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一條微信
一天晚上,霖霖媽媽發(fā)微信給我:“劉老師您好!咱們班上有個叫小羽的孩子,第一次推了霖霖,第二次打了霖霖肚子,昨天還有點疼。我想了解一下,這個孩子是只針對霖霖,還是就是有這個不好的習(xí)慣?有必要的話我去找她的家長溝通一下,請老師幫忙關(guān)注。”
教師的思考:為了避免將幼兒之間的矛盾升級成家長之間的矛盾,收到來信后,我趕緊告訴霖霖媽媽不用去找另一個家長了,老師們來處理。
兩面夾擊
第二天,我?guī)е亓卣业叫∮穑骸斑@兩天你和霖霖一起玩游戲了嗎?”小羽一臉懵:“不知道?!蔽乙龑?dǎo)她回憶:“你和霖霖有沒有發(fā)生不開心的事情?”小羽有些緊張:“沒有?!蔽矣挚聪蛄亓?,他連忙說:“她打我了……第一次打我這兒,第二次打我這兒?!币贿呎f一邊指著胳膊和肚子。霖霖話音剛落,小羽抬起一直低著的頭,說:“對不起!”霖霖沒說話。我問他:“你原諒她了嗎?”霖霖搖搖頭:“不原諒!”“為什么?”“我都生氣了!”小羽聽了霖霖的話后,又低下頭,說:“我知道錯了,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蔽铱聪蛄亓兀骸叭绻厘e了,你能原諒她嗎?”“還是不原諒!”小羽見沒有等來慣常的那句“沒關(guān)系”,大哭起來。任憑我怎么安慰都沒用。眼見集體活動時間到了,我只能就此作罷。
霖霖的性格比較內(nèi)向,只要認定的事情都會堅持,有些自己的小固執(zhí)。小羽平時在班里確實經(jīng)常出現(xiàn)攻擊行為,幾經(jīng)教育,效果不大。我便想著先約小羽家長談一談。
聽完我的描述后,小羽爸爸不以為然:咱們班孩子都在大院長大,打小就很熟悉,平時一高興就愛打打鬧鬧的,其他家長也沒說什么;她平時在家里也和哥哥爭來爭去的,有時候她被哥哥打哭了,她也能認,我覺得這是挫折教育;其實我也跟她講過很多道理,可當(dāng)時說得好好的,不一會兒就忘了,我也沒辦法;我家孩子比較頑皮,希望老師多擔(dān)待,就算要教育,也應(yīng)正面鼓勵,表揚式教育為主,防止孩子的性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小羽爸爸的話給了我們以下幾個信息。
1.入園前,已有攻擊行為。我想,攻擊的幼兒家長可能有些占便宜心理,不以為然,被攻擊幼兒的家長可能礙于面子,不好當(dāng)場發(fā)作,否則霖霖媽媽也不會給我發(fā)私信了。
2.家庭成長環(huán)境之間的差異。我們班有19名幼兒來自二孩家庭,由于在家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的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爭強好勝的習(xí)慣,沒有爭搶經(jīng)驗、性格柔和的孩子與之交往會處于弱勢。
3.家長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長不是不想教育,而是缺乏策略。
4.擔(dān)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式很在意。
當(dāng)天晚上我告訴了霖霖媽媽白天的溝通過程,她有些不太滿意:“我認為社會交往形式?jīng)]有最好,內(nèi)心感到舒適和滿足才重要。比如碰到小朋友在路上喊霖霖名字,我會告訴他,去跟別人問好,但如果他不愿意,我不會強迫他。這次的事情他選擇不原諒,我相信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霖霖的天性是比較內(nèi)斂安靜的,從來沒有主動攻擊別人的情形。如果他總是被人侵犯,不知道回擊,我很擔(dān)心孩子因此產(chǎn)生心理陰影。”
霖霖媽媽的回復(fù)給了我們幾個信息。
1.老師不要用道德的制高點強求孩子“原諒別人”,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想法,深究原因。
2.家長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支持。
3.家長有些焦慮,希望老師盡快解決,營造和諧、謙讓的班級環(huán)境。
教師的思考:一個不以為然,一個寸退不讓……我開始頭疼起來。但一想到家長能將想法如實告訴老師,說明還是寄予我們期望的。我決定盡快行動,讓家長看到我們的態(tài)度和做法,從而化解矛盾。
接二連三
與此同時,我們班幼兒之間的小摩擦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幼兒之間的告狀行為頻發(fā),一個說“他打我了”,另一個說“是她搶我玩具”;一個說“他推我了”,另一個說“她擋住我了”;一個說“他擠我”,另一個說“我先來的”……老師就像法官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評理,時間寬松時講講道理,時間緊迫時只能三言兩語簡單壓制:“你怎么又這樣,下次再這樣就要停止游戲了?!焙芸?,我們便體會到:只有教師單方面教育,效果太蒼白無力了!我們開始和幾個攻擊行為較多的幼兒家長進行約談,希望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取得家長的支持。
玥玥爸爸:這段時間我一直出差在外,只能每天跟她視頻聊天,講幾句道理,但效果不是很好。玥玥媽媽工作很忙,回家還得輔導(dǎo)哥哥作業(yè),有時候鬧得兇了就打她兩下,才能消停。
琪琪媽媽:我知道琪琪特別小氣,自己的東西從不愿意和別人分享,在外邊玩時,她的玩具別的小朋友是不能動的;在家里,姐姐要是進我們的臥室想在床上躺一會兒,她都會大喊大叫“回你的房間去,這是我的床”……其實育兒書籍我買了一堆,講座聽了無數(shù),可還是沒什么用!
