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幼容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信息技術在人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電腦要從娃娃抓起!”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了,從小學習信息技術刻不容緩。因此,如何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成了信息技術老師必須解決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打好基礎,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各類人才奠定基礎。但在大力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也成了我們一線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技術學科不受重視
首先,學校不重視。由于不在統(tǒng)考范圍內,信息技術學科在所有教學科目中的地位相對較低,遠遠比不上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甚至經常被其他活動“占用”。還有部分小學存在以下現象:學校連一個專職的信息技術老師都沒有,都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來兼任的,而且部分老師日常還需要參加學校的一些輔助性工作,如課件制作、攝影攝像、設備管理、學校網絡管理等,特別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很多日常信息的報送及學校各方面的管理都需要電腦操作相對比較熟練的老師擔任,這就造成了信息技術老師身兼數職,無法專心地進行教學活動。
其次,學生不重視。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還停留在玩游戲這個層面上,對該掌握的知識一知半解,回家家長一般是禁止玩電腦,因此,一個學期下來,班級中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的學生寥寥無幾。
2.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調
“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大部分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往往是老師先花點時間將學生要學習的內容講解并演示一遍,然后讓學生跟著操作一遍,學生只是機械地跟著老師做,而失去了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在這樣的“灌輸”下,信息技術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逐漸對它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厭倦、排斥的心理,這樣課堂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了。
3.設備問題
大部分學校電腦室的電腦雖然可以保證學生一人一機,但是由于電腦使用率過高,再加上部分學生不懂正確使用,電腦老化過快,經常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光顧著給學生解決電腦問題就無法兼顧給學生答疑解惑了,甚至有些學生只能跟其他同學共用一臺電腦,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解決信息技術課堂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1.提高學校所有人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
人們對某些事不重視,往往源于認識不夠。首先,學校領導必須有與時俱進的觀念,提高對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其次,信息技術老師應專職化,不要讓其他學科老師來兼任,畢竟信息技術學科專業(yè)性、實踐性比較強。再次,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工作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對于一些輔助性工作不能兼顧就不兼顧,確保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工作中。最后,學校多舉辦與信息技術學科有關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興趣。
現代教學方式的引入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首先,微視頻的使用。教師可以將本課的學習內容利用錄播軟件制作成微視頻發(fā)給學生,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來解決。其次,用手機或其他錄像設備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優(yōu)秀的操作拍下來,然后在課堂中及時地展示給全部學生來幫忙發(fā)現問題或者借鑒。
分層教學,使學生都學有所成。我們設計教學任務時既要有適合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淺層次任務,讓他們盡快縮短與其他同學的差距;也要有適合優(yōu)生的更深層次的任務,讓他們深入研究。這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使每名學生的潛力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3.做好電腦室硬件設備及軟件的維護
電腦設備如果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將會直接影響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信息技術老師,在上課前我們必須保證電腦設備能正常使用,所以,適時、有效地維護是必要的。首先,學校在沒有專門的維修人員配備的情況下可以外包給專業(yè)的公司定期維護,確保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可以順利地開展。其次,教師要教育好學生愛護電腦設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現狀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淀形成的,需要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的不懈努力來完成,需要我們提高認識,不斷充實自己,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使信息技術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