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芬
【文本解讀】
《匆匆》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后,作者發(fā)出內(nèi)心的感嘆。
《匆匆》這篇課文特點突出:一是結(jié)構(gòu)精巧,層次清楚,轉(zhuǎn)承自然,首尾呼應(yīng);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這樣一篇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散文,是學生學習散文的范本。學生可以從這篇文章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時光的匆匆流逝,也可以從作者的行文表達中體會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還能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自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教學這篇文章,既需要我們關(guān)注作者的表達,又需要我們關(guān)注學生的表達,在從語言開始到回歸語言的“輪回”中引導學生學習讀散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朱自清對“時光匆匆”和“一去不復返”的獨特感受,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3.品析課文語言文字,感受作者將無形的時間通過有形的事物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方法。
【設(shè)計理念】
1.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的確定要依據(jù)文本體式。閱讀是一種文體思維,是對某一種特定體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釋、體驗、感受。閱讀方法和文本體式密切關(guān)聯(lián)?!洞掖摇肥且黄馁|(zhì)兼美的散文,散文主要是感受語言,品析作者表達的情感和要說明的道理。
2.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的確定要依據(jù)學情。學生閱讀特定的文章,憑借他的生活經(jīng)驗、百科知識和已經(jīng)具有的閱讀能力,進而產(chǎn)生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六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該學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通過預(yù)習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自己的獨特感受,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對時間流逝得快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但對關(guān)鍵詞的理解不夠深入,對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表現(xiàn)時間的飛逝沒有經(jīng)驗,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抓語言文字來幫助學生理解并體會作者對時光匆匆的感受,通過品析文字來幫助學生感受作者表現(xiàn)時間匆匆流逝的方法,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豐富他們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讀詞
1.指名讀詞。如果我們能想想下面這些詞語的意思,想想它們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再來讀,感覺就不一樣了。(指名讀,齊讀。)
歲月如流? ?光陰似箭? ?逃去如飛
白駒過隙? ?轉(zhuǎn)瞬即逝? ?一去不復返
2.這些詞語都是寫什么的?你能用上一兩個詞說一句話嗎?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說時間的。
二、入題
1.看老師寫課題。
(板書:勿、匆)讀什么?這兩個字的字形就差一點,同學們寫“匆”時,請“勿”匆忙。這一長點要貫穿兩撇。
2.齊讀課題。
三、了解作者
1.春去秋來,季節(jié)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腳步是匆匆的;斗轉(zhuǎn)星移,歲月是匆匆的。這次又是哪
位作家以“匆匆”為題寫了這篇文
章呢?
2.課件出示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其散文語言簡練、情感豐富,被譽為現(xiàn)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學生快速記憶。交流:你記住了哪些內(nèi)容?
四、初讀全文
1.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過了短暫的50年,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他的這篇《匆匆》。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初讀了課文,你覺得哪些詞語或句子不容易讀好,需要提醒大家一下?
(根據(jù)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讀準音,讀通句子。)
五、了解文體,明確閱讀方法
1.同學們知道這篇文章是什么體裁嗎?(板書:散文)這篇散文主要寫了什么?(時間匆匆)
2.這樣一篇抒情散文,我們怎樣讀懂呢?老師教大家兩個方法:一個是感受語言,從文章中的字、詞、句中去感受;另一個是品情悟理,一邊品味作者表達的情感,一邊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請同學們看品讀助手,誰來為大家讀一讀?
(出示)
(1)找出描寫時間匆匆流逝的詞句,仔細讀一讀。(2)從這些詞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書上做批注。(3)與同學們交流、分享你的感受,用朗讀展示出來。
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你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發(fā)現(xiàn)的文章的表達方法、修辭手法。你可以把這些發(fā)現(xiàn)簡單地寫在相關(guān)的語句旁邊。給大家5分鐘時間,要求真讀,真想,真思考,不裝樣子。
3.學生自主默讀課文,品味。教師巡視,指導。
六、交流感受
1.同學們讀得真投入,很好!大家有收獲嗎?下面來分享一下吧。我們尊重作者的寫作順序,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第1自然段?
