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
摘? 要:2020年是人類進入不平凡的一年。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的爆發(fā)和蔓延,世界的多個領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而教育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在線教學從“時髦”走向了教師的“必備品”。該研究首先了分析了當前中國高校慕課的現(xiàn)狀,并從觀念和實踐兩個層面分析了在慕課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和制約的因素,最終提出了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推進個性化教學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校? 慕課建設? 線下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023-03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OC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I Ji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41? china)
Abstract:2020 will be an extraordinary year for mankind. With the global outbreak and spread of the new coronavirus,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any areas of the world, and education is seeking opportunities in the crisis. Online teaching has gone from "fashionable" to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OC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in MOOC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and practice.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change ideas, innovate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OOC construction; Offlin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新冠病毒的爆發(fā),給全球帶來了巨大沖擊。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戰(zhàn)役中,我國教育部和教育相關職能部門多次進行研討,切實推進在線教學,滿足廣大師生的要求。中國已建成的多個慕課平臺已經(jīng)囊括了大學所有學科和專業(yè),不僅可以保證學生“停課不停學”,還可以為教師提供的實踐教學和職業(yè)發(fā)提供特色課程。
1? 當前中國慕課建設的現(xiàn)狀
教育部最先在2020年2月5日下發(fā)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和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并公開了22個在線課程平臺的開放方式,共計在線課程2.4萬余門供高校選擇使用。
學者蔡忠兵和劉志文認為:“加強慕課建設與應用,在試點的基礎上普及深化,已成為國家層面的既定政策。高校慕課試點建設與應用的研究與實踐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存在基礎薄弱、認知不足、供需脫節(jié)、市場化生存能力弱等問題,亟需進一步夯實理論基礎、凝聚思想共識、加強實踐應用,增強融資能力,實現(xiàn)由試點示范向普及深化的蛻變。[1]”王宇通過對國外edX、Coursera的慕課平臺分析和調研,認為無論中國慕課平臺,還是國內(nèi)大學,都應該充分吸收國外慕課微專業(yè)的成功經(jīng)驗形成自身特色,幫助學習者系統(tǒng)化地掌握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習者的專業(yè)發(fā)展和終身學習[2]。
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中國慕課從大范圍的開放階段,到高校自主選擇的階段,再到高校大膽創(chuàng)新的階段,在線教學真正在從危機中尋找到了新的機遇和發(fā)展契機。該文就當前我國慕課建設所在的問題、成效以及未來發(fā)展等問題,對來自沈陽、天津、北京、武漢、珠海的7所高校教師進行了線上調研,發(fā)放問卷192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
2? 從觀念層面切入探討制約慕課建設所存在的問題
2.1 不能正確認識慕課建設和線下教育的關系
該文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有5.8%的高校教師不能認識到開展慕課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然堅持認為知識的傳授只能通過現(xiàn)實課堂的媒介來實現(xiàn)。首先,從學生的成長角度切入,有88.7%的教師認為推進慕課建設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從教師教學提升的維度來看,高達92.8%的教師認為借助校內(nèi)外的慕課資源他們可以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而立體化提升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2 不能正確處理在慕課建設的所遇到新問題
在抗擊疫情的最初時期,也是全國大規(guī)模開展在線教學的起始階段,有78.5%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或慕課建設有畏難情緒,擔心自己不能更好地駕馭教育技術。根據(jù)調研,發(fā)現(xiàn)教師的焦慮主要來自3個方面:第一,對直播平臺不熟悉;第二,對學生的實時學情無法掌控;第三,對新的教學模式的初次體驗。
2.3 不能正確認識慕課建設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特殊性
通過調研,有65.6%的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慕課建設能培養(yǎng)人才的技能,而72.%的教師認為當前慕課的內(nèi)容更多是知識層面,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化品格、合作能力。該文認為,從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來看,隨著中國慕課的進一步推進和改良,教育者和研究者將會更多關注在線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從高校的發(fā)展角度來看,慕課建設的不斷推進,從某一程度上講,為一些起點低、獲得教育部或省市支持資源較少的高校提供了發(fā)展契機,可以協(xié)調全國優(yōu)質課程資源,切實推動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
2.4 從實踐層面探討制約中國慕課建設發(fā)展的因素
2.4.1 師資建設的問題
在推進高校慕課建設過程中,缺乏既擅長教學又能駕馭好現(xiàn)代技術的高校教師是當前在慕課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現(xiàn)實問題。有93.6%的高校管理者認為復合型高校教師的培養(yǎng)是高校慕課建設的關鍵。復合型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好現(xiàn)代教育技術,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知識、能力和技術有機融合,立體化地培養(yǎng)人才。
2.4.2 課程方面的問題
在慕課建設中,從教學目標上看,有85.2%的教師認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過多地重視了知識的傳授,而沒有更多關注學生在慕課的學習過程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非智力因素;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有78.6%的教師承認各大慕課平臺所呈現(xiàn)的所選課程內(nèi)容的極為豐富,有時會出現(xiàn)面對海量資源而無法取舍的困難。有94.1%的教師認為慕課的課程內(nèi)容仍然需要更新內(nèi)容,與時俱進,為學生的選擇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內(nèi)容;在在教學方法方面,有83.7%的高校教師認為慕課的主講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缺乏新穎性。
