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惠方
◆摘? 要: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使更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理念得到大范圍的應用和普及。在學校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思路對學生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新的教學時期教師要對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更“智慧”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更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顯著降低師生教學的身心負擔。探索教學模式對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教師需要在當代教學中進行更多積極的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教學價值;應用策略
探究式教學簡單說是對傳統(tǒng)先驗式教學理念的反思,即教師的教學過程遵循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邏輯,顛倒了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規(guī)律,導致學生的記憶負擔增加,對所學內容缺乏靈活的認識,在實際應用上也存在諸多困境。對此教師應該踐行實踐出真知的教學邏輯,從實踐中促進學生自己對理論的總結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思考興趣,促使學生對知識學習建立更深刻多樣化的理解。
一、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的價值
1.增加學生的探索學習興趣。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對知識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下小學教學常備視為“啟蒙階段”。所謂啟蒙就是學生逐步對知識學習建立理性認知的過程,理解到知識學習的重要價值,進而重視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斗志和競爭心理。但小學生的“啟蒙”時間長短有所差異,更多時候學生是依靠自己的興趣和感性認知對知識進行判斷。例如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利用多樣的卡通圖畫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式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想給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和路徑,鼓勵學生自己對問題的解答進行嘗試。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保持主動學習的基本態(tài)勢,最終在長期的教學中實現對學生理性學習興趣的積極塑造。
2.幫助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學校教學絕不僅僅是教師進行的灌輸,不是學生對知識的簡單理解和背記。學校教育深受儒家教育和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有家長式的思維,以及功利化的教學認知,導致學生對學習成績出現了扭曲的認識,在學習中主動迎合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和內容,使其長遠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受到嚴重干擾。探究式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保持長遠的教書育人理念,鼓勵學生離開教師、離開預設的熟悉環(huán)境對新的知識進行自主判斷和分析,使學生對教師的迎合、依賴思想逐步降低,意識到知識學習的輕松路徑和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更高效的學習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初級解讀,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需要放在學生的學習中后期開展,在這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的基礎知識進行積極鞏固教學。
3.促進學生建立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論和思維體系。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后期,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基礎方法思維進行重新解釋,促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真正價值,并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獨立自主的思考意識和學習素養(yǎng)。例如漢字是一種工具,語文教學是加速學生掌握漢字藝術的課程。漢字也是文化的載體,其中蘊含著古人的哲思和原始智慧等。探究式教學踐行了實踐出真知的理念,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進行創(chuàng)新式的學習和分析,從多個學習路徑進行實踐探究學習,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更有效培養(yǎng)。
二、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將閱讀教學中更多的問題留給學生自己解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有多種路徑。重要的是教師要保持多樣的互動溝通思路,避免教學中對學生的“不管不顧”。
2.預習學習。首先預習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卻未能有效的執(zhí)行,導致預習學習成為一種“雞肋”課程。實際上有效的預習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多樣價值。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預習學習進行多樣化開發(fā),為學生的能力提升尋找更科學的道路。例如在課文教學前鼓勵學生對相關課文的附屬資料進行收集,如作者的經歷和背景資料進行調查等?;蚪處熆梢蕴崆邦A設一些閱讀問題,供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解決,并在課堂中進行討論分析,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理論得到驗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途徑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將預習問題留到學生的作業(yè)中,使預習教學得以更有效地開展。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前,鼓勵學生對作者的身世經歷進行調查,促進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相關詞詞句的理解。
3.課堂討論。在小學教學階段,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分攤學生個人的心理壓力以及能力不足的問題,使學生對教學問題形成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預設問題,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真實想法、語言知識對問題進行多元化的討論和解答,使學生彼此的觀點互相吸收和利用,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析:中國雄于地球,這句話該如何理解,以此促進學生對時代潮流發(fā)展的深刻反思和認識。
4.保持人本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知識內容對學生的吸引,教師的課堂表現更能對學生的潛意識造成影響,使學生對課堂學習保持多樣化的態(tài)度。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踐行人本理念,保持自身表里如一、謹言慎行的基礎形象,保安公平、分層分組教學策略。利用自己熱情的演講風格,多樣的肢體動作等,對學生的潛意識施加更積極的影響,使學生忘掉心理的壓力和疑慮,對教師的課堂交流和討論形成更積極的配合。
三、結束語
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轉化傳統(tǒng)教學中的基本思路,具有較高的可操作,但也存在著不小的挑戰(zhàn)。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本質進行充分研究,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驚醒設計,使語文課堂教學有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菊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3(01):86-87.
[2]田仁衛(wèi).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發(fā)現:教育版,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