“燕子去了……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排比、對比)(板書:日子? ? 一去不復返)
在能夠輪回的事物中,作者先寫了……又寫了……再寫了……你能把這段優(yōu)美的語言背下來嗎?文章中的特殊句式能夠幫助我們記憶和背誦。
2.正所謂“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那么,接下來,作者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呢?誰來和大家交流第2自然段?
句1:“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保u漸空虛:時間悄悄流逝了很多)
句2:“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保锶ィ嚎焖俣鴽]有聲音)
句3:“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p>
這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日子比作一滴水)是多少日子和什么樣的一滴水呢?
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多年?所以這滴水非常大。可是盡管再大,只能怎么滴呢?(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不管是誰,感受到時間就這樣流逝,都會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熱淚直流。讀讀作者的描寫。(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誰來為我們讀讀這兩個句子?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其他同學聽,看看能否聽出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指名讀)聽出了什么?(彷徨、憂傷、矛盾……)齊讀。
3.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誰來和大家交流一下第3自然段?
句1:“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p>
句2:“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p>
有人說朱自清的散文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在不經(jīng)意處濃墨重彩描寫,這段就是個例子。文中列舉的這些事情我們每天都做吧,例如,洗手,還有什么?這些事我們每天都經(jīng)歷,你的時間也這樣過去了嗎?請向朱自清學語言,學著說幾處。
(出示)
寫字的時候……
玩耍的時候……
奮斗的時候……
閱讀的時候……
朱自清筆下的時間可不是這樣過去的,相反,是逃去如飛的,在文中發(fā)現(xiàn)了嗎?(板書:跨、飛、溜、 閃。)
用詞多么準確啊。請帶著自己的感受,好好讀讀這段話吧。
4.同學們真會讀書,感受到的語句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達了一個意思,就是時間匆匆而過。瞧,這就是散文非常明顯的特點——形散神聚。只要我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作者表達感悟的不同方法,就能學好語文。
七、總結(jié)引發(fā)思考
一篇文章永遠不是一節(jié)課能品得完的,當你走到人生不同階段,同一篇文章會留給你不同的感受。面對時間匆匆而過,朱自清在思考,在追問,面對作者在第4、5兩個自然段中一連提出的7個問題,我們又該怎樣做答呢?這些,只能留待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探尋了。因為,時光如流水啊,一節(jié)課已經(jīng)匆匆而過了!
【設(shè)計意圖】
第一個板塊:詞語學習。出示“歲月如流、光陰似箭、逃去如飛、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一去不復返”這幾個描寫時間過得飛快的詞語,讓學生讀,帶著理解讀,并運用詞語說話。這一環(huán)節(jié)看似平常,卻有匠心,于自然的教學中達到讓學生積累語言和迅速進入文本指向的目的。
第二個板塊:初讀課文。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以“你覺得課文哪些語句不好讀,需要提醒大家一下”,讓學生在互相提醒之中,突破朗讀的難點,從而讀通讀順。同時,進行生字新詞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關(guān)注了學情,依學定教。
第三個板塊:閱讀體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先教給學生閱讀散文的兩個方法:一個是感受語言,從文章中的字、詞、句中去感受;另一個是品情悟理,一邊品味作者表達的情感,一邊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干什么?應(yīng)該是在學生不會的地方進行指導和點撥。這一指導實際上是交給了學生一把閱讀散文的鑰匙。隨后,將閱讀的主動權(quán)真正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品讀助手”的提示下自讀自悟,產(chǎn)生自己的閱讀體驗。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體驗過程?!苯處熞野选⒖习汛罅康臅r間還給學生,這正是“尊重學生、以生為本”教學思想的體現(xiàn)。
第四個板塊:分享交流。學生的閱讀體驗需要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碰撞、升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閱讀收獲,教師只是予以適當點撥,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感悟作者對時光匆匆而過的感受,學習作者將無形的時間通過有形的事物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方法,并嘗試學習作者的語言進行寫話訓練。由此,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又積累了學生的語言,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同時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真正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光谷第十五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