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
摘要:基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的研究,本文闡述思維導圖的基本內(nèi)容,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具有激發(fā)學生對文本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為使得思維導圖能夠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更好運用,
本文還給出閱讀要素、巧用思維導圖等措施。
關鍵詞:小學? 語文? 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是學生習作學習的基石,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體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在小學中高年級,需要教師對閱讀教學給予更多關注與重視,運用貼合學生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來一點點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與理解、賞析能力。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在某些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但過于程式化,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效率不高。為避免此類情況產(chǎn)生,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在閱讀教學中。以下將結(jié)合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明在教學中是如何有效運用思維導圖的。
一、 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記憶之父”東尼·伯贊提出的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一改之前的線性思維模式,把研究或闡述的內(nèi)容放在中心位置,用圖文和線條繪制,猶如根系發(fā)達的大樹,枝杈穿插,主次分明。思維導圖很好地讓左腦、右腦綜合協(xié)調(diào)應用,提升了人類大腦的工作效率。立足于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特點,在新知識的學習期間,學生可以借助于關鍵詞、線條、顏色等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并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與研究。該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什么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至關重要。
(一)充分激發(fā)孩子們對閱讀的濃厚興趣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年齡小、心智還不夠成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想象力逐漸由簡單再現(xiàn)提升為抽象創(chuàng)造,抽象的邏輯思維意識逐漸形成。那么如何遵循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在閱讀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成為教師教學中亟待解決的課題。當突破常規(guī)教學模式,將思維導圖與我們的教學融合時,孩子們接觸起來倍感新奇,上述的問題將迎刃而解,課堂有了活力,學生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增強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預習是學好語文、學會閱讀的關鍵一步,葉圣陶先生說:“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钡怯捎谛W生理解力和自控力還不夠高,對課前預習往往興趣不足,也難以把握知識的關鍵點,預習的效果不理想。引進思維導圖,引導孩子們在進行課前預習時,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孩子們對此非常感興趣。結(jié)合文本,他們在預習時候繪制的思維導圖各具特色、鮮明生動。以上正是孩子們充分閱讀文本、充分預習的顯現(xiàn),因此對文本的理解也較之前深入多了,為后面的課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文本閱讀理解的水平
思維導圖在小學階段的運用,體現(xiàn)在孩子們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直觀圖像化、具體化的概況總結(jié),其中包含許多不同關鍵詞與關鍵知識點。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我們的教授者既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通過閱讀文本,進行思維導圖的勾畫和設計,也可以一邊展示孩子們通過課前預習而設計的思維導圖,一邊解讀與完善,促使學生能夠?qū)φn文有更加深入地認識與了解,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從班級學生的思維導圖——《巨人的花園》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多元化的,而孩子們對課文的關注點、切入點也是有細微差別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通過學生們的思維導圖直觀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林鑫杰同學在《巨人的花園》思維導圖中,這樣設計:巨人的轉(zhuǎn)變?yōu)椤白运?后悔-不再兇狠”,通過故事媒介——巨人的花園呈現(xiàn);巨人回來前,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玩耍,聽小鳥唱歌,他們是多么快樂啊!巨人回來了,他覺得花園是自己的,所以不允許任何人進出,孩子們不來玩了,花草也停止生長,園中一片凄涼,只有雨雪、雹子、北風在園里“玩?!?。后來,孩子們和巨人一起快樂地游戲,巨人漸漸衰老,只能看著孩子們在花園里玩,“我有許多美麗的花,可孩子們卻是最美的花”成為巨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從林鑫杰同學的思維導圖,我們看出了孩子對于《巨人的花園》一書的閱讀已經(jīng)有了直觀而具體化的閱讀收獲,對于人物形象的解讀也趨于深入。孩子的思維品質(zhì)在一點點提升。
在另一份思維導圖中,該同學將巨人的花園設計為核心,圍繞著花園展開故事。每一個變化,每一點發(fā)展都是緊扣故事發(fā)生地:巨人的花園。通過枝蔓式的思維導圖,我們清晰地感受到巨人的變化:性情趨向于溫和,與孩子們的關系趨向于和諧。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思維導圖
(一)明確要素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會涉及許多題材、體裁等,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們在構(gòu)思和設計思維導圖時要梳理出圖中大致有哪些要素。比如作家資料袋,字、詞、義知識點 ,段落關鍵詞,自然段關鍵詞,中心等。不同文體導圖也有各自的特點,記敘文要注意它的起承轉(zhuǎn)合分別是什么,散文要抓住“三情”主干來找,即“情景”“事情”“心情”,說明文要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些主干來查找繪制。老師要及時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使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認知能夠朝著清晰化方向發(fā)展。
(二)完善構(gòu)圖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共同體,有利有弊,思維導圖也不例外。它雖然會激發(fā)人的靈感,但是費時。孩子們在預習課文時繪制思維導圖,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關注以下幾個問題并及時規(guī)避:1.要對材料進行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將重要的信息吸納進思維導圖中,完全發(fā)揮思維導圖在文本閱讀中的作用。2.在實際工作中,孩子們需要時間對自身的思維導圖進行闡述說明。在過程中,孩子們要按照繪制思路來講述,因為介紹思路就是捋順學生的思考過程。過程中,學生能說得清、講得明,閱讀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3.學生要對其中的重點內(nèi)容與次要內(nèi)容明確把握,也就是分清主干和支干,關鍵詞要找準,從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與此同時,老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性的構(gòu)思布局,通過反復練習,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理解課文的思維導圖。另外,老師可以利用現(xiàn)在發(fā)達多層面的呈現(xiàn)手法,如課件、視頻等,把同學們的思維導圖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來,因為這種方式也是一種很直觀的鼓勵,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了,就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這對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結(jié)束語
總之,把思維導圖搬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這個舞臺上,是一次嘗試,一次創(chuàng)新。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工作開展中,老師對于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要有正確認識,明確教學優(yōu)勢與教學特點,將思維導圖靈活應用在相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閱讀質(zhì)量,也為之后的文字傾吐——習作筑實堡壘。
參考文獻:
[1]王玉印,楊澤.給孩子的思維導圖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20.
[2]郭利娟.“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