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敏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的素質化教育的應有之義,鑒賞教學的實施有利于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積弊,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健全學生人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了切實有效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養(yǎng)成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小學美術教師有必要立足于新課程理念,逐漸更新美術鑒賞教學觀念,優(yōu)化鑒賞教學策略,采用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
關鍵詞:小學;美術;鑒賞教學;
前言:美術鑒賞教學不同于知識性教學,鑒賞能力的提升也不能單獨憑借教師的口頭教學。在實際養(yǎng)成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具體化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利用美術理論知識觀察、感悟、分析不同的美術作品,并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由此可見,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絕非易事,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在充分認知鑒賞教學重要性的前提下,優(yōu)化鑒賞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們可以真正從美術課堂教學中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
一、美術鑒賞能力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將繪畫教學當做重點,雖然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但是從美術鑒賞能力的發(fā)展來看,卻難以發(fā)揮有效作用。尤其是在美術教學不得法,長期要求學生進行重復繪畫的情況下,學生們很容易產生疲勞感,這便導致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受到消極影響。為此,教師有必要對美術教育模式作出調整,將單一的繪畫教學轉變成美術鑒賞教學與繪畫教學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兩種教學形式中消除疲勞、產生興趣。正如《老師您好》的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愛的老師,如英語老師、數(shù)學老師為對象進行繪畫,當學生完成繪畫以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然后再引導學生們將目光集中到教材上來,為學生們講解教材人物畫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們逐漸學會人物畫的鑒賞方式。如此一來,學生們既能學習到美術知識,也能在趣味性的活動中產生美術學習興趣。
2.健全學生人格
美術教學具有獨到的“美育”功能,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鑒賞教學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具有顯著的作用。無論是在美術創(chuàng)作還是美術鑒賞中,學生們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很多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背后都承載了人文精神,以梅、蘭、竹、菊這幾種美術作品常見的主題來說,教師在講解美術作品的同時,必然會將其代表的高潔品質引申出來,學生也會由此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從而在作品的精神力量作用下,發(fā)展出健全的人格。
3.拓展知識面
美術鑒賞能力教學需要大量的美術作品作為支撐,這樣才能在學生豐富的美學體驗下生出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就小學階段的美術教材來說,其中不少美術作品都承載著民族和歷史的積淀,如《兵馬俑》、《唱大戲》,這些篇章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美術形式。在鑒賞能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的文化形成了解,從而在日積月累中拓展知識面。
二、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1.打好理論知識根基,促進學生形成理性認知
小學美術鑒賞教學建立在理論認知的基礎上,否則教學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應當注重理論知識方面的教學,為學生打下美術教學的根基,讓學生更加順利地參與到美術鑒賞活動當中。為此,小學美術教師要將教材中的美術知識做精煉化處理,以此方便學生記憶知識。完成理論知識教學以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鑒賞活動當中,對美術作品的謀篇布局、構造內涵進行鑒賞,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美感。正如在《六面怪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理論教學出發(fā),幫助學生了解“六面怪臉”這一事物。首先,教師可以從面具的起源進行講解,然后再給學生們展示造型夸張、色彩鮮明的面具,并且要求學生們對這些圖片進行細致觀察,思考面具中的各種元素和內涵。給足思考時間以后,教師讓學生們暢所欲言,交流討論,最終作出梳理的總結。當學生形成基礎認識以后,教師就可以教導學生制作“六面怪臉”,親身感受面具的特有魅力。
2.構建游戲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實際上,美術鑒賞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精神活動,人們通過感官欣賞美術作品,并由此生發(fā)驚喜、愛慕等多種心理,所以美術鑒賞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美術鑒賞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因為生理發(fā)育和閱歷知識等方面的因素,小學生既不能準確的讀懂作品含義,也很難長時間保持精力。所以美術教師有必要采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從貪玩好動的天性出發(fā),參與到美術鑒賞活動中來。正如《美麗的昆蟲》的教學中,學生們需要對自然界中不同的昆蟲進行繪畫,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與“每人畫一筆”的游戲。在這項游戲開始以前,教師要讓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們按照教師選擇的題目共同作畫。例如教師明確了“蝴蝶”為繪畫主題,并且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了蝴蝶的圖片。學生們在游戲中只能輪次作畫,一人為一幅畫添一筆,在全體組員的共同努力下,完整地創(chuàng)作出來。這時,所有的學生都已經在畫作中施展了自己的筆墨,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作品時,學生們也會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于自己那一筆。鑒賞作品時,教師要從畫作的協(xié)調性、精彩一筆等角度進行分析,對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給予中肯評價。在游戲化鑒賞模式的作用下,美術教學質量也獲得了相應的提升。
3.注重課堂交流,提升鑒賞教學整體效率
鑒賞教學是一個開放性的過程,學生們在鑒賞時也會因為視角不同、鑒賞能力不同產生差異化的見解。為此,美術教師有必要在鑒賞教學中強化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高效提升美術鑒賞能力。例如在《壺中日月》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欣賞壺這種器皿承載的藝術文化,不過小學生直接參與鑒賞教學活動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所以教師可以嘗試從典型藝術作品,或者是壺的構造部分展開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個壺,然后再邀請學生上臺觀察壺身、壺嘴、壺蓋和把手,然后再對茶壺的整體形象進行觀察。在這項過程中,教師可以同時點出茶壺繪畫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線描寫生的方法。用線去表現(xiàn)對象的形、體、空間。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局部了解事物,從而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此便能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細致觀察的作用下提高美術鑒賞能力。
4.拓展課外活動,為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機會
美術鑒賞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經年累月的鍛煉,然而教材中的美術鑒賞能力教學資源始終有限,教師若是不能將美術鑒賞教學的范圍拓展至課外,那么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就會受到阻礙??紤]到這項問題,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中觀察各式各樣的美術作品,如雕塑、宣傳畫,這些事物中都蘊含著獨特的審美情趣,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而不是局限性的認為美術鑒賞只能在課堂、在教材中實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小學生喜愛動畫作品,對生活中的元素也比較感興趣,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也可以適當引入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們在課堂以外也能獲得鑒賞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在充分認知教學實情的基礎上,采用靈活、多樣的鑒賞教學形式,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讓學生在長期學習中獲得知識、素養(yǎng)的雙重發(fā)展,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房晶晶.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小學美術鑒賞教學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07):168-169.
[2]郭含霽.小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增強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0(19):166-167.
[3]熊李麗.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美術鑒賞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