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玲
摘要:當今全球一體化,國際交流越來越普遍。中國高度的外向型經濟模式,決定了中國人將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到全球事務中。未來,國際視野和國家勝任力將成為培養(yǎng)國際人才的基本能力。國際化的人才,是未來最為緊缺的人才。學習英語就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走向國際,作為教師有必要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策略,更新觀念,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拓眼界,擁有良好的國際視野。
關鍵詞:初中;英語; 國際視野
一、引言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拓展交際能力,外語教師需要首先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其次要在培養(yǎng)學生看世界的眼光、全球化的思維方式上多下功夫,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夠成為站在國際舞臺上的優(yōu)秀人才。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滲透國際視野,并通過語言的影響不斷提高學生的國際交際能力。
二、立足教材,深入挖掘
教材是最有效的學習資料,中學英語教師首先應立足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相關因素,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的有效性,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站在全球化的戰(zhàn)略高度看待問題,擁有國際視野,樹立教育國際化觀念。中學英語教師應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有強烈的中國優(yōu)秀文化認同感,在課堂上力求用更加地道的英語授課,在重視中國文化的同時,能夠滲透外國文化,通過語言感染學生。教師要“吃”透新課標,在其指導下認真研究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發(fā)現和使用相應的教材主題,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以教材主題的編排為線索,讓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培養(yǎng)國際意識。英語人教版教材所涉及的主題范圍較廣,包括衣食住行、友誼、語言、節(jié)日、名人、文物古跡、動物保護、文化、新聞等,這些主題都有助于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進學生對祖國文化和別國 (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例如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Section B 2b中的文章就講述了身處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在端午節(jié)當天的活動,通過文化的對比強調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對祖國和家人的思念,也簡單初步地樹立了國際意識。
三、激發(fā)對知識的渴望,增強學習的自我意識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也是培養(yǎng)國際視野的必要條件。教師應教育學生積極思考,闡述思想,進行英語對話,練習口語,學習基本的英語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并達到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挖掘對知識的渴望,調動學生的思維熱情,提高思維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注重國際視野的滲透,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增加交際主動性,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整體,并模擬圍繞語言情境片段的交流信息,使學生能夠自由、快樂地了解國際動向。例如,教師可以在造句、舉例時適當使用與國際事務緊密相關的實例,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國際視野,不但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意猶未盡的學生在課后也會有意識地自主學習,自我完善國際視野的培養(yǎng)。
四、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跨文化意識
現代美國語言學家克蘭斯基認為:“語言教學即文化教學”。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助于英語的理解和運用,有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要走進世界,世界也要走進中國,學外語就是為了促進這種相互的交流。中學英語課堂應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和國際化氛圍,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更容易逐步形成祖國意識和國際化視野。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將教學內容與情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在更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理解和運用語言材料,體會不同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文化取向等差異。通過觀察和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看待和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拓寬自己的思維方式,使自己以更寬廣的胸懷面對現實、面對世界,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五、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
“沒有信息就沒有教育的發(fā)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加知識積累、擴展國際視野的有效途徑。中學英語教師可以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廣泛收集教學素材,并對這些資源和信息進行反復研究、比對、過濾、整合,總結出適合中學英語教學要求和學生特點的教學課件,培養(yǎng)國際視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多媒體的廣泛性和開闊性更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走進世界、了解世界、立足世界。
六、開展課外活動,拓寬國際視野
世界每天都變化,只有樹立國際意識,學會遵守國際規(guī)則,并用宏觀的意識、發(fā)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世界,才能更好地吸收人類長久以來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教師需要關注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多領域動向,并將國際視野融入到實際教學中,課堂的時間非常有限,開展課外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進一步為教學服務。例如很多學校開設興趣班--模擬聯合國,就能在模擬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參與各種國際事務,提高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運用能力,有效地培養(yǎng)國際視野。
七、總結
國際視野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積累,也需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外語教師可以開展各種活動,圍繞增強國際意識的培養(yǎng)目標進行有意識的策劃和設計教學內容。關注時事熱點,培養(yǎng)學生多留意目前正在發(fā)展變化的世界形勢。針對國際重大事件、突發(fā)事件,可以和學生共同探討,幫助學生科學判斷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引導中學生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進步發(fā)展的趨勢,逐漸學會妥善處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各種復雜問題和不確定因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
參考文獻
[1]李航波, 李倩梅, 李一涵,等. 依托英文思辨教育網絡培養(yǎng)鄉(xiāng)村中學學生國際化視野的策略探索[J]. 科技經濟導刊, 2020(9).
[2]喻潮. 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重點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策略個案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17.
[3]韋繼權, 張小容, 胡雅佳,等.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踐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 2017.
[4]于文清. 初中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探究[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 2(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