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文
摘 要:以“生本理念”開展國學教學,要以豐富多樣的教育教學技能在學生心中播撒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讓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關鍵詞:“生本理念”;國學教育;運用
國學,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引導學生從小學習國學,提高學生民族文化素養(yǎng)及傳承發(fā)展能力極為重要。因此在國學教育中應切實踐行“生本理念”。下面談談具體措施。
一、教學目標層級化
國學教學總體目標是通過對國學經典的學習,規(guī)范學生言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小學國學教學目標分為六個維度:識字寫字、誦讀品讀、文義理解、知識積累、聯(lián)系實際、文化感悟。六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不同年級的不同要求。
一、二年級學生以誦讀為主,其他目標為輔,其中,識字要求是只識不寫,為誦讀服務,知識理解點少而淺,突出趣味性,文義理解、文化感悟在誦讀中有所點撥即可,注重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三、四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語言文字基礎和理解能力,在教學目標上要以誦讀、知識積累和適度理解為主,其他目標為輔,誦讀仍是重中之重,文義理解要與誦讀結合起來,注意行為規(guī)范的糾正。五、六年級學生已有了較強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知識結構,在教學目標上要在誦讀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適當偏向對意義的理解和對精神價值的感悟。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將書面知識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的能力??蛇m當將文義理解與文化感悟結合起來,從教材的選文中理解經典的內涵,感悟相應的文化命題。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
1.經典品讀法
唯美的國學內容要引導學生品讀。如杜甫的《絕句》具有典型性:首先辭采華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的能力。詩中“黃、翠、白、青”四種色彩極為協(xié)調,再加上滿眼的白雪,構成了一幅以白色為基調,青色次之,黃、翠點染其中精美絕倫的色彩風景畫。其次貼近生活利于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梢龑W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對詩歌的感受,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再次詩中有畫,素彩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2.演繹學習法
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教學輔助,能將模糊、抽象的知識進行傳達,使之具體化、直觀化、形象化。如《三字經》“勤學習”中仲尼師項橐的故事,通過視頻中孔子謙虛好學的生動形象,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進行模仿演繹,很好地理解了“古圣賢尚勤學”的品德,從而以圣賢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如模仿京劇中的人物關云長的言行,感受其義薄云天的情懷。
3.故事引導法
用故事來指導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在說、講、演的過程中應用國學故事和典籍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從而增進對國學的理解。如《孟子》“浩然正氣”章節(jié)中可以引用宋代文天祥舍生取義的故事、漢代蘇武牧羊操持節(jié)義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4.內容呼應法
學科之間可相互整合,將國學內容和語文課或思品課內容整合起來,如語文課文《將相和》和國學課文《千字文》中的“上和下睦”內容呼應。這種教學方法使豐富的學習資源得到立體呈現(xiàn),使課堂學習內容可以做到相互補充,相互生化,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5.合作展示法
一切認識都在于經驗與思考的結合。課前學生查找資料,課中學生展示并講解學習內容。如《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學習中,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思考“為什么說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在小組研究討論后,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學習成果的展示。
6.詩書畫創(chuàng)意法
唯美的國學內容可以通過詩書畫的形式來體現(xiàn),如杜甫的《絕句》中,前三句有明確的色彩內容,最后一句沒有色彩描述,可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色彩補白,可補充和完善“船”的色彩。還可以根據畫面結構需要,合理增減景物,或調整景物位置,如船的數(shù)量增減或位置變化等。學生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詩中內容的過程。
三、教學模式滲透化
1.實踐—體驗式:引導學生按照“活動—體驗—領悟—內化”的學習過程,實現(xiàn)學生的國學知識由接受向構建的飛躍。
2.問題—探究式:教師轉換角色,由原來的知識傳授者、解惑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促進者。
3.情境—陶冶式: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寓教育于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方法,表面上無形、無言、無求,實際上通過滲透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
4.展示—欣賞式:教育是“動心”的藝術,只有撥動學生的心弦,才能奏出輝煌的樂章。把學生的國學作品進行采集、整合成“課程資源庫”,上傳到校園網、文化墻,師生在欣賞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以“生本理念”開展國學教學,讓國學經典在學生的知識結構及思想理念中生根發(fā)芽,從而演變成言行規(guī)范和文化習慣,在學生心中播撒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讓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