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文
【內(nèi)容摘要】隨著我國教學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公眾的生活以及學習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在初中教學中,多媒體數(shù)字技術正在不斷應用于學生的教學之中,諸如PPT展示以及微課、網(wǎng)課等平臺。在此基礎上,本文認為將PAD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并且?guī)椭鷮W生以更大的熱情、更積極的態(tài)度去進行語文學習,打造高效語文教學模式和智慧語文教學模式,是更加符合我國信息技術發(fā)展背景下的教育創(chuàng)新,能夠幫助我國推進現(xiàn)代化教學、推進創(chuàng)新教學,幫助語文教師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文教學? PAD教學? 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教學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也呈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樣貌,具體體現(xiàn)在語文教師的教學同數(shù)字化、信息化的多媒體技術發(fā)展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地應用了數(shù)字技術作為教學背書,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學習問題,加深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學習的動力,強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方面。而為了順應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要求,我國教育部也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的關鍵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诖吮尘?,本文也將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基礎上討論PAD進課堂的可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一、PAD進課堂的趨勢分析
基于數(shù)字信息技術在社會工作的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本文認為PAD進課堂是具有較大的可實現(xiàn)性和可操作性的。在我國教學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學工具也從傳統(tǒng)的教材、輔助材料轉為更加具有數(shù)字化特征的電子信息工具。因此本文認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課堂改革應當加強學生同數(shù)字化之間的聯(lián)系,加強數(shù)字化教學在語文教學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完善我國初中語文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在數(shù)字信息化背景下,互聯(lián)網(wǎng)早已進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例如微課、微信、微博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生活方式。因此,如果學校的教學脫離互聯(lián)網(wǎng)將無法激發(fā)學生對于學校教學的熱情,無法強化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會產(chǎn)生學校的教學同學生的日常生活脫離等問題,令學校教學達不到想要的目的。因此本文認為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生活環(huán)境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當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處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時,教師應當積極適應這種網(wǎng)絡化發(fā)展,不能夠同網(wǎng)絡化背道而馳。
二、PAD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PAD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拓展信息查找的渠道,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的背景以及作者經(jīng)歷。例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以PPT展示或者教師口述的方式來向學生講解課文的背景以及學習課文的意義,諸如在語文課文《最后的一課》中,教師往往通過口述或者展示必要的圖片材料的方式來向學生講解課文處在怎樣的歷史背景當中,但是在PAD進入到初中語文教學后,教師能夠在PAD上發(fā)布課文的歷史背景以及學生需要查找的資料,令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快速進行信息檢索和背景資料的閱讀,幫助學生強化對于課文的理解。通過視頻播放以及圖片講解,還能夠強化學生對于課文當中相關歷史背景的了解和認識,是一種更加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此外,PAD進課堂也能夠幫助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古詩材料。在古詩《望岳》和《登幽州臺歌》中,教師想要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古詩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達以及作者所采用的修辭手法,令學生真正了解古詩的思想內(nèi)容,PAD是一個絕佳的電子輔助工具。在PAD上教師可以一同發(fā)布一組具有相同情感表達或使用相同修辭手法的古詩令學生進行分析,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學生可以借助PAD以自己適合的速度瀏覽古詩,這樣既保證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化,又能夠保證學生全面地接觸到相關的古詩信息,令學生真正掌握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
2.PAD進課堂強化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令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并針對自己的學習特點制定學習計劃。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雖然已經(jīng)有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但是教師仍是課堂的掌控者,學生的學習進度需要跟教師的教學進度走,學生的主動發(fā)揮空間不大。但是在PAD進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將知識材料在PAD上發(fā)送給學生,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內(nèi)容以及學習的進度令學生自主的選擇想要學習的側重點以及學習的速度,并且將學習的結果回傳至教師的終端上,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問題。
