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 趙致臻 宋智軍
摘要:目的:探討低分子肝素抗凝聯(lián)合尿激酶導管局部溶栓對急性肺動脈栓塞的治療效果。方法:隨機將我院2019年9月-2021年1月期間收治的110例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尿激酶導管局部溶栓治療,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運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聯(lián)合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EV1、FVC以及P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兩組的肺損傷和動脈血氣指標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運用尿激酶導管局部溶栓和低分子肝素抗凝對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進行聯(lián)合治療,不僅可以使治療效果提高,還能促進患者肺功能恢復,從而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急性肺動脈栓塞;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064-01
急性肺動脈栓塞(APE)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僅次于高血壓、冠心病,并且具有病情嚴重、高致殘率、高致死率的特點,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通常情況下,肺栓塞患者發(fā)病后,由于阻礙局部血流動力學,使右心室和肺動脈壓力升高,使肺組織血流量迅速減少,
可誘發(fā)休克或急性肺心病,從而使患者的死亡率增加[1]。研究表明,對于急性大面積的肺動脈栓塞患者,發(fā)作15min內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通常>40%。所以合理選擇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還可以改善患者預后。因此,本文研究了低分子肝素抗凝與尿激酶導管局部溶栓治療急性肺動脈栓塞的價值,如下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將2019年9月-2021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110例分為兩組,每組55例。觀察組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齡58-76歲,平均(66.5±10.4)歲,發(fā)病時間1-9h,平均(4.5±2.2)h;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57-75歲,平均(66.4±10.3)歲,發(fā)病時間1-8h,平均(4.4±2.1)h。兩組的年齡、性別等資料對比無區(qū)別(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行擴容、利尿、強心、吸氧、改善心功能、抗休克、鎮(zhèn)痛以及止咳等治療,然后再運用2萬U/kg尿激酶+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控制好時間,一般為2h。每隔4h檢測1次患者的凝血活酶時間。同時,再給予患者華法林鈉片口服,剛開始治療時,每次3mg,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適當增減劑量,直到INR為2-3。
1.2.2觀察組
觀察組再聯(lián)合運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即運用0.4mg低分子肝素鈉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每天2次,每隔12h治療1次,持續(xù)治療7d。
1.3觀察指標
觀察以下指標:(1)肺功能。運用肺功能測定儀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包括一秒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最高呼氣流速(PEF);(2)肺功能損傷指標。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按照常規(guī)方法,對肘靜脈血進行采集,以每分鐘3000r轉速離心處理10min后,對上層血清進行分離,檢測凝血調節(jié)蛋白(TM)和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3)動脈血氣指標。包括肺泡-動脈血氧分壓差[P(A-a)O2]和動脈血氧分壓(PaO2)。
1.4療效判定標準
評價治療效果:(1)顯效。心率和呼吸恢復正常,經多普勒超聲檢查,血流動力學和肺動脈壓恢復正常,且癥狀基本消失;(2)有效。血流動力學和肺動脈壓改善明顯,心率和呼吸好轉,且恢復正常血氣結果;(3)無效。病情加重或者體征和癥狀無變化。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數(shù)據(jù)由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X2和t檢驗,
以P<0.05表示有差異。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有效率高,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如表1。
2.2兩組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的肺功能指標對比無區(qū)別(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FEV1、FVC以及PE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肺損傷和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PaO2水平高于對照組,且TM、t-PA、P(A-a)O2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肺動脈栓塞通常指的是由于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誘發(fā)肺循環(huán)障礙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上表現(xiàn)為咯血、發(fā)紺、呼吸困難、咳嗽以及胸痛等癥狀[2]。研究表明,誘發(fā)肺動脈栓塞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血流瘀滯、血液高凝以及血管壁損傷等,因為起病急,肺血管內皮分泌大量收縮性物質,加快血栓的形成速度,而血管內的栓子游走可促進各種血管活性物質的生成,使肺動脈收縮,使血液灌注降低,加重缺氧程度,并且肺部的代謝水平較高,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進血細胞和液體滲出,從而加重血管內皮損傷程度[3]。臨床上在對急性肺動脈栓塞進行治療時,將血栓消除是首要的一個目標,其中尿激酶作為從人尿液或腎組織培養(yǎng)中分離的一種酶蛋白,進入機體后,可以選擇性作用于內源性纖維蛋白酶,對生成纖溶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降解纖維蛋白原和凝血因子,從而提高溶栓效果[4]。有文獻報道,給予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抗凝治療,可以抑制神經和體液分泌,避免加重血栓程度[5]。低分子肝素作為一種新型的抗凝藥,相比較普通肝素而言,其具有較好的抗凝效果,具有較高的生物利用度,且采用皮下注射的給藥方式,吸收率較高[6]。同時,聯(lián)合運用兩種藥物,能夠充分發(fā)揮藥物協(xié)同作用,對快速溶解肺動脈栓塞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使心率和呼吸恢復正常,促進心肺功能的改善,控制病情進展,降低患者病死率,從而達到治療目的[7]。
綜上所述,臨床上運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和尿激酶導管局部溶栓對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進行聯(lián)合治療,可以使肺功能損傷減輕,促進肺功能恢復,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萍,秦少華.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對急性肺動脈栓塞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0,18(27):33-35.
[2]寧愛麗.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治療老年急性肺動脈栓塞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yī)學,2020,26(16):49-51.
[3]霍志申.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治療急性肺動脈栓塞的療效[J].臨床研究,2020,28(03):79-81.
[4]蘇文巖.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治療急性肺動脈栓塞的療效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0,24(05):621-623.
[5]全維新.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治療急性肺動脈栓塞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3):5360-5361.
[6]李準.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結合治療急性肺動脈栓塞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5):114.
[7]姚艷敏,王希柱,宋巧鳳,劉春榮,韓益萍.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肺血栓栓塞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07(35):2759-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