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鋒
微寫作雖然發(fā)展較早,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微寫作教學模式已走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因此研究微寫作視域中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筆者認為運用微寫作的教學模式要根據(jù)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展開,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最終拓寬學生的閱讀思路。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的重要載體之一,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互促進,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更是提高閱讀教學的核心要義,因此筆者認為應用好微寫作對推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
一、微寫作基本分類及其特征
微寫作基本分類及基本特征的研究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能深刻認識到微寫作的基本形態(tài)與特征。微寫作按照訓練文體的不同劃分為微小說、微應用、微詩歌和微散文。
(一)微寫作分類
本文主要研究微寫作對閱讀教學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按照閱讀階段的不同將微寫作劃分為以下幾類。
1.初步感知階段可進行的微寫作
該階段學生僅對文本進行了初步閱讀,因此包括的微寫作活動類型多為整體感知,主要包括閱讀導語式微寫作和概述文本式微寫作。
2.精讀文本階段可進行的微寫作
該階段包含的微寫作種類較多,且在語文教學中較為常見。例如,常在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仿寫、補寫、改寫、續(xù)寫、對文本的品析等,都可歸屬于此范圍之內。
3.拓展延伸階段可進行的微寫作
該階段旨在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拓展閱讀、積極思考,主要包括心得隨筆式微寫作、比較鑒賞式微寫作、評論式微寫作等。
(二)微寫作特征
1.篇幅短小,目標明確
微寫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微”,它不似傳統(tǒng)寫作般要求學生長篇大論,相反,它的篇幅較為短小,且并不要求像作文一樣結構完整,它可以是大作文的微縮,也可以只是片段。
2.形式靈活多樣
首先,微寫作在內容上具有多樣性,既可以針對文本進行賞析,又可以學習文章中的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技巧;其次,微寫作的體裁靈活多樣,可以是微廣告、微小說、微劇本……這些貼近生活且極具趣味性的微寫作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可以針對文本展開擴寫、仿寫、補寫……甚至還可讓學生自主為文本設計導入語、寫心得隨筆等。
3.課內完成,即時反饋
由于微寫作“微”的特性,它對篇幅要求不高、耗時較短,因此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且不會對學生造成過大的壓力。
二、中學微寫作應用策略
(一)仿寫閱讀策略
仿寫是語文教學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練習方式,它不僅僅模仿書面語言,更多還涉及文本中的內涵與思想邏輯,它要求學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把握文章寫作手法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仿照寫作,力求寫出形式上相似但具有自己思想個性的語段。
仿寫絕不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機械模仿,要想讓仿寫發(fā)揮良好的促讀作用,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注意以下幾點:其一,仿寫對外在的語言表達形式有著比較嚴格的限制,這就要求教師注意挑選合適的文本,模仿的對象必須具有典型性。其二,仿寫是一種“以新求新”的創(chuàng)造活動,動筆前需要引導學生全心潛入文本進行精讀,認真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技巧、領會其中情感,只有真正讀懂了文本,才能將其巧妙地化為己用,開啟創(chuàng)新的窗戶。
(二)科學性銜接讀寫結合
閱讀與寫作是兩個獨立卻又相互聯(lián)系的主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更應注重好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寫作價值的思考,要圍繞寫作教學的實質內涵科學化地創(chuàng)造有效銜接方式,既要強調文本閱讀的有效銜接,又要強調寫作能力的有效銜接。
例如,科學性的銜接讀寫結合要圍繞不同讀物相同的目標追求來展開,在教學《春》一課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帶領學生感受作者豐富的內心感受,然后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教材的實際內容展開寫作,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一點同樣也需要閱讀教學的融合,教師可圍繞《春》文本推薦作者其他的作品,通過其他作品的仿寫來銜接學生的寫作思維,當學生的寫作思維能有效銜接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快速提高。
總之,微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特有的教學方式,教師應重視微寫作,在實際教學中創(chuàng)新微寫作教學,依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及班級實際情況科學地運用好微寫作。
參考文獻:
[1]王正春.語文微寫作話題捕捉策略[J].文學教育(上), 2021(8):108-109.
[2]史鶴群.“微寫作”嵌入閱讀教學探索[J].中學語文,2021(2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