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倩瓊
【摘? 要】班級是學生生活的團體,良好的班級氛圍能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也代表著班級的整體形象和精神面貌,同時,對學生的德育教學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在建設班級文化時要依據(jù)小學生心理特點,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建良好學習氛圍。
【關鍵詞】班級文化;小學德育;影響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6-0166-02
On the Role of Class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Zhufeng Experimental School, Doumen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China)ZHENG Qianqiong
【Abstract】A class is a group of student life. A good class atmosphere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lass culture, and also represents the overall image and spiritual outlook of the class.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When building a class culture,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Keywords】Class culture; Prim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fluence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組成單位,同樣也是進行文化活動的主體,班級文化對小學德育教學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不斷探索適合班級文化發(fā)展的教學形式,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前提下,加強學生的德育發(fā)展,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加入班級文化建設中來,重視環(huán)境文化和情感文化的交流,并引導學生從中接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班級文化促進學生豐富情感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形文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重大影響,良好的班級文化能促進學生與教師以及同學間的有效溝通,并且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情感能直接影響學生的精神活動及心態(tài)調整,并且能調節(jié)學生在困難環(huán)境下的心態(tài),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以《呵護我們的身體》一課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班會或小組討論等形式,請學生到講臺上,讓學生自己討論自身上的優(yōu)點和長處,同時也要分析自身的缺點與不足。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紙上寫下自己身上或同班同學身上不好的生活習慣,折好后向后傳遞,最后每位同學手里留有一張紙條。教師在每位同學都得到紙條之后,進行適當?shù)姆纸M討論,分析這些不好的習慣有什么不良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促進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和他人情況,指出并逐步改正不良習慣,也能進一步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教師在促進學生豐富情感的同時,也能樹立良好的班級文化,教師應及時捕捉班級中積極向上的因子或事例,促進班級文化與情感的豐富產(chǎn)生一定聯(lián)系。教師對班集體的健康發(fā)展有著較大的教育作用,在日常小事中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不斷調動學生的情緒,進一步發(fā)展班級文化。
二、設立板報促進班級文化形成
板報作為班級文化的陣地之一,在學生的文化、道德培養(yǎng)上起到較大的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一些板報失去了它原本的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尋找新的傳遞方式,通過在班級中設立班級標語、黑板報或手抄報等方式促進促進學生的德育發(fā)展。板報作為語言傳遞的一種,對于學生的價值思維的形成、學習態(tài)度等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班級力量,板報的文字傳遞與這種無形力量相結合,能將效果現(xiàn)實化,提升學生的品質。
以《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了解班級、社會的組成形式,讓學生明白班級中的事要大家一起來做,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養(yǎng),以及正確的價值取向。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歌曲或者簡短的視頻,引導學生對課程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講述哪些事情應該由誰來做,如果沒人處理會有怎樣的后果。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生活中的小事,并舉例說明,并在課后可布置相關作業(yè),尋找班級里的好人好事,并且將好人好事制作成板報,表揚為班級集體做貢獻的同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成為集體中的道德行為榜樣。教師在布置板報時要注重板塊的分配,利用鮮明的色彩和濃郁的文化氣息,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并充分利用文字的傳遞性,既要做到符合小學生的審美興趣,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班級文化。板報對小學生的行為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可以促進學生間的有效溝通,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討精神。
三、豐富活動促進班級文化形成
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小學教學中的德育教學一直依靠每周召開的班會進行講授,但授課形式和內容都過于單調,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教學質量都不高。在班級文化建設當中,教師要傳遞優(yōu)秀文化,不斷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道德情感,并將這種文化升華為行為準則。
以《我們給自己定規(guī)則》一課為例,本課主要指導學生在集體中遵守規(guī)則并了解規(guī)則的作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規(guī)則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不斷把遵守規(guī)則轉化為內在需求。教師可利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首先,教師在不告訴學生游戲規(guī)則時就帶領學生進行活動,學生會在游戲時不知所措,因為此時的學生完全不知道游戲規(guī)則,教師可讓學生通過這一行為理解到?jīng)]有規(guī)則的支持,游戲是無法進行的,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規(guī)則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將規(guī)則介紹給學生,讓大家重新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并讓學生總結兩次游戲的差別,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規(guī)則對于生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也可針對本課,開展其他形式的活動,例如,定期開展學生交流會,引導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對班級文化形成的見解;進行小組合作表演,促進學生通過不同的角色扮演,進一步利用活動形式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班級文化的建設是需要班級內每位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利用多種活動形式,引導小學生參與本班班級文化的建設。
四、展示班級榮譽增進班級文化
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積極的反饋,教學或行為上的評比能有效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班級榮譽便是一種評比的直觀體現(xiàn)。班級榮譽是班級學生共同取得的成績,能促進學生的主人公精神,讓學生有強烈的集體歸屬感,教師應將學生取得的榮譽進行展示,時刻提醒學生是這個班級的一分子,進一步促進班級文化的形成。
以《說聲謝謝》一課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接受他人為自己提供幫助或服務后,要及時向對方表示感謝,懂得對勞動者的尊重不應僅僅是口頭上的感謝,更應該尊重他人的勞動,珍惜和愛護他們的勞動成果。針對這一教學方向,教師可帶領學生到社區(qū)進行相應的社會體驗。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去做交通同協(xié)管員,在幫助交通管理員維護交通秩序的同時,也能幫助行人。在體驗結束后,學生既要感謝交通員的幫助與指導,也會收到行人的感謝,促進學生明白感謝具有雙向性。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運用觀察、訪問等方式進行簡單的社會調查。教師在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同時,要積極觀察每位同學的表現(xiàn),在活動結束后,在班級中對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授予獎狀。教師也可聯(lián)系同年級其他班級共同比拼,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活動,促進學生在集體中增進班級文化的形成,并將學生獲得的獎狀或班級獎狀在班級文化宣傳角進行展示,可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對加強班級文化起到積極作用。
總之,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軟實力的體現(xiàn),一個班級一旦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及生活氛圍后,這種氛圍會積極促進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發(fā)展,并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樹立正確、樂觀的班級文化,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班級氛圍,引導學生在小事中理解并推擠班級文化的實施,讓學生更易于接受,達到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伯運.班級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影響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