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波,羅婷俐,胡軍生
(武漢大學 哲學學院,武漢430072)
孝道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延續(xù)至今的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價值觀之一。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社會養(yǎng)老機制建設尚不完備的情況下,家庭贍養(yǎng)依然是養(yǎng)老的主要方式(Ho,1996)。但在近年來的市場化、工業(yè)化大潮中,家庭的養(yǎng)老功能和孝道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沖擊。隨著現(xiàn)代社會中家庭養(yǎng)老功能日益弱化,部分子女非但沒有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反而出現(xiàn)啃老、拒絕贍養(yǎng)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行為,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身心健康。羅萌 等(2015)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子女的不孝行為是導致老年人自殺的重要原因。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zhàn)略的時代背景下,繼承與弘揚中國的傳統(tǒng)孝道文化,充分進行孝道引領,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國心理學界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了對孝道的關注,并圍繞孝道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Ho,1996)。研究發(fā)現(xiàn):孝道與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陳曉惠 等,2013)呈顯著正相關,與老年人的孤獨感(申繼亮 等,2003;劉靚 等,2009)和抑郁(羅婷俐 等,2019)呈顯著負相關。學者們通過考察孝道與行孝者的積極情感(Bergelson et al.,2015)和抑郁(Khalaila et al.,2011;Pan et al.,2017)之間的關系,充分證明了孝道對人們的重大影響。近年來,學者們通過探析孝道的形成及其發(fā)展機制,發(fā)現(xiàn)孝道存在著一定的代際傳遞效應。李啟明 等(2016)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的孝道行為能夠顯著預測子女的孝道行為。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其他學者的驗證(鄒雅玲 等,2020),從而證實了孝道具有代際傳遞的特點,表明家庭在個體孝道形成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需要強調的是,孝道的產生同樣也離不開相應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根據社會化理論,隨著個體年齡增長,家庭對個體社會化的作用逐漸弱化,大眾傳媒、學校以及其他社會化因素對個體的影響逐漸增強(Gecas,1981),輿論傳媒在孝道引領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新聞媒體在這個移動互聯(lián)、萬物互聯(lián)的世界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媒體可以通過有效的宣傳,在社會上樹立典范,積極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大眾更好地遵守社會規(guī)范(方建移,2005)。有關親社會行為形成的研究表明,電視節(jié)目內容對兒童的行為有顯著影響:觀看慷慨行為榜樣的兒童捐贈給慈善機構的獎品遠遠多于觀看自私行為示范的兒童;看到他人分享行為次數(shù)較多的兒童,相對于只看到一次分享行為的兒童,會更多地把自己的東西分享出去(Rushton,1982);玩親社會視頻游戲可以有效降低兒童的外顯攻擊性(Greitemeyera et al.,2009)和內隱攻擊性(雷浩 等,2013)。與此同時,電視節(jié)目中的反社會動作場景也很可能會引起兒童的反社會行為(Bankart et al.,1979)。因此,媒體宜經常宣傳社會上子女孝順老人的事跡,從正面引導社會大眾的孝道行為。
學校對于學生的重要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上,還包括引導他們的社會行為(Nicholls,1989)。學生的責任感可以在學校里得到培養(yǎng)(Mooij,1999),學校道德教育中的孝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尊敬老人、孝順父母的優(yōu)良品質。孝道觀念和孝道行為的形成與發(fā)展,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也會受到大眾傳媒、學校等的深刻影響。
孝道行為作為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其形成很可能會受到孝道宣傳和孝道教育的影響,但學界至今鮮有研究考察孝道宣傳與孝道教育對個體孝道行為的實際影響。本文擬通過兩個實驗分析孝道宣傳和孝道教育對孝道行為的影響,以探討孝道引領的重要作用,為更好弘揚孝道文化提供一定的實證依據。
來自武漢地區(qū)的85名大學生參與了本次實驗,剔除數(shù)據不完整的3人,最后的有效樣本為82人。被試的年齡在18~28歲之間(M=22.54歲,SD=2.79)。其中:男性與女性分別為37人和45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分別為30和52人;家庭所在地為農村與城市的分別為45和37人;本科生44人,研究生38人;文科生31人,理工科與醫(yī)科學生51人;父母經濟狀況寬裕的23人,父母經濟狀況一般的42人,父母經濟狀況比較緊張或很緊張的17人;父母身體狀況較差的7人,父母身體狀況一般的40人,父母身體狀況較好或非常好的35人。