2.4.3 慕課建設的資源問題
有9.1%的高校教師有參與過慕課建設的經(jīng)歷或正在參與高校的慕課建設。高達95.2%的高校教師愿意參與到有特色的慕課建設中,同時表示比較擔心學校是否能提供比較好的錄制慕課的資源和硬件設備。推動慕課建設,教師需要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院系需要課程設置合理,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作為保障,如豐富的信息資源、錄課軟件和設備。
3? 建設中國慕課的一些對策
3.1 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到在特殊時期開展慕課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學者張小鋒和王湘寧認為:“不能僅僅把慕課看作教學模式的改變,而應該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角度去考量。從授課方的角度來說,面對大規(guī)模、更廣泛的傳播空間和對象,觀點的傳播變得極為簡單便捷。中國在構建慕課平臺和搭建相應課程時,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 [3]?!?/p>
慕課建設的成功在于轉變了教師和學習者的時空,幫助他們重新構建了教學和學習的“新生態(tài)”。教師要在從理念上認識到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是緊密依托和互相補充的。在抗擊冠狀病毒的特殊時期,慕課教學會承擔更多的任務和使命。在特殊時期,很多慕課全程免費供學生使用。
3.2 創(chuàng)新慕課教學的新模式,滿足特殊時期的學生的成長和成才需要
當前慕課教學模式主要分為3種:第一種是以MOOC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第二種是MOOC和SPOC結合的教學模式;第三種是MOOC和線下的互動教學模式。
在以MOOC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首先,高??梢詧猿謱W院辦大學和教授治學的理念,組織教學專家深入研究國家精品課程,并結合本校學生的學情,確定學院所需要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其次,學院可以為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的樣例,輔助學生有條不紊地推進線上學習。最后,高校和學院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督導學生在慕課學習中的平時加大投入并把學生獲得的慕課證書作為獲取學分的有效憑證。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慕課(MOOC)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共享優(yōu)質學習資源、學習時間相對靈活等優(yōu)勢,但缺乏傳統(tǒng)課堂的師生及時互動[4] 。
在以MOOC和SPOC結合的教學模式中,高校教師在與線上慕課和線上學生的實現(xiàn)了良好的互動。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這個概念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 ??怂菇淌谧钤缣岢龊褪褂玫摹mall和Private是相對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學生規(guī)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Private是指對學生設置限制性準入條件,達到要求的申請者才能被納入SPOC課程。從教學路徑角度出發(fā),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把慕課中核心知識點或重點作為預習任務在課前講給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學生水平為學生選擇重點內(nèi)容或難點內(nèi)容提前讓學生聽課。從知識內(nèi)化角度切入,教師可以采用微信、QQ、直播平臺等多種媒介與學生保持互動,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開展有意義的機器評價、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的活動。從教學創(chuàng)新角度出發(fā),第二種以MOOC和SPOC結合的教學模式更榮譽培育出既有“大師引領”,又具備本校或本院系的特色的金課。
3.3 堅持個性化教學,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路徑
作為高校教師,不僅要關注大學生的學習進程,還要借助慕課建設的機會堅持個性化教學。在推進慕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監(jiān)控大學生學習的動態(tài),通過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提升注意力和提高學生的效率, 如在線提問、在線答疑、同伴在線分享或教師提前設計的測試等[5] 。從互聯(lián)網(wǎng)到物聯(lián)網(wǎng),再到智聯(lián)網(wǎng),教師的角色在新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和模式下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從課程管理到課程領導進行轉變。
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與深度介入,為慕課教學的精準化、適切化、智能化、協(xié)同化提供支持,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更加精確的評價和深度干預,為慕課質量提升提供更多元、更豐富、更高效的手段和技術支撐,為中國慕課更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力量[6]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思路、學習風格以及學習計劃。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習者而言,在完成教師布置的慕課任務后,他們可以自主加大學習的進度,充分挖掘慕課的學習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習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慕課的開放性特點,學生可以在不同慕課中選取不同章節(jié)學習,最終達到優(yōu)化學習路徑,從而形成獨特的學習成果。
4? 結語
慕課在線課堂在互聯(lián)網(wǎng)層面上的教學,允許各行各業(yè)、不分民族、不分性別、不分國籍的人,通過網(wǎng)絡參加慕課在線課堂學習,既勾畫出中國教育之變的五大愿景,又實現(xiàn)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利用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每一位教師都有義務,也有責任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發(fā)揮教師領導力,發(fā)掘自身潛力,展現(xiàn)個人魅力,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盡全力,為中國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蔡忠兵,劉志文.高校慕課建設:現(xiàn)狀、問題與走向[J].高教探索,2017(11):45-49.
[2] 王宇.慕課微專業(yè)分析及其對我國慕課建設的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18(12):23.
[3] 周龍,張曙林,呂東亮.慕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局限性與改進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2):61-62.
[4] 耿繼靜.慕課背景下高校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建議與思考[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0):40-41.
[5] 呂有偉.淺談人工智能技術在慕課發(fā)展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5):220.
[6] 張潔.探究慕課環(huán)境下的高校教學資源庫的開發(fā)與建設[J].科技資訊,2020,18(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