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雅欣
摘 要:儒家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重義輕利、勤政為民、任人唯賢等傳統(tǒng)的廉政思想意識是整個儒家思想的精華。儒家廉政思想與新時代廉政思想有一脈相承的理論系統(tǒng)和自成一體的內(nèi)在體系,對于當今的反腐倡廉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儒家; 廉政思想; 廉政建設; 反腐倡廉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7-108-002
一、儒家廉政思想的主要內(nèi)涵
儒家思想是中國的主導性文化,它深深扎根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孕育著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促使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包含儒家思想文化在內(nèi)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1]?!比寮宜枷胫嘘P于廉政建設的看法和主張是古代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深入思考和探究儒家思想中的廉政元素,對于今天促進和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與借鑒意義。
(一)以仁為本,天下歸仁
“仁”是中國儒家思想道德規(guī)范的最高理論準則,也是《論語》的核心思想?!叭省睆淖中谓Y(jié)構(gòu)來看,就是兩個“人”字。從這個結(jié)構(gòu)我們又可以聯(lián)想到什么呢?我認為應該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有每個人都為他人著想,社會才能實現(xiàn)“仁”。《論語》共二十章,其中里仁篇具體談到了“仁”?!叭酥^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薄拔ㄈ收吣芎萌耍軔喝??!薄捌堉居谌室樱鞇阂??!盵2]儒家把“仁”推行到社會各個方面,對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孟子在孔子提出“仁”的根源上,提出了“仁政”,把“仁”實施到具體的政治事件之中。“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孟子認為,即使是百里小國,只要施行仁政,天下百姓也會歸之為王。以仁為本,天下歸仁,這是儒家仁政理論的基本觀點。
(二)以禮為序,克己復禮
“禮”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疇。周禮在它最開始的時候,“本是周氏族在其氏族社會時期形成的一整套的氏族習俗,是周氏族的傳統(tǒng)的典籍、規(guī)制、禮節(jié)、民俗的總稱。[4]”但隨著分封制的逐漸削弱,各諸侯國越來越不受周王朝的掌控,各自為政,為了爭奪土地而戰(zhàn)爭不斷。所以孔子希望回到周朝,過有秩序的生活。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是國泰民安的保障。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5]”“克己復禮”是孔子對“仁”的理解。但是后來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也讓人們對禮產(chǎn)生了誤解??思海鉃榭酥谱约旱挠?,但并不是消滅自己的欲望,而是要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復禮,已不能單單理解為恢復周禮,而是對社會秩序的一種界定,要求我們遵循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人與社會之間和諧共生。
(三)以法為戒,德法結(jié)合
“以德入法”在儒家思想文化領域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儒家思想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約定俗成的道德,法家思想則強調(diào)的是以一種強制的手段迫使人們?nèi)プ袷啬撤N社會規(guī)范,這兩種思想看起來似乎并不相干,但在具體實踐中卻有了很好的結(jié)合。《左轉(zhuǎn)》記載:仲尼曰:“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6]”大概意思是說,君主要以道德教化百姓向善,遵守國家的規(guī)章制度,但是也要運用法律加以輔助,懲罰違法犯罪的行為,保持社會的良好秩序。只有把德治和法治結(jié)合起來,社會才能有可持續(xù)的政治穩(wěn)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但是德治和法治也有主次之分,德治為主,法治為輔。儒家以道德教化為重點,提高百姓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百姓自覺向善。但是在亂世之中刑罰的威力更能有效地讓人們服從國家的管理,維護社會穩(wěn)定。這是儒家在德法關系上的具體運用。
(四)以賢為要,唯才是舉
尊賢重才,被我國歷代英明君主和有識之士視為治國安邦的首要問題。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7]”大概意思是說,把正直的人提拔出來,舍棄邪惡的人,百姓自然就服從了。若是提拔了邪惡的人,舍棄了正直的人,天下的百姓自然不會服從。民無信不立,一個國家如果失去老百姓的支持與愛戴,那么離國家滅亡也就不遠了。其次,要唯才是舉。從政者能夠知賢舉賢,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職能。那些能夠推舉賢才的人才是最賢能的人。知賢不舉,則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把官位據(jù)為己有??鬃诱J為推薦賢能的人就是有智慧有仁義的人,為最賢的人推薦的人,事業(yè)心強,有遠見卓識,有識才之慧眼,愛才之熱忱,悅才之大度,是最賢的人。
二、儒家所宣揚的為政以德蘊含著新時代廉政建設的政治觀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8]?!比寮抑鲝堃缘轮螄?,而廉政建設在國家治理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儒家的廉政建設應該建立在德治的基礎上,既需從政者的自我反省,也需要對從政者進行道德教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歷來‘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9]。”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當然,要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要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現(xiàn)實、最實際的民生問題。而要解決這一類的民生問題,就必須要加強廉政建設。把一系列相關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規(guī)落到實處上。只有我們自己感到緊一點,老百姓才能感到松一點。我們感到不舒服一點,老百姓才能感到舒服一點。政治問題與腐敗問題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的突出特點和顯著優(yōu)勢。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治保證,那么腐敗問題也會滋生無窮。政治紀律和規(guī)則絕對不能松,腐敗問題是腐敗問題,政治問題是政治問題,不能只講腐敗問題,不講政治問題。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如果在政治上出了嚴重失誤,對黨的危害可能大于腐敗帶來的影響,有的甚至比腐敗影響問題更嚴重[10]。所以黨的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領悟力,必須時刻修身律己,慎終如始,帶頭廉潔治家,帶頭反對特權(quán)。不斷提升政治能力,增強政治建設,堅守人民情懷,攻堅克難,開拓創(chuàng)新。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勝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
