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傳華
文 ?題
錯 ?覺
泰戈爾
河的此岸暗自嘆息——
“我相信,一切歡樂都在對岸。”
河的彼岸一聲長嘆:
“唉,也許,幸福盡在對岸?!?/p>
品讀這首詩,你產生了哪些聯想或感悟?請根據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②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
一、把握材料內涵
寫材料作文,不管是哪類材料,讀懂材料,把握內涵,都是審題立意的重要步驟。材料的內涵,是對立意的限制,更是基礎,是生發(fā)點。相對而言,詩歌類材料作文比其他類材料作文審題難度要大,這主要體現在讀懂詩歌、把握詩歌內涵上。
解讀詩歌類材料,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品意象,抓關鍵。詩歌是借助意象表情達意的。詩歌語言的含蓄美,也多體現在所描繪的意象中。這些意象往往具有隱喻性、象征性或指代性。解讀時,可抓住詩歌的意象去聯想、想象,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義和寓意。這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詩中選擇了什么意象;二是這個意象有什么深層含意或象征意義?!跺e覺》一詩,選取了兩個意象:此岸與彼岸,通過彼此的羨慕,反映了現實中人們對快樂幸福的某種傾向、看法。以“錯覺”為題,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現象的否定。
如果一首詩中含有多個意象,要注意分清這幾個意象孰輕孰重,防止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如果詩歌內容龐雜繁復,還應該找出并理解它的關鍵語句,把握關鍵信息,以便準確把握主旨。這樣的語句,往往是畫龍點睛的議論句。
2.析內涵,明主旨。抓住詩中關鍵語句,深入品味,由表及里、由因及果或由果溯因,辯證思考,分析它們包含的是非、善惡、褒貶等,并據此領會內涵、明確主旨。《錯覺》一詩,透過“此岸”與“彼岸”的錯覺,揭示了不正確的幸福觀,啟發(fā)讀者思考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傳達了這樣的人生哲理:盡管不同生活狀態(tài)下的人有著不同的痛苦與不幸,但幸福與快樂其實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我們去發(fā)現和體味。
二、由此及彼,發(fā)散思考,確定立意
讀懂詩歌,把握詩歌內涵,是作文立意的基礎。接下來,還要在這一基礎上深入思考,找到新穎的立意角度,確定立意。
詩題是“錯覺”,“錯覺”的意思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認識。結合詩歌內容,此岸與彼岸對“快樂”“幸?!辈徽_的認識,是在“快樂”“幸?!庇^上產生了“錯覺”:雙方均以為對方過得比自己好,都羨慕對方,都處在自怨自艾之中——都沒有真正了解對方,也沒有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
為什么此岸和彼岸的想法不謀而合呢?當然存在一個因果邏輯,由果溯因,或由因追果,就能發(fā)現材料的含意。之所以產生幸福在對岸而不在自己身邊的認識、感受,是因為它們通過比較(攀比),陷入了常見的心理誤區(qū),以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自己不曾擁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傄詾榛畹貌蝗鐒e人快樂幸福,卻不知幸福快樂的根源來自于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寄托在別人身上。這是對“快樂”“幸福”的錯誤認識。
經過這樣分析,就可以確定“快樂與幸?!边@一話題,可據此進行發(fā)散思考。
現實生活中,持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欲壑難填,這山望著那山高,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是人性使然,也是人性的悲哀。說到底,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現。如果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誰都過得比我好——無論是金錢、地位、名譽,還是愛情、婚姻、工作、職業(yè)、成績等,我都居于人后。有這種心理的人,牢騷滿腹,怨天尤人,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想憑借努力去改變現狀,總生活在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和哀怨中。久而久之,負能量越積越多,就形成了悲觀、懶惰、愛空想的病態(tài)性格。
怎樣糾正這種認識的偏差呢?當然靠正確認識快樂與幸福。俗話說“要想知道蘋果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強調的是實踐的重要性。假如此岸到了彼岸,或者彼岸到了此岸,深入了解,就不會產生這樣武斷的結論。這種錯覺,實則是主觀臆斷的產物。因此,學會換位思考,我們就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得出這樣的立意:不必羨慕別人的快樂,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感受幸福,就要正確認識自我,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能要什么;要珍惜眼前,做好自己;知足才能常樂,在知足中奮進,快樂和幸福是奮斗來的;他人未必比自己快樂、幸福;人要從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來;不要盲從、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確看待他人和自己……
詩歌的特點是“用形象說話”。而形象往往來自于生活,在立意時就要有“由此及彼”的聯想、想象意識,與生活、社會、人生對接,進行思維發(fā)散,激活原始的生活積累,找到有生活體驗及獨特感悟的素材,并上升到人生高度來認識。
三、巧妙選材
在選材時,可以進一步追問,發(fā)散思考:自己對快樂幸福有過這樣的錯覺嗎?生活中這種現象多嗎?歷史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這樣的錯覺會導致怎樣的后果?有沒有能正視生活中一切不如意從而獲得快樂幸福的人或事……其實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這種錯覺現象隨處可見,比如,“莊稼總是人家的好”;一些人總是“看”到別人比自己有錢、比自己快樂、比自己幸福;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最好的,于是人們迷戀那些得不到的,反而對擁有的不珍惜。
四、確定文體,巧妙謀篇布局
作文,一定要有鮮明的文體意識。就本題而言,既可以寫記敘文和議論文,還適合寫散文、小小說等。
比如,可選擇自己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寫記敘文,如,自己一味羨慕別人的成績、才藝、能力、家境等,盲目地模仿別人,結果迷失了自己,深陷痛苦而不能自拔。一次偶然的際遇,讓自己明白了幸福的真諦,從此放下包袱,徜徉在幸福中。
又如,探究快樂幸福的真諦,寫成議論文。先提煉一個明確的、新穎的中心論點,像“幸福就在此岸”等。然后,可以概括描述各行各業(yè)的人幸福生活的場景,也可以概括描述自認為“不幸?!钡姆N種表現,由此引出論題,揭示論點?!按税丁敝皇潜扔?,即比喻自身、現在、擁有等。然后,將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分論點,運用擺事實、講道理等論證方法,逐個證明分論點。而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
此外,還可展開想象,延伸思維的觸角。如,人常常羨慕“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生活,那就可以讓自己變成一只麻雀,去經歷覓食之苦、生死之劫,便會深刻地感受到做人的幸福。又如,老鼠可能羨慕比它更強大的動物,讓老鼠變成貓、變成狗、變成人,經歷貓、狗、人的痛苦生活,它就會得出還是做老鼠幸福的結論。
當然,還可以著眼“快樂”與“幸?!钡漠愅M行開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