采用單因素被試間設計,自變量為是否接受孝道宣傳(觀看孝道公益視頻vs.觀看中性視頻),因變量為孝道行為水平。
1.自變量的操作
參考Rushton等(1982)對親社會媒體影響親社會行為的研究,讓實驗組被試觀看孝道公益廣告視頻《母親的七秒》。該視頻講述了一位年邁的母親失憶之后,兒子對她的照顧和孝順。控制組被試則觀看一則環(huán)保公益廣告視頻。
材料有效性評估:在正式施測前,請5位心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對材料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請他們依次觀看環(huán)保公益視頻和兩個備選的孝道公益視頻Family和《母親的七秒》,并依次對三個視頻進行7點評分,評價的內容包括視頻內容的吸引力、趣味性、與孝道的相關程度,以及對視頻內容的喜歡程度。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三個視頻在吸引力、被喜歡程度、趣味性三個維度上均無顯著差異;控制組的環(huán)保公益視頻與孝道的相關程度(M=1.00,SD=0)顯著低于實驗組兩個備選的孝道公益視頻(M=5.60,SD=2.61,p<0.05;M=6.60,SD=0.55,p<0.001),而兩個孝道類視頻與孝道的關聯(lián)程度則無顯著差異,說明三個視頻都是符合研究需要的。最終,本研究在兩個孝道公益廣告視頻中選取了評價結果更為理想的《母親的七秒》作為實驗材料。
2.因變量的測量
孝道行為的測量工具改編自Ng等(2000)編制的簡短成人孝道實踐量表。該量表包括照顧父母生活起居、資助父母、尊重父母、服從父母、取悅父母、與父母保持良好關系等六個項目。根據研究需要對量表進行修訂,通過量表考察他們未來可能為父母提供孝道行為的程度。項目為5點計分(1為完全不同意,5為完全同意),項目均分越高,表示個體的孝道行為水平越高。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1。
3.控制變量的測量
將情感體驗作為控制變量。由于觀看視頻可能會引起個體的情感反應,而這可能對個體的作答產生影響,故同時測量被試的情感體驗。日常情感體驗的調查采用Watson等(1988)編制、邱林 等(2008)修訂的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該量表包括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兩個維度。量表采取5點計分方式,1表示非常少或沒有,5表示非常強烈。分別計算兩個維度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個體在該維度的情感體驗水平越高。本研究中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是0.94和0.93。
將被試隨機分配到實驗組或控制組,其中實驗組45人、控制組37人。實驗在環(huán)境適宜的實驗室進行,被試被告知需要完成幾個不同任務的實驗,只要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回答就好。首先操縱自變量孝道宣傳。實驗組觀看的是孝道公益視頻《母親的七秒》,控制組觀看的是一則環(huán)保公益視頻。視頻觀看結束后,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依次填寫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孝道行為量表,并填寫年齡、性別等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完成后告知其實驗結束,并對其表示感謝。
1.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情感體驗差異顯著性檢驗
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積極情感得分(t=0.42,p>0.05;2.80±0.90 vs.2.71±0.95)和消極情感得分(t=0.66,p>0.05;2.33±0.97 vs.2.19±0.93)的差異均不顯著,說明觀看不同視頻對于兩組被試情感體驗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2.孝道宣傳對孝道行為的影響
首先對被試的孝道行為水平在性別、家庭所在地等人口學變量上是否存在差異進行方差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孝道行為水平在所有人口學變量上都不存在顯著差異。隨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被試的孝道行為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考察孝道宣傳是否有效影響了個體的孝道行為。結果表明,實驗組被試的孝道行為水平顯著高于控制組(p<0.05)(見表1),表明觀看孝道視頻能夠有效提高人們的孝道行為水平。
表1 孝道行為得分差異顯著性檢驗(M±SD)
本研究參照親社會媒體影響親社會行為的研究范式,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操縱自變量,發(fā)現(xiàn)觀看孝順父母的視頻能夠有效提高個體的孝道行為水平。國外學者為了研究不同類型的視頻游戲對受眾行為的影響及其機制,在社會學習理論、社會信息加工模型等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般學習模型(The General Learning Model,GLM)(Buckley et al.,2006)。該模型認為,媒體接觸能夠對個體產生短期與長期的影響。在短期效應中,個體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能夠激活個體的認知、情感和生理喚醒狀態(tài),進而影響到其當前行為決策;而不斷接觸同一類型媒體內容,則會產生長期效應,即會對個體的態(tài)度、信念與行為產生長期影響(Swing et al.,2008)。在一般學習模型框架下,視頻內容是輸入變量,認知和情感是內部狀態(tài),行為是結果變量。當輸入變量是親社會視頻游戲時,相關的親社會認知和情感狀態(tài)得到激活,從而促使個體表現(xiàn)出親社會行為(Greitemeyer et al.,2014;陳朝陽 等,2012)。當然,視頻游戲對玩家產生的影響取決于游戲具體展現(xiàn)的內容,例如,暴力類的視頻游戲易使玩家產生攻擊性行為(Anderson et al.,2001,2010)。孝道宣傳視頻對孝道行為的影響可能與此類似,當輸入變量是與孝道有關的視頻時,可能激活了與孝道有關的認知與情感,從而導致個體表現(xiàn)出較高水平的孝道行為。
