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允
淄博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yī)院,山東淄博 255120
實習是臨床培養(yǎng)合格護理人員的重要方式之一,通 過實習不僅可以對實習生進行全方位、有針對性的指導,還能夠督促其扎實掌握臨床護理技能和相關知識,為其正式踏入臨床護理工作發(fā)揮提供基礎保障[1]。骨科的臨床護理工作有許多的工作環(huán)節(jié),和患者的康復密切相關,帶教難度較大[2]。以往臨床主要采取以帶教老師為主導的傳統(tǒng)護理教學模式,更多的專注于傳授基礎知識、講解人文護理和指導專業(yè)技能操作,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忽視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3]。為了提高護理實習生的教學質(zhì)量,該研究將2019年1 月—2020 年1 月在該院骨科實習的60 名護理生隨機分組并分別予以階段式帶教方法和傳統(tǒng)帶教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F(xiàn)報道如下。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在該院骨科實習的60 名護理生隨機分為觀察組(予以階段式帶教方法)和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帶教方法)各30 名。觀察組男2 名、女28 名;年齡17~21 歲,平均年齡(19.1±1.6)歲;受教育水平:本科及以上12 名,專科及以下18 名。對照組男3 名、女27 名;年齡18~21 歲,平均年齡(19.5±1.5)歲;受教育水平:本科及以上10 名,??萍耙韵?0 名。該次研究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并備案,且所有實習生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觀察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帶教方法,具體為[4]:實習生進入骨科后,先由護士長講解規(guī)章制度、護理規(guī)范等,以及骨科術后常見護理措施及護理期間應該注意的問題,然后分配帶教老師,并根據(jù)護理教學大綱擬定具體的實習大綱,最后完成教學,實習生要根據(jù)帶教老師的要求,結合實踐指導做跟班實習。而觀察組則予以階段式帶教方法,具體為[5-6]:首先根據(jù)骨科護理實習大綱將整個實習過程分為4 個教學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入科后的第1 周,由帶教老師向實習生講解科室相關情況以及床位分配情況、崗位職責、骨科各項規(guī)章制度,同時向實習生講解臨床帶教內(nèi)容、時間安排以及護理過程中可能會涉及的相關專業(yè)知識、臨床實踐技能操作等。第二階段為入科后的第2 周:由帶教老師為實習生有針對性地講解骨科護理知識,同時帶領護理實習生了解骨科常用的臨床操作技能,通過各種綜合手段如傳授講解理論、示范操作、指導與鼓勵等讓護理實習生全面掌握骨科手術圍術期的操作要求,同時掌握骨科常用器械的正確操作方法。第三階段為入科后的第3 周:帶教老師運用各種的教學方法如模擬情景、分析案例、講解理論知識等,指導學生正確掌握骨科復雜疾病的護理措施、突發(fā)事件的處置方法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等,提高實習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階段為入科后的第4 周:通過帶教老師的指導,護理實習生獨立完成某項護理操作,通過老師、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發(fā)現(xiàn)護理實習生實習期間遇到的疑惑并予以針對性的講解。
骨科實習結束后,從理解能力、學習內(nèi)容掌握度、學習興趣3 方面了解實習生的實習效果,每項內(nèi)容滿分均為10 分,分值和學習效果成正比;詳細記錄兩組實習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臨床實踐技能成績,滿分均為100 分,分值和實習效果成正比[7]。應用醫(yī)院自制的調(diào)查表了解實習生對帶教老師的認可度,分為認可、基本認可和不認可3 個級別,統(tǒng)計學軟件比較差異。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達方式為頻數(shù)和百分比(%),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習生的理解能力、學習內(nèi)容掌握度、學習興趣三方面自評測分[(9.7±1.8)分、(9.2±1.3)分、(8.9±1.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6.6±1.4)分、(6.8±1.8)分、(6.9±1.5)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129、6.227、6.220,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習效果自評測分比較[(),分]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習效果自評測分比較[(),分]
觀察組實習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臨床實踐技能成績[(95.8±3.8)分、(92.4±4.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82.1±6.4)分、(81.2±5.8)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581、6.320,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綜合考試成績評分比較[(),分]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綜合考試成績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實習生對教學認可度96.67%(29/3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21/3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680,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實習生對教學認可度比較[n(%)]
護理學生在正式進入臨床工作前,必須進行為期1年的臨床實習,以便為其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大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在我國的護理實習生中,普遍存在著專業(yè)技能水平低、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等問題,遠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的需要[8]。而骨科作為臨床重要科室,其護理知識不僅內(nèi)容復雜抽象,而且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臨床帶教工作極為重要[9]。此次研究顯示,觀察組實習生的理解能力、學習內(nèi)容掌握度、學習興趣3 方面自評測分[(9.7±1.8)分、(9.2±1.3)分、(8.9±1.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6.6±1.4)分、(6.8±1.8)分、(6.9±1.5)分](t=8.129、6.227、6.220,P<0.05);觀察組實習生的理論考試成績、臨床實踐技能成績[(95.8±3.8)分、(92.4±4.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82.1±6.4)分、(81.2±5.8)分](t=6.581、6.320,P<0.05);觀察組實習生對教學認可度96.67%(29/3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21/30)(χ2=7.680,P<0.05),說明階段式帶教方法在骨科護理實習生教學中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傳統(tǒng)的帶教方法教學形式較為隨意和分散,經(jīng)過臨床帶教后學生并不能對骨科護理工作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因此實習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在傳統(tǒng)帶教中護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并不能有效結合,因此并不利于實習生未來的發(fā)展和進步[10]。而且傳統(tǒng)帶教法忽視了實習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因此實習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理論知識掌握度也不低,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較差[11]。相關學者[5]在其研究中指出,帶教后學生成績均有所提升,但實驗組學生骨科護理實踐操作成績、理論知識成績、總成績得分均高于參照組,實驗組對帶教方式的認可度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這與此次研究相一致。階段式帶教方法是依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與整合,進行形成科學、系統(tǒng)的帶教方式[12]。在骨科實習過程中,第一階段先進行護理專業(yè)知識和操作技能教學,第二階段進行臨床操作技能的練習,第三階段則由帶教老師指導護理實習生實施臨床護理措施,第四階段則是由帶教老師為學生進行護理重點和難點的解疑答惑,整個過程的難度在逐步增加,不斷深入,讓實習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擴充了自身的專業(yè)知識[13]。進行階段式帶教方法,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骨科護理要點,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骨科的護理質(zhì)量和帶教質(zhì)量[14]。階段式帶教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的護理實踐水平。與范文麗等[15]研究一致,其研究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實習生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得分(93.65±2.11)分,專業(yè)操作技能得分為(94.59±4.26)分,對照組實習生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得分為(78.26±3.15)分,專業(yè)操作技能得分為(80.19±2.68)分,兩組對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骨科護理實習生中實施階段式帶教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教學認可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