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培玲
摘? 要:目的? 探討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颊叻喂δ芗盎顒幽土Φ挠绊?。方法?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僅給予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44例另給予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比較兩組患者肺功能通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一秒率(FEV1/FVC)評定;活動耐力通過改良呼吸困難(mMRC)量表及6min步行距離(6MWT)進行評定。結果? 治療后,兩組FVC、FEV1、FEV1/FVC較治療前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6MWT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mMRC低于治療前,觀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能顯著提升患者肺通氣功能,增加活動耐力。
關鍵詞:慢阻肺;穩(wěn)定期;肺康復訓練;呼吸訓練器;肺功能;活動耐力
中圖分類號:R56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029-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谖覈哂休^高發(fā)病率,高達10%左右,為第三大慢性病,以反復咳喘為主要臨床癥狀,病情持續(xù)進展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活動耐力下降,嚴重可發(fā)生呼吸衰竭、肺性腦病等,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治療慢阻肺藥物較多,而非藥物治療主要以肺康復訓練為主。其中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不僅能夠起到阻力負荷訓練效果,還具有震動排痰作用[2]。鑒于此,本研究就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對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活動耐力的影響作以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按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觀察組44例中男29例,女15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62.72±5.88)歲;病程4~16年,平均病程(10.59±3.24)年。對照組43例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46~77歲,平均年齡(62.68±5.81)歲;病程5~17年,平均病程(10.65±3.2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阻肺診斷標準[3];②患者均處于穩(wěn)定期,即病情平穩(wěn),咳喘癥狀輕微;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語言功能或認知功能障礙;②嚴重臟器功能不全無法耐受治療;③合并惡性腫瘤、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疾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止咳化痰及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應用等,持續(xù)治療3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患者取坐位,背靠椅背,將呼吸訓練器(型號:XAG/HX-B,生產(chǎn)廠家:成都新澳冠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川蓉械備20190134號)置于患者雙眼同高處,將其咬嘴與軟管相連,并確保密閉性;患者正常呼吸,將咬嘴含住,用吸嘴將舌體下壓,設定吸氣量,并囑患者用力緩慢吸氣;吸氣流速通常以600mL為起始,緩慢增加,以患者無疲勞感為佳,逐漸增加至900mL、1200mL;囑患者盡量將吸氣時間延長,使飄浮球維持高度的時間延長,再將吸嘴拿開,緩慢放松、縮唇呼氣,再進行第2次,10~15min/次,3次/d,共訓練3個月。
1.4? 評價指標
①使用肺功能儀(型號:HI-101,注冊號:國械注進20172216017)測定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FEV1/FVC。②根據(jù)改良呼吸困難(mMRC)量表評估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呼吸困難程度[4],0分:僅用力活動時有呼吸困難,1分:爬小坡或快步走時有氣短,2分:平地行走因氣短需休息,3分:平地行走數(shù)分鐘或100m左右需休息,4分:因呼吸困難無法出門或穿衣脫衣時呼吸困難;測定6min步行距離(6MWT)。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 [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肺功能指標
治療后,兩組FVC、FEV1、FEV1/FVC較治療前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活動耐力
治療后,兩組6MWT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mMRC低于治療前,觀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阻肺是以氣道炎癥反應為主的呼吸道疾病,可因空氣污染、細菌或病毒感染、吸煙等因素誘發(fā),可導致支氣管狹窄、氣流受限,嚴重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5]。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每年平均急性加重2次以上,急性加重期可導致患者肺功能加速下降、死亡率增加,而在穩(wěn)定期時,進行有效的藥物或非藥物干預,可延長穩(wěn)定期,預防急性加重與疾病進展[6]。對于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常通過低流量吸氧、吸入型糖皮質激素等進行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其健康狀態(tài),但對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結束時,兩組FEV1、FEV1/FVC較前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6MWT升高,mMRC降低,觀察組6MWT高于對照組,mMRC低于對照組,說明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能顯著提升患者肺通氣功能,增加活動耐力。呼吸運動中膈肌、肋間外肌主要負責吸氣作用,腹肌、肋間內肌負責呼氣作用,在機體平靜呼吸時,膈肌所負責的吸氣過程是主要的耗能過程。慢阻肺患者由于肺阻力增加,呼吸肌的負荷因需要滿足通氣需求而相應增加,且氧化應激反應與炎性反應會損傷膈肌,使其發(fā)生纖維化,加上肺過度充氣影響,導致膈肌收縮力降低[7]。而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可通過呼吸訓練器的輔助對膈肌、肋間肌及胸鎖乳突肌等呼吸肌的抗疲勞性與收縮性進行訓練,使其發(fā)生適應性改變,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8]。另外,呼吸訓練器可通過低頻震動,增強纖毛擺動頻率及活力,有效排出呼吸道內分泌物,起到保持呼吸道通暢的作用,間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活動耐力。
綜上所述,穩(wěn)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基于呼吸訓練器的肺康復訓練,能顯著提升患者肺通氣功能,增加活動耐力。
參考文獻
[1]徐巧巧,肖艷紅.肺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2019,34(1):14-17.
[2]張平,陳榮昌,鐘南山,等.呼吸訓練器與縮唇呼氣對AECOPD患者排痰效果的對比研究[J].國際呼吸雜志,2020,40(5):349-354.
[3]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8,17(11):871-877.
[4]李曉云,成瑋,段佳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晨間癥狀量表中文版研制及信效度驗證[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9,42(6):444-450.
[5]劉惠梅,吳蔚,王彬,等.五音呼吸操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20,61(3):222-225.
[6]劉東輝,張欣怡.負荷深呼吸訓練聯(lián)合有氧運動對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1):108-111.
[7]成國華,粟光輝,歐陽輝,等.呼吸訓練聯(lián)合膈肌起搏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優(yōu)化肺康復模式研究[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9,36(12):1476-1480.
[8]李潔,劉蕊,陳葆青.深呼吸訓練器大負荷吸氣肌訓練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和運動耐力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9,16(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