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梓
【摘? 要】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受生長環(huán)境和個人身心發(fā)展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存在一定區(qū)別的,從孔子到現(xiàn)在都在提倡因材施教,只有將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進行教學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健康長遠發(fā)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還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層次教學法的提出滿足當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教師應該深入思考怎樣更好地將層次教學法落實在小學閱讀教學中。
【關鍵詞】層次教學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9-0098-03
【Abstract】Students are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affected by the growth environment and pers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From Confucius to the present,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has been advocated. Only by teaching students a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can students b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analysis abilities, and also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their own education methods, and the level of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think deeply about how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level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Keywords】Level teaching method;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一、深入研究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將學生進行分層
層次教學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學生進行分層,這種分層并不是簡單地按照學生的年齡或者當時的學習成績就進行分層的,而是需要教師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分層,首先需要教師制定明確的分層教學標準,首先是從學生整體的語文閱讀綜合理解能力入手,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小測驗對學生進行評測,確定當前學生的能力和潛力。其次是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進行研究,如部分學生可能當時的學習能力不足,但是課堂學習足夠活躍認真,俗話說“勤能補拙”,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會有所上升。但是部分學生當時的語文素養(yǎng)較高,但是課堂學習時偷懶耍滑,不認真,再好的基礎都很容易崩塌。最后就是與學生深入溝通了解其對語文教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興趣更是尤為重要。綜合上述的標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按照A、B、C三個層次對學生進行歸類,A層次是學習能力強,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都較強的學生。B組織學習能力一般或者較弱,但是自主能力較強,學習興趣較高的學生。C層次是學習能力較弱、學習興趣不高,自主性也不高的學生。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如,在將學生按照原有的分層標準進行分層教學時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表現(xiàn)并不能滿足自己層次的需求或者強于本層次的要求,教師就可以進行適時的調(diào)整,將學生放在符合其發(fā)展的層次上,這樣教學才會更具備針對性,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小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內(nèi)容時才會產(chǎn)生學習興趣而非抵觸心理。
二、設計分層目標,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發(fā)展方向
既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采取層次教學,對學生進行了科學的分層,那么每一節(jié)課的語文教學目標也應該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不能制定一個教學目標就讓全體學生全部完成,這樣教學效果必然不好,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所在層次的標準要求學生,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降低對閱讀學習的恐懼和無力感,也能讓小學生從完成教學目標的成就中獲得滿足感,有利于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穩(wěn)定教師的教學情緒,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若是制定過高的目標,并且要去學生都要在課堂學習中完成教師設計的目標,那么當學生難以完成教師的要求時教師就很容易生氣、發(fā)怒,情緒不穩(wěn)定會讓課堂學習氛圍變得沉悶,更不利于教師進行教學,而且教師的情緒的不穩(wěn)定會讓小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恐懼感,從而不敢回答問題,那么就更不會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教師也很難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閱讀理解能力也很難得到提升。相反教師制定不分層教學目標,那么不同層次學生都有適合自己層次的學習目標,只要完成自己的目標就算是教學成功,此時學生的壓力下降,教師的壓力也跟著得到減輕,教師的情緒機會更加積極和陽光,學生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例如,進行《觀潮》的教學中,本章主要需要學生完成三點學習目標,一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根據(jù)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xiàn)”“齊頭并進”等重點詞語的含義。二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初步學會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后的順序進行分段。三是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到自然之壯美。教師在將學生進行分層后也需要按照學生的層次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對于A層次的學生盡可能讓其完成這三個教學目標。對于B層次的學生則是主攻前兩個層次教學目標。對于C層次的學生則需要學生完成第一個的全部教學目標,完成第二個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背誦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檢驗不同層次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以此讓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
三、設計分層問題,充分培養(yǎng)每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也是層次教學法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難點之一,這很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與理解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與思考的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授的都是學習方法,是需要學生通過充分思考將知識內(nèi)化于心,成為其自身學習能力的一部分。采取層次教學法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思考,更有利于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各項能力的目標。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分層問題來落實層次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安粚W不成,不問不知”,利用問題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教師要想分層問題更加合理,需要深入研究閱讀內(nèi)容,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層次設計符合學生層次的問題。
以《紙的發(fā)明》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為C層次的學生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像是在導入這一部分提出“知道我們現(xiàn)在用的紙是誰發(fā)明的?對紙有哪些了解?”然后對于其他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較為困難的問題像是在閱讀完課文后讓A層次的學生回答問題“請你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而針對B層次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在分段教學時提出問題“請你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最后再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讓全體學生思考文章的主要脈絡,然后選擇A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在進行最后總結(jié)時可以以C層次的學生為主,提出問題“學習完本節(jié)課后請回答紙是誰發(fā)明的?這一發(fā)明有什么重大意義?”
四、設計分層練習,以學生為主體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
練習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方法的重要途徑,而且語文閱讀主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僅依靠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充足也很難讓此項學習能力有所提升,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也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也將練習進行分層,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利。為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層次設計分層練習,像是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完整的閱讀練習,要求A層次的學生將全部的問題回答完畢,要求B層次的學生必須完成前面基礎知識問題,嘗試完成后面的情感拔高題。而對于C層次的學生則要求學生將基礎知識問題回答明白即可。這樣既能夠保證練習的完成度,也能夠、讓學生得到適合自己能力的練習,對于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方法也就更加有效。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層次教學法對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有促進作用,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大班教學的有效體現(xiàn),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層次教學法的作用,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首先就是對學生進行分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層次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教師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其次是目標分層,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發(fā)展方向,能夠減少拔苗助長的可能性。再次是教學方法要分層,教師可以設計分層問題,讓學生都能夠充分的思考。最后是分層練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閱讀的積極性。
注:本文為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層次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4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于躍俠.層次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8(27).
[2]于海霞.踐行多元閱讀為學生個性化體悟保駕護航探討[J].成才之路,2017(01).
[3]楊泉良.閱讀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及在教學過程中的融合[J].語文教學通訊,2015(11).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