來自武漢地區(qū)的100名大學生參與了本次實驗,剔除4份未通過注意檢查及1份填寫不完整的被試數(shù)據,剩余有效數(shù)據95份。被試年齡在19~29歲之間(M=22.37歲,SD=2.58)。其中:男性與女性分別為33和62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分別為48和47人;家庭所在地為農村和城市的分別為35與60人;本科生53人,研究生42人;文科生54人,理工科或醫(yī)科學生41人;父母經濟狀況寬裕的27人,父母經濟狀況一般的61人,父母經濟狀況比較緊張或很緊張的7人;父母身體狀況較差的2人,父母身體狀況一般的45人,父母身體狀況較好或非常好的48人。
采用單因素被試間設計,自變量為是否接受孝道教育(閱讀孝順父母類材料vs.閱讀中性材料),因變量為孝道行為水平。
1.自變量的操作
參照Vohs等(2006)對金錢概念啟動的研究,本實驗中要求實驗組被試閱讀一段與孝順父母相關的文字材料,控制組被試閱讀一段中性文字材料。
實驗組閱讀材料:
現(xiàn)代社會大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可是在工作學習之余,我們也不能忘記孝順父母。雖然不能天天陪伴在父母身邊,但是我們還是有其他方法來關心父母的。比如,定期給父母打個電話。這個方式特別適合在外工作或者學習的年輕人。定期給父母打個電話,甚至可以微信視頻聊天,了解父母心里在想什么、擔心什么,生活上需要什么,又或者最近有什么讓他們不高興的事情,等等??偠灾?,通過聯(lián)絡及時了解父母的日常情況,有針對性地予以支持和安慰。另外,在外求學或者工作的子女,逢年過節(jié)要盡量擠時間回家看看父母。一年的時間過去得很快,父母也漸漸衰老,趁著他們還能守望這種幸福,我們要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回家和父母團聚。
控制組閱讀材料:
智能家居的英文名稱是Smart Home,最初將其定義為把家庭中各種與信息相關的設備、電器和裝置連接到一個家庭智能系統(tǒng)上,對其進行監(jiān)視和控制,并保持這些家庭設施與住宅環(huán)境的和諧。智能家居是在互聯(lián)網影響之下的物聯(lián)化的體現(xiàn),人工智能推動了智能家居的創(chuàng)新應用。相對于普通家居,智能家居在具有傳統(tǒng)居住功能的同時,還具有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甚至能節(jié)約各種能源費用。隨著智能家居的飛速發(fā)展,智能化系統(tǒng)和設備在家庭中的普及率日益提高,涵蓋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國內智能家居行業(yè)正砥礪前行,但因為起步較晚,市場主流的產品(系統(tǒng))還不能很好地解決產品本身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市場調研結果顯示,智能家居交互平臺是調和矛盾的最好手段之一。
材料有效性評估:在正式施測前,請4位心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對材料的有效性進行評價。請他們依次閱讀實驗組和控制組所用的文字材料,并對其進行7點評分。評價的內容包括文字材料的吸引力、趣味性、與孝道相關的程度,以及對文字材料的喜歡程度。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組文字材料在吸引力、被喜歡程度、趣味性三個維度上的得分均無顯著差異;實驗組材料在孝道相關性上的得分(M=6.75,SD=0.50)顯著高于控制組材料(M=1.00,SD=0,t=23.00,p<0.001),說明實驗材料設置是有效的。
2.因變量的測量
孝道行為的測量方法同研究一。本次研究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2。
3.控制變量的測量
控制變量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測量方法同研究一。本次研究中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94和0.92。
將被試隨機分配到實驗組或控制組,其中實驗組51人、控制組44人。實驗在環(huán)境適宜的實驗室進行,被試被告知需要完成幾個不同任務的實驗,只要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回答就好。首先操縱孝道教育,讓實驗組被試閱讀與孝道相關的文字材料,控制組被試閱讀與智能家居系統(tǒng)相關的文字材料。閱讀結束后,回答一道與材料有關的問題,以檢驗他們是否認真閱讀了材料。其中實驗組需要回答材料中提到的關心父母的方法是哪一種,控制組需要回答解決智能家居產品本身和市場需求矛盾的最好手段之一是什么。隨后兩組被試都需要依次填寫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孝道行為量表,并填寫性別、年齡等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完成后告知其實驗結束,并對其表示感謝。
1.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情感體驗差異顯著性檢驗
實驗組和控制組的積極情感得分(t=1.68,p>0.05;2.51±0.93 vs.2.20±0.85)和消極情感得分(t=0.04,p>0.05;1.47±0.60 vs.1.46±0.66)無顯著差異,說明閱讀不同文字材料對于兩組被試情感體驗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2.孝道教育對孝道行為的影響