三、儒家所倡導的禮義廉恥蘊含著新時代廉政建設的倫理觀
儒家主張以禮治國,以仁貫之。儒家強調(diào)禮的重要性,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主要是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級不同,禮節(jié)就不同。如果沒有禮節(jié)的約束,就會造成國家的混亂。第二,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構(gòu)成了社會關系,為了維護社會關系的穩(wěn)定與和諧,就必須對各種關系作出規(guī)定。第三,是為了提高個人修養(yǎng)。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11]?!边@就把禮上升到了立身、立家、立國的高度。第四,是為了提高個人的審美。人不僅有物質(zhì)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追求“禮”可以讓人們的身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社會精神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是我國在“十四五”時期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禮儀是宣揚價值觀,教育人民的有效方式[12]。”努力實現(xiàn)社會文明程度,需要不斷推動禮儀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明素養(yǎng),增強禮儀制度建設,要堅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繼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基于當代實踐問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禮儀文化。要加強新時代廉政建設,廣大領導干部必須自覺遵循“禮”的要求。必須嚴厲抵制公款吃喝和餐飲浪費現(xiàn)象。在黨內(nèi)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美德。同時要加大監(jiān)督力度,杜絕浪費現(xiàn)象。加強作風建設,要堅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以身作則,下決心加以解決,這樣不僅能推動“禮”在全社會的傳播,還能促進反腐倡廉建設。
四、儒家所推崇的德主刑輔蘊含著新時代廉政建設的法治觀
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中國傳統(tǒng)的法律體系一直以來都不夠完善,大多靠裙帶關系進行約束,強調(diào)的是個人的自我約束。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雖然有“法治”的概念,但其機構(gòu)和體制卻與現(xiàn)代社會大為不同,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內(nèi)涵著一些樸素的法治觀念,非常值得我們今天在立法、司法中加以借鑒[13]。如韓非子的“以道為常,以法為本”,董仲舒的“陽為德,陰為刑,刑主殺而德主生”,劉禹錫的“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歐陽詢的“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都包含著樸素的法學觀點。
公正執(zhí)發(fā)是新時代廉政思想的中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能力”。這為在法治的軌道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完備權(quán)力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反腐倡廉,才能為法治建設新時代打下堅實基礎[14]。
五、儒家所倡議的選賢任能蘊含著新時代廉政建設的教育觀
選賢任能是為政之要義。儒家的人才觀主要體現(xiàn)在精神層面,尤其是個人修養(yǎng)方面,而不體現(xiàn)在物質(zhì)層面。如漢武帝時期推行察舉制,就是從地方推舉品德好的人到中央做官。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孟子,他們對人才的看法都略有不同??鬃诱J為“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意思是做官的事情做好了還有余力,就更廣泛的學習以求更好;學習學好了還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更好地推行仁政。荀子則認為“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意思是讀書不一定要做官,但是做官一定要學習。孟子也非常贊成通過學習培養(yǎng)人才,不過他更為強調(diào)的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練人的意志?!肮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敝挥型ㄟ^艱苦環(huán)境的磨練,才能擔負起國家民族的大任。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新時代黨和國家發(fā)展的總體布局,圍繞培育和提拔新時代黨和人民切實需要的好干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選人用人的新想法新思想新要求。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選人用人理論,為新時代的選拔干部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根據(jù)新時代對干部隊伍建設的新要求,鮮明提出了選拔新時代好干部的具體標準,把政治標準作為選拔新時代好干部的首要標準。在選拔干部時,既要注重才干,也不能忽視品德。只有才沒有德以后可能會壞事,只有德沒有才以后可能會誤事,只有德才兼?zhèn)洳拍茏鳇h和國家的好干部。這些思想抓住了新時代選拔干部工作的中心問題,為選人用人樹立了時代標準。選賢任能是時代的風向標,選了一群賢人就是群賢畢至,有什么樣的工作作風,就有什么樣的黨風。全黨要牢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關于選賢任能的重要論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各級黨員干部,不斷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新時代的優(yōu)秀人才,讓新一代有夢想、有理想、有擔當?shù)闹袊嗄隇橹袊厣鐣髁x事業(yè)添磚加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注入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9-25(2)
[2][5][7][8][11]楊伯峻.論語注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孟子.孟子[M]陳漁,鄭義,譯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匡亞明.孔子評傳[M]濟南:齊魯書社,1985
[6]左丘明.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9
[9]習近平.同舟共濟、揚帆遠航,共創(chuàng)中拉關系美好未來[N]人民日報,2016-11-21
[10]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24
[12]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積極推進禮儀教育[N]人民日報,2020-12-08
[13]黃瀟瀟.領導干部必須學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習習近平關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論述[J]桂海論叢,2017(4)
[14]中國節(jié)奏之“依法治國”——習近平掌舵中國巨輪法治篇 [EB/OL](2017-03-12)[2018-11-18].http://news.cctv.com/2017/03/12/ARTIPv8pc7LjvbFE/Ijm.Howw1703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