3.PAD可以令學生更加自由、靈活地進行課后作業(yè)以及課堂任務的書寫,幫助學生減少訂正的時間,令學生可以在相同時間內(nèi)學習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減少了教師批改的時間,進而提高了課堂整體的效率以及質量。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令學生理解修辭手法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這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甚至需要在課下進行。但是在PAD進課堂后,學生可以在課上、課中和課后任何時間進行自己的內(nèi)容訓練以及作業(yè)書寫。這樣既保證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效率,也能夠保證學生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PAD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課后習題,并利用數(shù)字技術進行批改,減少教師批改的時間,幫助教師通過大數(shù)據(jù)找到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不足點和盲區(qū),并針對不足點和盲區(qū)進行解答。這樣既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
三、PAD進課堂的教學實踐
如上文所述,PAD進課堂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是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提升語文課堂的效率、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熱情以及自覺學習的主動性的重要基礎。但是在PAD進課堂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此本文認為,教師應當積極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將PAD更好地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達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構建智慧化的語文教學課堂。
1.教師應當為學生打造課上、課下、課中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利用PAD打造學生學習的連貫性以及學習的計劃性。在PAD進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課上課下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形成一體化的學習思維。首先,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利用PAD布置教學任務以及教學資料,令學生在課前時間自主學習相關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例如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風箏》等教學篇目都是重點內(nèi)容,需要學生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將魯迅先生寫作文章的背景以及魯迅先生個人的生平通過PAD打包發(fā)送給學生,令學生在家或者在學校都能夠自主進行預習,幫助學生強化對魯迅先生個人以及其寫作風格的印象。其次,在課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PAD解決學生的小組教學任務。小組教學的合作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我國語文教學探索的重點之一,它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重要的教學創(chuàng)新。而PAD教學模式能夠為小組教學提供重要的工具,PAD作為一種電子工具,在學生學習中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查找想要的資料,并且在課堂上就資料進行觀念記錄,幫助學生在同小組同學的交流中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和看法,幫助小組同學之間的交流。最后,在課后PAD也能夠利用自身的軟件和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支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以及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并在作業(yè)的書寫中準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利用PAD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強化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教師應當明確PAD在語文教學中的電子工具地位,將PAD打造成教學工具,避免學生利用PAD進行游戲、娛樂等與初中語文教學無關的活動。作為一種電子工具,PAD教學進入初中語文課堂后,家長對于這種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最大的擔憂在于學生會利用PAD進行游戲,分散學生學習注意力。這也確實是目前我國PAD進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對此本文認為,教師一方面應當強化PAD在教學中的教學工具的作用,定期檢查學生PAD使用情況,并要求家長輔助教師一同對學生的PAD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明確告知學生PAD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應當用在語文教學中,不應當下載游戲。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進行一定的設置,例如打開青少年模式幫助學生打造一個學習的PAD工具,將PAD定位在學習輔助工具上而非其他游戲工具。除此之外,語文教師應當明確PAD作為電子輔助工具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導,它只能幫助教師更快速地找到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不足,強化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但是教師的教導能夠幫助學生解答切實的語文問題,令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的奧秘,這是任何電子工具都不能取代的。語文教師不能再利用PAD消極教學,反而應當積極利用PAD來塑造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PAD進入到初中語文教學后,能夠為學生帶來煥然一新的語文教學模式,令學生更加適應數(shù)字化的語文教學,提升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性以及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我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將PAD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強化PAD作為一種輔助工具的教學作用,打造智慧課堂、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金青霞. “轉識為智,高效教學”——基于PAD智慧教育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初探[J]. 信息周刊,2019(37):1-1.
[2] 盛華玲. 基于智慧課堂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以《驛路梨花》為例[J]. 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20 (01):40-43.
[3] 伍秀峰. 基于“智慧教室”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探究——以教學《最后一課》為例[J]. 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
[4] 王新、朱翠杰. 基于一對一智慧教育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8(08):66-67+73.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義和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