首先對被試的孝道行為水平在性別、家庭所在地等人口學變量上是否存在差異進行方差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孝道行為水平在所有人口學變量上都不存在顯著差異。隨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被試的孝道行為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考察孝道教育是否有效影響了個體的孝道行為。結果表明,實驗組被試的孝道行為水平顯著高于控制組(p<0.001)(見表2),表明閱讀文字類孝道教育材料能夠有效提高人們的孝道行為水平。
表2 孝道行為得分差異顯著性檢驗(M±SD)
本研究參照金錢概念啟動范式,通過閱讀文字材料的方式操縱自變量。實驗結果表明,文字類孝道教育材料能夠顯著提高人們的孝道行為水平,證明孝道教育對個體孝道具有積極作用。孝道教育有助于個體加深對孝道的感受和理解,個體在接受孝道教育時,會逐漸將孝道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并進一步表現(xiàn)出更多的孝道行為。我們可以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落實孝道教育。在家庭層面,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為其挑選適合兒童閱讀的孝道教育讀本,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學校層面,可以將孝道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中,安排一定的孝道教育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孝道觀念;在社會層面,報紙、刊物等媒體可以宣傳一些子女孝順老人的優(yōu)秀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出孝順老人的積極氛圍,推動社會大眾孝道行為水平的提升。
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家庭和諧的重要方面。孝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一直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然而,近年來我國的社會轉型對傳統(tǒng)價值觀尤其是孝道帶來了巨大沖擊。另外,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家庭的關注重點逐漸下移,代際關系失衡。在人口老齡化和傳統(tǒng)孝道觀念淡化的今天,孝道的弘揚和傳承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研究通過兩個實驗分別探究了孝道宣傳和孝道教育對大學生孝道行為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觀看與孝道相關的視頻或者閱讀與孝道相關的文字材料,對于個體孝道行為的提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證實了孝道引領對孝道的影響。本研究將孝道行為的影響因素從家庭層面擴展到社會層面,并將這一領域的探討從理論討論延伸至實證研究,豐富了孝道行為影響因素的研究內容。
當今時代,報紙、雜志、書籍、電影、電視、互聯(lián)網等大眾媒體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電視、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讓信息的接收和傳遞變得越來越便捷。大眾傳媒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因素,它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娛樂方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重復體驗簡單的刺激,會對目標產生更積極的影響(Zajonc,1968)。個體很容易受到電視節(jié)目和印刷媒體的影響(Resnik et al.,1977;Teel et al.,1979)。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人們的孝道觀念,促進人們的孝道行為,進而發(fā)揮孝道對于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影響力,我們有必要利用現(xiàn)代傳媒工具進行孝道宣傳。
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學?;蛘块T可以利用線上線下的教育平臺,創(chuàng)作和傳播與孝道有關的教育內容,用通俗易懂和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樹立孝道的正面形象,傳播孝道觀念和孝道行為規(guī)范,將孝順父母、善待老人等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貫穿于個人成長的各個階段,營造孝道教育的良好氛圍。
本研究的主要貢獻是,通過實驗考察了大眾媒體的孝道宣傳和孝道教育對孝道行為的積極作用,為家庭、學校、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開展孝道教育和相關干預提供了實證依據,對創(chuàng)建和諧家庭與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樣本單一,所有被試都是在校學生,而社會上實際承擔贍養(yǎng)老人責任的往往是已經走上社會的成年人(向福貞 等,2019)。未來研究可考察孝道宣傳、孝道教育對那些實際承擔養(yǎng)老責任的成年人的孝道行為是否也有同樣的積極影響。其次,本研究考察的是未來能夠提供的孝道行為,而非個體實際的孝道行為。最后,本研究兩個實驗所考察的孝道宣傳、孝道教育是對個體當下孝道行為的影響,其是否具有長期效應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