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多層螺旋CT和DR對急腹癥-胃腸道的診斷結果,并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之間所接收和治療的疑似急腹癥-胃腸道的患者共44例,按隨機法分為兩組,每組各22例,分別為CT組和DR組,之后以術后的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對比其診斷效果。結果:經(jīng)過對比得知,以術后的病理結果為金標準,CT組的準確率明顯高于DR組,(P<0.05)。結論:對于急腹癥-胃腸道的患者使用多層螺旋CT的診斷效果更好,準確度較高,可以有效的辨別病因類型,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多層螺旋CT;DR;急腹癥-胃腸道
急腹癥是臨床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其中胃腸道穿孔是急腹癥中最為常見。急腹癥-胃腸道疾病是一種發(fā)病率高、進展快、并發(fā)癥多的疾病[1]。如果延誤治療,會影響預后。傳統(tǒng)的DR檢查方法在對于急腹癥相關疾病的診斷中,有著較高的漏診誤診狀況。盡管近年來CT的引入,主要是其在多層螺旋CT(MSCT)領域的開始普及,MSCT對于x線檢查中未發(fā)現(xiàn)或懷疑的急腹癥患者是一種更有效的干預手段,應綜合考慮MSCT在急腹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和作用[2]。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主要研究了MSCT和DR對于急腹癥-胃腸道的診斷結果,對其結果進行了對比和分析?,F(xiàn)將具體內(nèi)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之間所接收和治療的疑似急腹癥-胃腸道的患者共44例,按隨機法分為兩組,每組各22例,分別為CT組和DR組。其中CT組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為(41.06±3.16)歲,從發(fā)病到進行檢查的平均時間為(2.44±0.11)小時。DR組男性1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為(42.01±2.91)歲,從發(fā)病到進行檢查的平均時間為(2.39±0.15)小時。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DR組采用DR診斷方法:以X線機為儀器,要求患者采取站立位進行X線透視,掃描整個腹部,重點觀察患者疼痛、壓痛及肝脾區(qū)。如果腹壁或中膜與氣囊相連,應告知患者如何移動,并應檢查檢查傷口的移動情況,指出腹壁和腸壁腫脹,并徹底檢查是否有游離氣體跡象。
CT組采用MSCT診斷:首先進行平掃,患者仰臥位,橫截面掃描,范圍為膈頂?shù)綈u骨聯(lián)合面,參數(shù)如下:電流為280mA,電壓為120kV,層厚、層距設5mm,球管轉速設置為1.33r/s,螺距設置為0.938。在進行增強掃描前,以3ml/s的流速經(jīng)肘靜脈注射100ml的鳳露胺(60%),注入30ml生理鹽水。范圍為膈頂?shù)綈u骨聯(lián)合面,電流為280mA,電壓為120kV,層厚設5mm,管速為2r/s,節(jié)距為1.375。動脈期注射后20-30s,靜脈期60-80s,延遲期100-120s。顯示動態(tài)橫斷面圖,跟蹤腸道實際運動,確定其具體病變部位。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患者的具體病變部位,其中主要包括:十二指腸球部前臂、胃竇前臂以及胃小彎前臂。
②對比兩組診斷的準確率,主要以術后的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診斷準確率=(真陰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檢驗方法對病變部位的檢出率,經(jīng)過對比的得知,CT組和DR組對于具體的病變部位的檢出率,沒有明顯差異,(P>0.05)。詳情見下表1:
2.2對比兩組檢驗方法的診斷效果,經(jīng)過對比得知,以術后的病理檢驗結果為金標準,CT組診斷的準確度明顯優(yōu)于DR組,(P<0.05)。詳情見下表2:
3討論
急腹癥-胃腸道中,胃腸道炎癥、潰瘍和創(chuàng)傷為致病因素、胃腸氣表現(xiàn)或內(nèi)容物溢出腹腔,可引起腹膜炎等疾病。其病狀為上半身疼痛;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肌肉壓迫和腹痛等傷害。不能與急性胰腺炎或闌尾炎鑒別。X射線是一種常見的診斷技術,但圖像質(zhì)量較差,失真較大。MSCT作為一種新的診斷技術,在全面檢查胃的結構和病變方面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其檢查標志是:①脂肪間隙模糊,散布在分布小泡影。②管壁的特性發(fā)生了變化,邊界模糊。③病變周圍有軟組織腫塊。④腹腔滲出,出現(xiàn)局部腹腔感染及腹膜炎表現(xiàn)。⑤腹腔或膈下游離氣體[3]。
DR是診斷本病的另一種技術,其特點是無創(chuàng)性和操作簡單。癥狀:①膈下伴隨游離氣。②存在液氣平面或橫膈膜平面的抬高度。③腹腔或膈下有游離氣體是該病的重要標志。但DR對癥狀不明顯的急腹癥診斷率低,特異性差,其中MSCT能定性、定位診斷,誤診率低[4]。
根據(jù)本文研究結果所示,CT組與DR組的檢出率沒有明顯差異,但CT組的檢驗準確度明顯高于DR組,(P<0.05)。這說明兩種方法均可對急腹癥-胃腸道進行檢驗,但其中使用MSCT準確度更高。
綜上所述,DR和CT是急腹癥胃腸道穿孔不可缺少的檢查手段,對急腹癥胃腸道穿孔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另一方面,MSCT通過薄層重建的多維觀察,能清晰顯示腹腔內(nèi)臟器與周圍組織的毗鄰關系,對癥狀不典型、穿刺孔小、出血少和是否存在膈下游離氣體的病例,能提供準確的、強有力的診斷依據(jù)。
參考文獻:
[1]郭勇. 多層螺旋 CT與 DR 對急腹癥-胃腸道的診斷結果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9,3(.17):183-184.
[2]趙建軍.. 多層螺旋 CT與 DR診斷急腹癥-胃腸道的價值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60).
[3]李春旭.. 多層螺旋CT 及DR 檢查在急腹癥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探討[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21):107-109.
[4]楊智美. 多層螺旋CT與DR在急腹癥-胃腸道穿孔中診斷價值的對比分析[J]. 醫(yī)藥與保健,2014,2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