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友平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其昂,教育產業(yè)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育體制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忽視了對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是學生體育競技能力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因此,體育教師應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體育競技能力。
◆關鍵詞:小學體育;競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雖說體育教學已有了較大的改變,但部分教師仍沒有意識到體育競技能力對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在教學時不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沒有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過多的關注,使得學生的體育競技能力較為落后。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競技能力不及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能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競爭意識。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能力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一、通過體育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能力
在小學時期,老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堅強勇敢、克服困難、持之以恒的意志,使學生形成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來說十分重要。體育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例如,老師可以舉辦一個跳繩比賽,贏得一組可以獲得一根跳繩。讓學生進行4人組隊,這四個人可以先練習一下,熟悉其他隊員的節(jié)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調節(jié)自身的速度,相互之間進行磨合,減少出錯情況,確保在比賽的過程中,四個人之間可以互相配合,完成比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集體意識以及團結合作的意識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對于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以及團結合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磨練了學生吃苦的意志。在這樣的體育比賽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競技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對學生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下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競技能力并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有一定的提升。在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時,學生能夠對體育技能有一定的直觀感受,將體育抽象的體育知識變?yōu)閷嶋H的、肉眼可見的動作。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可以讓學生組成一定的隊形,教師在前面給學生示范相關的動作,學生在后面進行相關的練習,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完全的掌握。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自由練習,通過自身的練習不斷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動作,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的最后,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課堂的總結,使學生有一定的自信心投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豐富教學內容,科學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能力
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是教學設備。然而,大多數學校對體育教育缺乏了解,導致教學設備不足。雖然學校已經購置了體育器材,但是體育器材的種類過于單一,時間長了,也不能滿足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不能在體育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只能組織某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或讓學生自由活動,學生得不到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使體育教育停滯不前。因此,在進行分層式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對設備和器材進行一個合理的規(guī)劃,學校應該加強硬件設施的支持,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能力。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也應該注意選擇體育教學材料,創(chuàng)新體育教材體系,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現不同體育項目的訓練方式,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小學生體育課程,實施分層式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切實提高學生的競技能力。
科學性的訓練,是根據與學校有關的體育課程,對運動鍛煉要求及目的作出合理安排,針對學生的身體情況,對體育教學課程的進行合理分層設計,主要包括課堂培訓項目的選擇和運用體育設備。每個學生的體質不同,因此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對課程進行最保守設計,每堂課都要完成80%的課程,這樣才能科學、合理地進行訓練。以足球訓練為例,一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可以掌握住踢球、發(fā)球的技巧,老師對于這類學生可以制定較高的教學目標,而一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差,掌握不準發(fā)球的技巧,對這些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降低要求,讓學生從最基礎的近距離發(fā)球開始,練習學生的腳感。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計劃,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四、轉變思想,明確培養(yǎng)目標
體育學科教學課程目標建設應始終明確貫穿于整個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同時學校體育教學課程制度改革的教學目標建設應始終立足于現在,面向社會,著眼于未來,把社會國家和人民社會對青年學生的基本體育健身要求與青年學生的終身個體愛好體育相緊密結合,把加強鍛煉身體和加強培養(yǎng)學生具有終身愛好體育運動意識、興趣、能力和良好習慣緊密結合聯系起來,使全體學生對進行體育健身有基本的整體認識,懂得體育健身的重要意義,樹立學生終身樂于健身的體育觀念。并熟練掌握各種健身的基本知識、方法,能夠熟練運用多種基本健身運動鍛煉技能和其他健身鍛煉方法并能去獨立地自己進行健身鍛煉。理論運動教育教學是運動實踐的教學先導,應不斷豐富開展理論體育教學的具體內容,理論教學聯系體育實際,使學生能夠愉快、自主、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學習運動體育,提高學生的競技能力。
五、結語
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十分重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老師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體育模式,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晉.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能力[J].東西南北:教育, 2019(3):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