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童漫作文是把兒童漫畫作為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讓學生將對漫畫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筆者根據(jù)教學實踐,對童漫作文的課型、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進行了簡單研究,供同仁參考。
寫作就是運用文字表達自我,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當前,很多學生受思維定勢、生活經(jīng)驗少、閱讀量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缺少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導致在寫作時僅會簡單概括,不會細節(jié)描寫。
漫畫是一種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描繪生活的繪畫手法,是對生活事件的高度概括,內(nèi)容富有深意。把漫畫融入到作文中,符合中高年級學生的性格和特點,能夠降低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話可說,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為進一步探究漫畫在作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一、“童漫作文”的教學模式
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了漫畫作文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觀察漫畫;再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講述看到的畫面,注意要生動;然后根據(jù)自己對畫面的理解用喜歡的表達方法配上恰當?shù)恼Z言,把漫畫的情境表述清楚;最后出示范文,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文與范文對比,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和不足,以提升寫作素養(yǎng)。
二、“童漫作文”的創(chuàng)寫課型
“童漫”教材是特級教師宋運來等人編寫的,每一課都有很多版塊,不僅有寫話清單,還有詞語庫,意在讓學生在看漫畫的同時學習相關(guān)的詞語、句子,鍛煉寫作能力。筆者根據(jù)教學實踐嘗試了這樣的課型:
(一)欣賞創(chuàng)寫課
【例1】以人物描寫為訓練基點的課例:
五年級A版的第三課“如此身教”,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觀察細節(jié)。要讓學生觀察畫面,說一說是怎么看出兒子和父親的做法的?畫面上隱藏著哪些動作?
學生認真觀察漫畫,不一會就說出這樣的詞語:“剝、咬、扔,喊、轉(zhuǎn)、彎”……學生說出一連串動詞后,筆者加以引導:“能否把剛才說的這些動詞連起來,組成一段話?”學生們躍躍欲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內(nèi)容。但學生說得并不好,只是把那些動詞連在一起,不生動,也不形象。于是筆者接著引導:“剛才你們描述的漫畫內(nèi)容似乎缺點什么?你們能想到嗎?”筆者的話音剛落,學生紛紛答道:“剛才描述的畫面不生動,沒有畫面感?!钡撬麄儾恢涝趺床拍茏尞嬅娓鷦?。因此,筆者借助多媒體出示詞語:“得意洋洋、悠然自得、怒發(fā)沖冠、暴跳如雷、津津有味、不屑一顧”……學生情不自禁地讀了起來,然后大聲喊道:“剛才我們在講述時,缺少人物表情的變化?!弊詈蠊P者引導學生把人物的動作、表情、對話等內(nèi)容加進去,還原了漫畫中的場景。
【例2】以感悟意境為訓練基點的課例:
漫畫一般內(nèi)容簡練、意蘊深遠。在學習《有趣好玩的童漫作文》六年級A版第十二課“幸運與倒霉”時,筆者讓學生觀察漫畫,然后根據(jù)意境創(chuàng)寫,以“小明拿著百元大鈔得意洋洋地走著,一不小心掉進了窨井……”為開頭,編寫一個有趣的故事。
(二)評改提升課
學生的觀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畫面不同,寫出的文章自然不同。下面是筆者運用的評講形式:
1.不同表達的妙處
生:小明的哥哥眼前一亮,想出了一個悔棋“妙計”。他趕緊叫來小明,在他耳邊說道:“等會兒,這樣……”小明得意地點點頭。(李翔宇)
生:小明的哥哥眼珠一轉(zhuǎn),計上心來。他轉(zhuǎn)過身對小明耳語一番:“小明,趕緊把桌子碰翻,這樣就能把這盤棋毀掉。如果成功了,哥哥帶你去吃冰激凌?!毙∶鞲吲d地點點頭。(劉志)
這兩位學生對相同的畫面采用了不同的寫作方法,第一位同學沒有交代耳語的內(nèi)容,留下了懸念,讓讀者蒙在鼓里,最后揭開謎底;第二位同學把耳語的內(nèi)容公開,讓讀者直接知曉內(nèi)容。這兩種寫法都能讓讀者進入文本情境,引起情感的波動,都很出彩。
2.靈活運用對話
生:小明哥哥見了,不慌不忙地站起來:“嗯,既然這局棋毀了,不關(guān)我的事,那就算了吧?!保◤埿瘢?/p>
生:“嗯,我馬上就要贏了,卻被小明給毀了?!毙∶鞲绺缏柭柤纾瑑墒忠粩?,假意指責小明:“你看你這小屁孩,玩就玩吧,怎么把桌子拱翻了,棋不能下了,走,我?guī)闳ネ??!闭f著就把小明拽走了……(葉蕓)
生:“唉!這孩子也是無心的,咱們也不能責怪他?!毙∶鞲绺缱е∶鳎睦镌缫褬烽_了花。
這三位同學寫的都是小明哥哥計謀得逞后的情況,對提示語的運用卻各不相同。第一位同學把提示語放在前面,可以看出哥哥深藏不漏;第二位同學把提示語放在中間,可以看出哥哥善于表演;第三位同學把提示語放在了最后。展示這樣的三個段落讓學生比較,他們就能掌握提示語的運用技巧。
3.聚焦有共性的問題
生:哥哥讓小明幫忙,可是小明因為哥哥今天沒有帶他出去玩很生氣,無論哥哥怎么喊他,他都一動不動。哥哥剛想發(fā)火,可是轉(zhuǎn)念一想……終于,小明跑了過來,哥哥說出了悔棋的計謀。
在上評改提升課時,教師要在批改全班學生的作文后,找出其中優(yōu)秀的文章,讓學生鑒賞,學習優(yōu)點。對于學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教師要重點講解。
三、“童漫作文”的應(yīng)用策略
1.捕捉細節(jié)
經(jīng)過近兩年的童漫作文訓練,教師在批改作文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寫作時不會鋪陳,僅會用一些概括性的詞語,寫出來的內(nèi)容都是簡化的,缺少過程。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在觀察漫畫時忽視了細節(jié)。
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放大漫畫,讓學生仔細觀察,不要忽視任何細節(jié)。這樣學生就能看得準,想得細,從而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也能明白觀察細節(jié)的重要性。
2.內(nèi)化吸收
作文就是讓學生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意表達。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寫鮮活的、接地氣的作文。例如,在學習歇后語時,筆者就鼓勵學生大膽地把這些歇后語用在漫畫作文中,這樣文章就會更生動、更有生活味兒。
3.創(chuàng)意補畫
漫畫通常是一組圖,筆者在教學中經(jīng)常把一組圖中的一張蓋上,讓學生聯(lián)系整體,想象被蓋上的是什么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分清漫畫的主次,還能鍛煉他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總之,教師要用漫畫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愛上寫作,樂于表達,提升寫作素養(yǎng)。
注: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普教重點自籌課題《基于村小學生想象力發(fā)展的童漫作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立項批號:B-b/2020/0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