千千媽媽:疫情期間趕上我懷孕在老家,開學(xué)時又趕上二寶早產(chǎn)了,所以一直都是奶奶在帶她。聽到她打人的消息時,我感到非常震驚。向老人了解情況后,我才知道她最近很暴躁,經(jīng)常發(fā)脾氣,不順心時就亂扔玩具。
……
交流后,我們得知,出現(xiàn)攻擊行為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是家長以暴制暴,有的是缺乏指導(dǎo)策略,有的是父母在幼兒成長中缺位,還有因為時間、精力有限而顧此失彼……我們更堅定了一個想法:孩子的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不能光幼兒園一方面努力,家長的參與至關(guān)重要。
于是,我們將本班幼兒的社交現(xiàn)狀告訴了家長:目前孩子們有了交往、交流的行為和初步的自我意識,但缺乏社交技巧,不友好行為頻發(fā)……呼吁家長合力,搜集一些培養(yǎng)孩子社會交往方面的育兒鏈接分享到班級微信群。希望在搜索的過程中、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家長能感悟到促進孩子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性,從而萌發(fā)營造和諧班級氛圍、糾正孩子不良社交行為的愿望。結(jié)果,家長們分享的文章以如下類別居多。
《敢于讓孩子說不》——希望你從小能夠有自己的主見,不屈從于他人意志;《兒子,媽媽不希望你成為暖男》——如果你成為一名暖男,對任何人都無節(jié)制地付出,替別人考慮,往往就會忘記善待自己……
從家長發(fā)來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們過分強調(diào)尊重幼兒的想法,曲解了權(quán)利的內(nèi)涵,這使得幼兒之間摩擦不斷,家長之間也都不愿意吃虧。大家都想在寬容、和諧的氛圍里生活,卻忘了自己也是構(gòu)成寬容、和諧氛圍的一分子。
交心盛宴
我們深知短時間內(nèi)難以扭轉(zhuǎn)家長的思想,便將話題指向“家長現(xiàn)身說法,為孩子們的交往困惑支招”。我們給家長分享了幾個在班里發(fā)生的不友好行為案例——“聽不了勸的小f”“逮住道歉,轉(zhuǎn)身還犯的小g”“遇到不滿就動手的小c”“做什么都要搶先的小d”……也許是考慮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也許是考慮到其他人對自己的印象,也許是這樣的改變更易于操作,家長的表達開始變得正向、積極起來。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千栩小朋友的媽媽,如果有人搶了我的玩具或打我,我會這樣做:首先不要害怕,如果自己沒有做錯,要敢于說出小朋友做錯了;其次要主動告訴老師,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會公正處理;再次學(xué)會原諒,如果在老師的幫助下,做錯事的小朋友主動道歉,要學(xué)會諒解,能夠原諒別人是很值得點贊的?!?/p>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琪琪的媽媽,如果有一件事情讓我很生氣,我會這樣做:首先,深深地呼吸三次,然后跟小朋友說‘你這樣讓我生氣了;如果小朋友還不停下,就找老師,不能動手打人;如果現(xiàn)在解決不了,就想想開心的事情,或者找好朋友說一說?!?/p>
……
一時間,家長發(fā)來了很多條語音,內(nèi)容全面,做法得當(dāng),聽得小朋友們既新奇又激動。家長們也紛紛在群里反饋:“這種家園共育方式真好!”
教師的思考:于家長而言,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平等合作的關(guān)系。如果我們對于家長的育兒方式評價、指責(zé)、干預(yù)過多,可能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就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育兒思想是否有偏頗,讓家長自己發(fā)現(xiàn)遠比由老師道破要好。只有我們先維護了家長的尊嚴(yán),他們才會配合我們的教育,甚至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與此同時,我們在班里帶幼兒閱讀繪本《我不生氣》《我很善良》《我很快樂》等,豐富幼兒舒緩情緒的方法,激發(fā)與人為善的意識,引導(dǎo)幼兒換位思考:如果有小朋友在排隊時推你、擠你,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的心情怎么樣?你會喜歡這樣的小朋友嗎?幫助幼兒學(xué)習(xí)梳理溝通策略:當(dāng)……時,你可以這樣說,可以這樣做; 出現(xiàn)矛盾后,如果你道歉了,別人原諒了你,就要感謝他,如果別人不愿意原諒并能說出理由,就停止游戲1分鐘,然后兩人分開玩……我們將班里的做法通過微信同步分享到家長群里,家長們連連點贊,紛紛同步實施起來。慢慢地,孩子們的交往技巧逐漸豐富,看到孩子們謙讓互助的行為、聽到他們貼心關(guān)愛的語言,老師們很暖心,家長們很安心。
教師的思考:在這場“幼兒不友好行為”的家園攻堅戰(zhàn)中,我們經(jīng)歷了緊張、犯難、失望、糾結(jié)、求索、明朗、欣慰等諸多心路歷程,除了達到“幼兒文明交往行為的養(yǎng)成、班級和諧氛圍的營造、家長育兒觀念的轉(zhuǎn)變”等目標(biāo),更使我們體驗到了“尊重他人”的力量。當(dāng)我們用“尊重家長”代替“批評抱怨”,之前的重重困難均轉(zhuǎn)化為助力和支持,我們心中原以為的“戰(zhàn)爭”也成了一場“交心”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