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摘? 要:師生共讀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閱讀教學策略。通過師生共讀活動的實施,首先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有效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可以與學生相互交換對文本的閱讀感受,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在生活以及自然界中對文本內容進行體驗,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形式,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度認知能力。因此,廣泛開展師生共讀活動,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共讀;措施
在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首先,教師對于學生的管束過于嚴厲,造成學生缺乏大膽思考,踴躍表達自我意見的勇氣,課堂氛圍十分沉悶。其次,教師傾向于直接向學生灌輸文本中的重點與難點知識,而不能夠給予學生深度感受文本的機會,造成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嚴重不足;同時,學生的閱讀不能與日常生活進行接軌,難以體會到閱讀的重要性。而通過實施師生共讀活動,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下面,筆者就具體談一談師生共讀活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開展策略。
一、一問一答,明確目標做引領
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普遍會直接告訴學生相關問題的答案,造成學生形成了嚴重的思維惰性。因此,在師生共讀活動的展開中,教師可以做好提問者的角色,向學生布置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展開閱讀,從而提高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認知能力。
例如,在閱讀《觀潮》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提問,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首先,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作者分別在什么時間段對潮水進行了觀賞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相應的語句進行回答。學生能夠通過“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等段落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分別在早晨和中午這兩個時間段對潮水進行了觀賞。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早晨和中午的潮水分別有什么特點呢?”對此,學生通過“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等段落能夠發(fā)現(xiàn)早晨的潮水具有平靜柔和的特點,而中午的潮水具有氣勢磅礴的特點。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做出細致的講解。比如,當學生不能夠準確回答作者在觀察潮水時所運用的角度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文本中摘取相關段落展開分析,以此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耐心指導。在這樣的問答式共讀活動中,教師能夠通過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學生確立明確的閱讀目標,有效提高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認知能力。
二、觀點互換,思維碰撞得真知
很多文本的思想內涵是豐富而深遠的,讀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獲得不同的感悟。因此,在師生共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觀點互換的方式,與學生相互交流對于文本的感悟,并對學生的合理觀點進行稱贊,以此幫助學生樹立踴躍思考的信心,營造出濃厚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例如,在閱讀《海上日出》一文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交流自己對于文本的感悟,提高學生閱讀的熱情。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日出的場景呢?為什么要對日出的過程進行詳細的描述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此,一些學生可以認為作者對于日出這種自然場景有著強烈的觀賞興趣,因而愿意運用豐富的語言來進行描寫。一些學生可以認為作者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因而能夠從太陽在云層中掙扎,逐漸突破云層,再到霞光萬丈等過程來對日出的場景進行描繪。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表述自己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路。比如,可以從寫作背景的角度,讓學生首先了解到作者是在中華民族衰微的時期外出留學,在留學的途中觀賞日出。因而,文中的日出象征著作者對于祖國繁榮強大的追求。而太陽從濃云中突破,再到霞光萬丈的過程,則象征著作者愿意為了革命的勝利而破除一切困難,不懈奮斗。學生由此能夠掌握從寫作背景的角度來認知文本的方閱讀方式。同時,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發(fā)言的合理之處進行評點,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信心。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和學生積極交換自己對于文本的感受,從而活躍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走入生活,方方面面多體驗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普遍以應試為目的,造成學生的閱讀僅僅局限在教室中,不能夠在生活中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的體會,難以具備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入生活,借助豐富多樣的生活場景,對文本內容展開聯(lián)想,進而進行深入的體會,有效提高學生對文本內涵認識的深度,豐富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例如,在閱讀《慈母情深》一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文本內容。首先,學生通過文本閱讀能夠了解到本文講述的是作者為了買書而向在紡織廠中工作的母親要錢的過程。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對文本中的母親形象進行深入的感受。比如,可以帶領學生對清潔工的工作過程進行考察。在學生看到清潔工辛苦的清掃垃圾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課文中作者的母親每天是不是也像這樣的辛苦呢?”學生可以對文本中的相關段落進行聯(lián)想,從而借助清潔工工作的場景,體會到文中作者的母親工作的艱辛。又比如,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文中的作者是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呢?”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對幼兒的各方面表現(xiàn)進行觀察。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幼兒背了購買玩具和零食,會向家長要大量的零花錢,為家庭經(jīng)濟造成了比較嚴重的負擔,從而能夠聯(lián)想到課文中作者向母親要錢的情景,對作者當時的心態(tài)進行深度的體驗。由此,教師能夠通過師生共讀活動,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深入感受文本內容,塑造學生的精神品質。
綜上所述:在師生共讀活動的開展中,教師首先可以對學生進行多種問題的提問,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進行閱讀;其次,可以與學生積極交換,對文本的閱讀感受,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觀察具體的生活場景,深度感受文本內容。
參考文獻
[1]劉海燕. 以“師生共讀整本書”為方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8(48):85-86.
[2]佟曉君. 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共讀活動的具體策略[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