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
根據(jù)課程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在每一類教材的課題后面都設有開拓性的思考小問題,這是教材創(chuàng)新的部分,一般被稱為“拓展空間”。通過引入與課題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是理解型“拓展空間”的主要特點。由于位置設置較靠后,也并非考試的主要內容,“拓展空間”經(jīng)常會被教師和學生忽略,很難發(fā)揮其拓展性功能,需要得到教師的進一步重視。
理解型“拓展空間”是通過實際情況將難以理解的內容與普通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力。理解型“拓展空間”的設置可以有效地傳達課程主題,將難以觸及的知識點融入實際生活,輔助課程內容的講解,可以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通過理解型“拓展空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問題展開設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學習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大量的思考對學生提高實踐探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道德培養(yǎng)也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部分,將“拓展空間”和道德踐行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理解型“拓展空間”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
在教學過程中“拓展空間”常被設置在課本靠后的位置,一般用相異于課本主體內容的字體標注,這樣給學生一種不重要、無需學習思考的想法,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常設的簡單日常問題也很少被解答思考。另外,“拓展空間”不是考試的主要內容,在應試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傳授考試知識點而忽略“拓展空間”的教學。除此之外,課下各種興趣班占據(jù)了學生較多的課余時間,家長不重視學生對課本最后的“拓展空間”的思考,使得學生很少主動思考內容。所以理解型“拓展空間”很少受到教學的重視,其積極意義很難充分實現(xiàn)。
二、道德踐行能力的重要性
1.規(guī)范社會準則,營造和諧社會
道德和法律都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部分。道德可以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制約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及時糾正錯誤行為。無論是孩童還是成年人都離不開道德和法律的制約。社會需要秩序,沒有秩序就沒有安穩(wěn)的生活,只有社會和諧才能促進人們進一步發(fā)展,人們才有安穩(wěn)的環(huán)境提高自我、享受生活。因此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格外重要。
2.培養(yǎng)實踐能力,積極融入社會
道德踐行能力不僅局限于知識層面,能力不是只簡單了解概念就可以提高的,還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如果每個人都是陳述道德的重要性,而不付諸實踐,整個社會將會缺乏人情味,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將很難感受到和諧交流的快樂。
3.形成完整人格,贏得社會尊重
現(xiàn)今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思維改變,網(wǎng)絡占據(jù)人們生活的大部分,越來越多的負面信息被傳播,使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所以道德培養(yǎng)非常重要。良好的道德有利于學生形成善良有擔當?shù)男愿?,用道德和法律約束學生,使其明白善與惡,有利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的接班人,為祖國輸送高素質人才。
三、理解型“拓展空間”提高學生道德踐行能力的教學策略
1.提高教師的重視度,強化“拓展空間”教學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教師對“拓展空間”教學的重視對學生學習格外重要。大部分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往往會跟隨教師的步伐被動地學習,加之“拓展空間”的內容一般與考試聯(lián)系較小,如果教師不強制性規(guī)定閱讀思考課后“拓展空間”的問題,學生很少主動去思考。因此,教師要重視“拓展空間”的內容教學,為學生制定硬性要求,將其設在預習的主要任務中,在課堂上盡量留出部分時間供學生交流成果,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伴成長”的“拓展空間”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思考作業(yè),通過提問“我們?yōu)槭裁磳W習”“學習為自身帶來了什么改變”等開拓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拓展空間”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反思,通過課前預習作業(yè)使學生意識到道德踐行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讓拓
展空間不再只局限于被動傳輸,而是真正發(fā)揮作用,鼓勵學生做到與實際相結合,脫離課本限制,增強學生的道德踐行能力。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開展互動式教學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開闊思維,主動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策略。教師不能只是填充式地傳遞知識點,而是主動開展小組教學,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時間,借助翻轉課堂的模式將課堂的主人轉變?yōu)閷W生,減少自身固定傳授知識點的課堂占比,多通過情景展示的方式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和朋友在一起”時教師可以提出幾個關于友情的主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根據(jù)主題制作相應的情景劇或者開展演講比賽等。如情景劇制作中,學生自主分配角色,通過展示幾個朋友間的小片段,如郊游、高興、爭吵等,然后讓學生自主點題表明最終立意,這樣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設想高興時和朋友是如何相處的,爭吵時如何解決矛盾。通過最普通的小片段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待人的禮貌。親身演繹的知識點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還可以形成團結合作的班級氛圍,更可以啟發(fā)學生正視自身的友誼,提高學生的道德踐行能力。
3.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社會體驗活動
拓展空間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簡單地理解課本內容,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思維模式改進教學方案。道德與法治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科目,對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道德思維的培養(yǎng)和實踐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學習“生活需要法律”時,教師不要單純地講解法律的重要性,枯燥的知識點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涉及法律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簡單介紹我國法律體系,借助聲、形結合立體地展示學習內容。
4.借助新媒體,拓寬學生知識面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被應用于教學領域已經(jīng)是時代趨勢,越來越多的學校借助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平臺。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網(wǎng)絡媒體將對“拓展空間”的內容的各種不同的看法集中展示,刺激學生的發(fā)散性思考。對于較難理解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引進一些與此相關的知識點視頻,降低理解的難度,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將“拓展空間”的問題做進一步的延伸,擴大學生的知識接觸面。
例如,在講述“悄悄變化的我”時,為了不讓學生的思維僅局限于“我”,教師可以通過屏幕演示尋找不同的變化,如可以是“我”的性格變化、樣貌變化,也可以是身高、體重的變化,不僅僅局限于外表的變化,還可以是心靈、思維的改變。
5.與學校文藝活動相結合,引起學生重視
“道德與法治”課本中蘊含較多的“拓展空間”內容,在教學壓力下,教師有時候很難將所有的內容都講解,也只是找典型的內容使學生討論交流,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很可能因為時間不夠就被放棄,課下因為沒有強制性的要求,大部分學生也不會再考慮。為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向學校反映,將較好的課題提取出來作為文藝表演的課題,或者建議學校開展相關主題的演講比賽,在潛移默化中增進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約束力,而且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例如,《活出生命的精彩》的內容較為簡單,就是關于學生的理想目標,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課上為了節(jié)省時間也不必做太多的解釋。但是這節(jié)課對學生自身正視未來發(fā)展具有引領作用,非常值得學生重視,也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相符,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學校每年的講座或者文藝匯演的機會,開展相應的比賽表演,使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未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結語
理解型的“拓展空間”不同于其他三種類型的拓展空間,其更側重于理解后的付諸實際。通過充分利用該形式的“拓展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道德踐行能力。“拓展空間”雖然不是考試的主要內容,但是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發(fā)散性思維模式,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此,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在教學時要注重“拓展空間”的理解討論,多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采用多種有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養(yǎng)成自主預習、思考“拓展空間”內容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邱莎.活用“拓展空間”環(huán)節(jié) 培育學生“德法素養(yǎng)”[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6):97-98.
[2]梁軍彥.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效實施拓展活動[J].山西教育(教學),2020(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