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玉華
【摘 要】生物學科其實是一門用于研究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與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是一種對于大自然現(xiàn)象加以研究的科目,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多多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思想,為學生提供更多能夠引動他們獨立思考的線索,打造更加優(yōu)質的學習氛圍。本文就圍繞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開展啟發(fā)式教學模式相關活動加以介紹。
【關鍵詞】高中;生物;啟發(fā)式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們學會并掌握各種高中生物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及時轉變教學策略,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對生物學科相關知識的研究活動當中,充分理解教師給出的啟發(fā)式材料并適當拓展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接下來,筆者將從多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一、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遵循原則
高中生物教師在嘗試著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時候,首先要尊重學生個人意愿。讓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擁有更自主的學習權利,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fā),高中生可以認識到自己所學習的生物知識不僅僅是為了在高考當中作為應試教育工具,更能夠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知識點的熱情。另外,為了更好地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教師要將課堂主體從教師與生物課本轉移到學生本體上面去,讓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角,在為學生講解各種生物知識與概念以后,要求他們通過相互討論的方式將生物課堂重難點知識記在心中,使得課堂學習多出一個思考過程,順利實現(xiàn)對于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啟發(fā)。最后,教師還需要更看重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生物知識教學間隙穿插敬畏生命、保護自然等思想的滲透教育,給予高中生更多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加強對學生責任感、使命感的培養(yǎng),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具備長遠發(fā)展的綜合硬實力。
二、高中生物課堂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具體應用
(一)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巧妙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高中生面臨著較高的備課壓力,如果教師采用單向知識灌輸的方式,往往會在無形之中加深學生們的壓力,導致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教師要秉持在生物課堂上保持與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的觀念,正面承認高中生具有獨立人格、認知潛能以及主觀能動性,給予高中生充分的尊重理解。這樣的教學態(tài)度不僅僅順應了當前新課改對教學的新要求,而且還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打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高中生物教師頻頻與學生之間實現(xiàn)友好互動,從而讓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和藹可親的形象,愿意在課上課下都跟教師產生交集,學生從主觀上對教師也是一種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跟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良師益友,無論有任何問題都能夠及時跟教師加以反饋尋求幫助,保證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作出教學策略上的改變,有利于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順利實施。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光合作用與能量轉化》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于植物是如何開展光合作用這一部分知識有著更深刻的認知,就設定一個“人類是如何維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動”的問題對學生加以啟發(fā),學生經過思考就會很迅速回答道:“人類是通過攝入食物”的方式維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動的。接著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人類與植物在維持自己生命活動上是否存在共同點?”基于這個問題,學生也就深入思考光合作用對于植物的意義是什么。有了人類攝取食物的例子作為對比,學生也能將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看作是植物“用餐”的過程,理解起來自然而然就會更為生動形象。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們演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演示過程當中為學生加以講解,學生在仔細觀察視頻的同時提出疑問,大家共同討論完成解答。
(二)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巧妙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對于高中生而言,學習知識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幫助自己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結構的過程,教師在帶領學生們進行生物知識學習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式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保證每一個學生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始終都擁有獨立思考過程,善于從一些看似尋常的知識點當中找尋到新的發(fā)現(xiàn)。教師要對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迸發(fā)的過程始終保持鼓勵態(tài)度,對他們加以贊賞與表揚,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己的贊同與期待以后,也會更注重鍛煉自我創(chuàng)造性思維, 想要證明自己。學生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模式等等其實都差不多,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大家分享創(chuàng)造性思維觀點,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思維碰撞,更容易在班級內部引動頭腦風暴活動,對大家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都有著很大的益處。
例如,在學習“質壁分離”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先要為學生們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們自己總結在使用顯微鏡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問答,有任何不懂顯微鏡使用細節(jié)問題的學生都可以提出問題,教師、其他學生都可以進行回答。當他們熟悉了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以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們進入實驗室,給他們提供洋蔥、硝酸鉀溶液,讓他們自己探索如何通過這些給出的實驗器材完成質壁分離現(xiàn)象的觀察?學生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下,就需要充分開動腦筋,結合曾經學習過的生物知識設計并實施實驗過程,找尋能夠實現(xiàn)質壁分離與自動回復的實驗具體計劃。如果學生們成功完成了實驗,不僅僅可以體會到實驗成功的喜悅感與自豪感,而且也提升自我設計實驗、實施實驗的能力,構建了極具創(chuàng)造性與邏輯性的思維模式。
(三)設計相關問題情境,巧妙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學習任何知識都是講究方法技巧的,而且每一門學科的建立都是因為本學科相關知識內容對于人類文明與社會生產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才能持續(xù)被研究的,也就是說沒有一門學科能夠脫離實際單獨存在。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善于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找到生活實際與學科知識之間的平衡點,用更貼近人類認知與生活經驗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嘗試著通過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開展生物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嘗試著通過將生物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方式展開教學工作。因為生物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研究生物生命活動規(guī)律現(xiàn)象的學科,跟我們的正常生活作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教師將生物知識用模擬情境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更容易吸引到學生興趣,他們在情境當中也很自然地將生活經驗與情境結合起來,并伴隨著情境當中人物角色的不同自身情緒有所變動,全身心投入解決情境問題的狀態(tài)當中,始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提升生物課堂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們講解“多倍體育種”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于育種跟染色體之間的關系有清晰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們思考:“為什么秋雨仙素可以使得染色體數加倍?”、“無籽西瓜又是通過哪幾種植株的父本、母本形成的呢?”這樣的問題也讓學生處于一種無籽西瓜培育研究員的角色當中,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也提升自我探究問題能力。在情境當中,學生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與思維能力都不會得到限制,反而會更加頻繁地利用逆向思維能力探尋情境中可能為自己遺漏的部分,增強了思維縝密性。通過設定多個情景的方式,學生不僅僅可以養(yǎng)成更強的信息檢索能力與適應能力,而且會對內容豐富多樣的生物學科產生更強烈的期待感。
綜上所述,為了構建良好的啟發(fā)式教學環(huán)境,教師就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并積極調動手頭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搭建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提升高中生動手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引導高中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真正意識到生物學科的魅力所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