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惠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農村教育改革也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許多農村語文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積極探尋各種教學方法。筆者在總結前人語文作文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了農村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希望本文能為現代教育添磚加瓦,為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農村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農村學生的作文教學更是教學的重難點。農村留守兒童比例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家庭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原因都影響了學生寫作能力,許多學生都存在寫作困難的情況。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幫助學生走出寫作困境。
一、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
1.寫作素材積累不足
盡管農村學生有許多經驗都可以用作寫作素材,但是,農村學生普遍不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素材積累不足會影響學生舉例,當學生拿到一個作文題目時,無從下手,也無法用具體的事例進行支撐,導致學生寫作質量和效率低下。
2.教師教學方法落后
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方法,給出既定的題目讓學生根據既定的題目和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思考,這些會將學生的思維局限在狹小的空間和范圍內,導致學生寫出的作文大同小異,沒有創(chuàng)新點,這種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的思想,遏制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二、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1.就地取材
農村學生有許多生活經驗都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將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事情、看到的風景運用到寫作之中。比如,教師在講六年級下冊的作文“家鄉(xiāng)的風俗”,就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一題目思考在農村有哪些風俗。比如在清明節(jié)需要去踏青,。在元宵節(jié)要守歲、逛花燈,在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掛艾草,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傳統(tǒng)習俗,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些素材,寫出自己在農村的生活經歷和令自己難以忘懷的節(jié)日習俗。又比如“心愿”,心愿就像一粒發(fā)芽的種子,它埋在土里,盡管十分渺小,最終卻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心愿,各種各樣的期待,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出自己的心愿。因為農村留守兒童多,所以許多學生的心愿都是與父母團聚。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這個題目寫出自己與父母團聚的心愿,比如“我想有個家”“我的爸爸媽媽”等。
2.加強閱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想要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加強閱讀。由于農村教學條件有限,課外書籍數量不多,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圖書讓學生大量借閱課外書籍。教師還可以設置讀書角,將課外閱讀書籍放在圖書角供學生閱讀,教師甚至可以每周五下午拿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自己根據興趣愛好閱讀課外書籍,通過大量的閱讀讓學生積累句子、詞語,并轉化為寫作素材。比如“插上科學的翅膀飛”這個寫作主題就要求學生對科幻故事做大量的積累。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科幻書籍如《三體》等,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并將閱讀到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
3.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教學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向前發(fā)展,教師應該將這些技術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尤其是對農村學生來說,多媒體技術能夠引入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充分將多媒體技術與作文課教學結合起來。比如教師在講“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作文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了解是什么讓生活更美好。比如,隨著現代技術的發(fā)展,出行變得更方便,讓人們相距遙遠的距離也能在短時間內相見,學生和父母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見到彼此,是現代技術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又比如在泥濘的雨天,陌生人遞來一把雨傘,是陌生人的善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再比如,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秋天收獲豐碩的果實,是辛勤勞作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在生活中一頓美食也會讓生活變得絢爛多姿。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飛馳的高鐵、陌生人的善良、播種和收獲的喜悅、香噴噴的美食等視頻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小美好,并從中積累素材。
4.提升學生的模仿能力
任何技能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提升學生的模仿能力,讓學生通過仿寫積累一定的素材,并在仿寫過程中將好的句子、詞語為我所用。比如,教師在講“草原”這一作文主題時就需要讓學生結合課文《草原》的內容發(fā)揮想象力,想象自己是草原上的駿馬,并寫出自己在草原上能體會到什么了。讓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回顧課文《草原》并模仿其寫作方式,寫出自己想象中的草原。在模仿之后,學生可以寫到“我是一匹草原上的駿馬,當太陽公公、大樹伯伯還在沉睡中,我就已經奔跑在綠油油的草原上,等待旭日東升,等待云朵阿姨醒來。當小朋友出來了,他們輪流騎到我的背上,我?guī)е麄冊诓菰巷w馳,讓她們迎風招展,我也感受到作為一匹駿馬的自豪與驕傲。當小朋友累了,我就帶他們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休息,我?guī)麄兊角宄旱暮舆呮覒?,他們用甘甜清涼的泉水給我洗澡,我回報他們甜蜜一吻,我們在惠風和暢的日子里盡情地享受著草原的美妙。”
5.點明主題,把握文章結構
眾所周知,一篇好的作文應該是主體突出,篇章結構合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教學生寫作方法,注重作文的開頭,結尾,中間段落,以及如何通過中間重點段落點明主題,做到首尾呼應。如,在作文開頭寫到,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qū),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可以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作為結尾呼應。
三、結語
由于農村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不夠等,致使農村語文教學面臨著許多困境,尤其是作文教學,其問題更加突出。這些問題涉及到各個方面,比如寫作素材積累不足、教師教學方法不正確的問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根據農村的特色讓學生就地取材,也要注重加強學生的閱讀,并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教學,教師還要提升學生的模仿能力,通過這些策略讓農村學生也能走出語文寫作的困境,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永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及對策探討[J].學周刊,2021(03):101-102.
[2]蘭松菊.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散文百家,2020(0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