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葉
摘 要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和提升課程育人質量的有效途徑,對加強各類課程知識傳授和價值指引相統(tǒng)一的教育功能,提升教師育人水平以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意義重大。本文通過開展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課程思政現(xiàn)狀,并進行分析研判,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課程思政 問卷調查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08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LI Yeye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It also can better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unifying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value guidance, better strengthen teachers' educational ability, and better guide student to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By analyzing the questionnaires, we want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ind some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i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作出重要指示,同時指出:“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盵1]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高校應努力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將立德樹人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
1 高校課程思政的意義
1.1重要性
開展課程思政能夠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機活力,更全面地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在課前、課中、課后全學程貫徹思政元素,積極發(fā)揮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2必要性
開展課程思政能夠有效地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體現(xiàn)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確保育人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這既是高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必然要求,是教學觀、課程觀變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深層次挖掘課程內涵和價值,完善高校育人體系的重要途徑。
1.3緊迫性
大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思想上、心理上和情感上都容易產生波動,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正確引導。同時,為保證課程育人效果,需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解決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其他專業(yè)教學銜接不夠、共振不足等現(xiàn)象。[2]
2 問卷調查情況
本研究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面向3所高校的師生開展問卷調查,共計回收問卷4061份,均為有效問卷。其中教師問卷回收389份,含從教2年以下的50人,2-5年的68人,5-10年的78人,10年以上的193人;學生問卷回收3672份。
2.1 教師問卷反饋情況
(1)對課程思政的總體認識情況:選擇很了解,有過專門研究的43人,占11.05%;比較了解的163人,占41.90%;有一定了解,但不多的170人,占43.70%;不了解的13人,占3.34%。認為課程思政非常重要的247人,占63.50%;認為比較重要的127人,占32.65%;認為不太重要的9人,占2.31%;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的2人,占0.51%;認為無所謂的4人,占1.03%。
(2)認為課程思政對學生成長的作用方面,選擇幫助很大的236人,占60.67%;有一定幫助的135人,占34.70%;幫助不太大的6人,占1.54%;沒有任何幫助的0人;很難說,因人而異的12人,占3.08%。
(3)參加課程思政相關會議和培訓的情況:近三年參加過教研室的課程思政會議或培訓的186人次,占26.42%;參加過二級學院課程思政會議或培訓的235人次,占33.38%;參加過校級層面課程思政會議或培訓的144人次,占20.45%;參加過省市級層面的課程思政會議或培訓的34人次,占4.83%;參加過全國的課程思政會議或培訓的32人次,占4.55%;沒參加過課程思政相關會議或培訓的73人次,占10.37%。
(4)認為課堂思政有效的教學方式有哪些:選擇老師為主導的講授式教學的241人次,占16.94%;專題式教學的244人次,占17.15%;討論式教學的307人次,占21.57%;情景模擬式教學的261人次,占18.34%;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326人次,占22.91%;其他的44人次,占3.09%。
(5)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最需要獲得哪些幫助:選擇融入課程的思政元素的挖掘研討或指導的313人次,占20.98%;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的學習及研討的294人次,占19.71%;參加課程思政相關會議或培訓的222人次,占14.88%;現(xiàn)場觀摩優(yōu)秀示范課的教學過程的286人次,占19.17%;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培訓的163人次,占10.92%;獲得專項經費支持的193人次,占12.94%;其他的21人次,占1.41%。
(6)對課程思政有什么顧慮:選擇教學時間有限的218人次,占26.91%;教師精力有限的215人次,占26.54%;說教并不能解決問題的210人次,占25.93%;不太能夠把握德育教育的精準性和科學性的167人次,占20.62%。
(7)認為課程思政以什么方式進行考核比較合適:選擇學生互評的229人次,占26.44%;心得、日志、報告的237人次,占27.37%;課堂觀察記錄的255人次,占29.45%;相關量表測量的145人次,占16.74%。
(8)認為學??梢詾橥七M課程思政工作做哪些支撐和服務:選擇專題研究立項的285人次,占21.28%;優(yōu)秀案例評選的319人次,占23.82%;示范課程選拔、推廣的292人次,占21.81%;專題研討會、報告會的236人次,占17.63%;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的169人次,占12.62%;其他的38人次,占2.84%。
(9)關于本人目前的授課中是否有意識的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選擇經常融入的217人,占55.78%;偶爾融入的166人,占42.67%;完全沒有的6人,占1.54%。
(10)關于本人目前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方式是:選擇潤物細無聲,結合專業(yè)知識點自然融入的330人,占84.83%;不能自然融入,為了完成硬性規(guī)定的19人,占4.88%;一帶而過,無深入展開的32人,占8.23%;無任何頭緒,不知如何開展的8人,占2.06%。
(11)在課程思政實施中遇到的困難:選擇課程本身難以挖掘思政元素的191人次,占25.67%;教學過程中難以找到切入點的196人次,占26.34%;缺乏相關的授課經驗和技巧的173人次,占23.25%;思政教育的經驗和能力不足的184人次,占24.73%。
