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玲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推進,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關(guān)注日益提升。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需要不斷夯實,才能打牢健康成長的根基。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學生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開放性、自主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而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另外,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生事物,在具體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加以探索?;诖?,本文從綜合實踐活動的現(xiàn)狀出發(fā),探索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教學策略,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guān)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研究
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既是全面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也是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所開展的學科。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要求當代小學生更好地奠定基礎,在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中為起好步、考好局指明方向。為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完善評價體系,為開創(chuàng)課程新局面提供思路。
一、興趣為先,教師要激發(fā)起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因為還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他們對于學習的動力主要在于自己的興趣。為此,教師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作為“入門磚”就是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即唯有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取得理想而有效的教育目標。
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課程的全過程中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相應的教學。在備課階段,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設計中來,通過面對面交談、向家長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分享活動等形式,來征詢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解和期待,針對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認知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精準投放,從一開始就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要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方式與學生的需求、興趣相結(jié)合,推動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對生活的理解、提高生活技能。比如,當今小學生是在信息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對信息手段所呈現(xiàn)的課程方式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微課、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將實踐活動進行二維呈現(xiàn),從而打破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生之間的障礙、隔閡。此外,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游戲,教師可以策劃趣味性、合作性較強的課堂游戲,將課程以游戲組織的形式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給學生,并讓他們充滿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海洋探秘》這一主題課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為小組開展闖關(guān)游戲,每闖一關(guān)就得到相應的積分,最后獲勝的小組將得到豐厚的獎勵。通過這種方式既讓學生在游戲中激發(fā)了興趣,又能在活動中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在課后總結(jié)階段,教師要避免枯燥的自主總結(jié)、課后作業(yè)等,要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個人分享等形式輔助將課堂的收獲及時總結(jié)、消化,從而內(nèi)化于心、外化與行。
二、目標為要,教師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目標就像前行路上的燈塔,而教學目標則是指引整個教學過程的方向。教學目標直接影響著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方式方法的評價。沒有好的目標,教學就會效率低下、事倍功半。所以教師要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高度重視教學目標在教學整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的要求最終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則是需要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由于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其他的理論課程,它更多地需要實踐,所以要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首先,要鼓勵學生會思、會做,開展主題課程,需要讓學生先思考后操作,養(yǎng)成三思而后行的習慣。比如在學習行《交通安全要牢記》時,教師就可以以實際的交通規(guī)則與學生進行互動,采取不同的生活場景來讓學生思考解決對策,進而努力地學習交通安全知識。其次,要鼓勵學生觀察和表達,這都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的鍛煉。為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有平臺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比如,學習“非遺”剪紙藝術(sh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成品的樣式,從而形成自己的思路,并且和同學分享、表達,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深化思考,最終剪出理想中的作品。
三、考核為動力,建立起多元評價的考核體系
考核標準像是教學、學習的指揮棒,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標準要符合這門課程和小學生的實際特點。通過開放性的、全面性的評價,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對實踐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建立起開放性的評價標準對教學、學習進行過程管理;另一方面教師在建立標準時要引導學生參與,而且評價必須是多元化的、互動化的,包括了學生自評、學生之間的評價、家長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這樣不僅能夠全面評價,也可以讓教師及時完善自身教學上的不足,學生對自身也有了更加科學全面的認知。
四、結(jié)語
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對學生當下及未來發(fā)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適應學生發(fā)展、時代發(fā)展而開展的最新的學科。作為小學生成長的直接參與者,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勾勒清晰的目標,構(gòu)建豐富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和評價體系,最終來保證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熱度不減,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參考文獻
[1]束軒.學生自主實踐,教師有效指導——淺議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21):174-175.
[2]蘇國佐.新時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03):79,81.
[3]李鳳華.變廢為寶——淺析小學綜合實踐課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0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