育和勞動鍛煉。例如,我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便組織了“親子共同植樹”“親子廚房DIY”“親子手工實踐”等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勞動中,一起來培育學生的勞動精神。在一次次實踐中,也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習作的素材,為習作打好基礎。除此之外,開展親子活動,還能夠增加親子感情,對日后親子類主題習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勞動,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為此,在小學時期,教師只有貫徹勞動教育,才能夠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勞動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懂得靠自己的勞動實現(xiàn)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娟.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途徑和策略[J].新課程,2021(15).
[2]張瑞靜,金佳妮,芮悅怡等.勞動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教材為例[J].教師,2021(08).
[3]陳淑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化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2020(08).
[4]徐萍.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進行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和策略[J].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0(12).
[5]田彩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探究——以《幸福在哪里》為例[J].數(shù)字化用戶,2019(52).
[6]李淑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探究——以《幸福在哪里》為例[J].考試周刊,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