(12)認為哪方面有助于開展課程思政:選擇學校重視,不斷督促推進的239人次,占15.65%;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實施細則的233人次,占15.26%;加強宣傳引導,使課程思政入腦入心的237人次,占15.52%;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培訓的194人次,占12.70%;加強課程思政相關的培訓和指導的210人次,占13.75%;相關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的235人次,占15.39%;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標準的179人次,占11.72%。
(13)認為課程思政內容占多大比例比較合適:選擇10%以下的134人,占34.45%;11%-20%的173人,占44.47%;21%-30%的70人,占17.99%;31%-40%的12人,占3.08%。
(14)認為課程思政采用哪種方式比較好:選擇每次課開始時先講一些思政內容,然后再講專業(yè)課程內容的25人,占6.43%;結合專業(yè)課程具體知識點或案例穿插性地講授思政內容的338人,占86.89%;每次課講授結束前,結合課程知識點講授一些思政內容的20人,占5.14%;其他的6人,占1.54%。
(15)認為實施課程思政的重點是:選擇學校重視,加強頂層設計的236人次,占15.56%;教學管理人員實施督促推進的142人次,占9.36%;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的301人次,占19.84%;開發(fā)適合的教材的171人次,占11.27%;在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277人次,占18.26%;改革教學方法的164人次,占10.81%;建立相應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的104人次,占6.86%;健全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的122人次,占8.04%。
2.2 學生問卷反饋情況
(1)關于是否能夠區(qū)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兩個概念:能夠區(qū)分的838人,占22.82%;不能區(qū)分的1093人,占29.77%;大概能理解一點的1741人,占47.41%。
(2)關于思政教育內容進入非思政課程的必要性如何:認為非常有必要的774人,占21.08%;有必要的2062人,占56.15%;無所謂的601人,占16.37%;沒有必要的235人,占6.40%。
(3)認為課程思政可以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認為有助于形成正確的“三觀”的3439人次,占27.93%;認為有助于提升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3291人次,占26.73%;認為有助于增強職業(yè)信心的2783人次,占22.60%;認為有助于培養(yǎng)哲學思維的2801人次,占22.75%。
(4)是否喜歡老師在非思政課程中講授思政內容:選擇非常喜歡的937人,占25.52%;選擇還可以的2552人,占69.50%;選擇不太喜歡的183人,占4.98%。
(5)認為非思政課程的思政教育效果如何:選擇效果明顯的1038人,占28.27%;選擇效果一般的2490人,占67.81%;選擇沒有效果的144人,占3.92%。
3 調查問卷分析研判
3.1關于認識程度
教師中對課程思政有一定了解及以上程度的占96.66%,學生中對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兩個概念有一定理解及能夠區(qū)分的占70.23%。問卷反饋,師生對課程思政認識和了解比較到位。
3.2關于重視程度
教師中認為課程思政非常重要、比較重要的高達96.15%,學生中認為思政教育內容進入非思政課程非常有必要、有必要的占77.23%。問卷反饋,師生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較高。
3.3關于接受程度
教師在授課中有意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達到98.46%,學生中喜歡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占95.02%。問卷反饋,師生對課程思政的參與意識和接受程度都非常高。
3.4關于實施情況
教師反映“選擇課程本身難以挖掘思政元素、教學過程中難以找到切入點、缺乏相關的授課經驗和技巧以及思政教育經驗和能力不足”的均達到23%以上。同時,對課程思政存在的顧慮方面,選擇不太能夠把握德育教育的精準性和科學性的均達到占20.62%??梢娫诮處煾叨戎匾曇约胺e極參與課程思政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現(xiàn)實困難,亟待整合多方力量,進行系統(tǒng)培訓和指導,幫助教師提升能力和技巧。
4 對策建議
4.1明確職責,積極部署
縱向構建校、二級學院(系部)、教研室同向發(fā)力的職責體系,橫向搭建全校各職能處室、學院協(xié)同發(fā)力的職責體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聯(lián)動效應。明確部門和個人的具體分工,加強履職情況督查。通過教研室主任會、教學工作例會、教職工大會、黨總支政治理論學習、課程思政專題教研活動等多種會議與主題活動的形式,宣講課程思政的意義及要求,布置、強調課程思政工作,領學相關會議精神及綱領性文件,落實課程思政建設步驟和安排。
4.2加強培訓,提升能力
一是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從課程思政育人理念和育人自覺上切實增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對教師進行課程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方面的培訓,讓教師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做到潛移默化、言傳身教。二是加強指導,培養(yǎng)能力。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專題講座、示范課教學觀摩、教師教學競賽等方式,提高教師挖掘課程本身的知識內容與其中蘊含的思政育人素材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引導教師學習網絡平臺、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方式,進而更好地讓多元化教育方式與課程思政理論教學相結合,提升其教學水平和能力。[3]
4.3加強督查,以督促建
制定考核評估體系,通過專家聽課、同行聽課、學生座談等方式,深入了解課程思政立項課程及其他課程開展思政情況。通過督查課程大綱擬定、教案撰寫、課程教學實施等內容,了解落實課程育人情況,全方位摸排課堂教學中可能存在的政治問題,并及時通報,督促改進。通過“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建設原則,從一節(jié)課到一章課程再到一門課程的教學設計,不斷提高課程建設質量。
4.4積極創(chuàng)新,豐富方式
各教學單位可以立足學院專業(yè)課程實際,發(fā)揮優(yōu)勢,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將課程思政延伸到課外。如舉辦主題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提高學生文化自信;開展系列志愿者活動,提高學生奉獻意識;利用易班、學院官網官微等線上平臺開展網絡育人活動等。
將思政元素“無痕”地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是課程思政的應然樣式。面對新時代新要求,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還需要繼續(xù)探索、深化和完善,以滿足“三全育人”的要求,構建大思政格局,讓“課程思政”成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內驅動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EB/OL].(2016-12-09)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
[2] 趙浚,陳美琳.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檢視[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41(01):3.
[3] 陳淑芬.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7(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