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根
【摘 要】 古詩詞是古代文人墨客分享自身所見所聞所感的載體,它記錄著文人墨客的生活,是古代學者智慧的結晶。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高中生理應要認真學習古詩詞,體味古代學者的思想,學習古學者的人生態(tài)度,傳承中華的文化。在古詩詞中蘊含著古代文人墨客對當代統(tǒng)治政策的觀點,對環(huán)境生活的贊美,以及對勞動人民的憐憫之心等等,這些都是當代學生應該接觸了解的知識,只有更加了解中國的歷史,才更加有利于國家的發(fā)展。由此觀之,在高中教育中,教師要著重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讓學生對中華文化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加深學生的知識含量,促進學生成長發(fā)展。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古詩詞鑒賞? 教學優(yōu)化對策
古詩詞作為中華傳承多年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見證者,也是華夏文明的瑰寶,為使學生在成長發(fā)展中,能夠更加理解中華民族特色,教師在高中語文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鑒賞,從而提升學生詩詞文化掌握量。高中語文教材所挑選的古詩詞,都是適合學生本階段學習的作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學習理解古詩詞文化。本文筆者主要淺析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優(yōu)化對策,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讓學生能夠更加切實地理解古詩詞,學習古詩詞的鑒賞。
一、厚積薄發(fā),加強積累
古詩詞是從古傳到今的瑰寶,種類繁多,豐富多樣,學生要想加強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就必須要多多積累,積累過去的經(jīng)驗,使自身能力有所加強。要想理解一篇古詩詞,就要學會知人論世,先了解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再根據(jù)詩人的情感去體味詩詞的內涵,這就很好地加強了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也要為學生普及詩人經(jīng)歷,給學生推薦同類作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去學習了解,加深對詩人的印象,以及抓住詩人的寫作特點,這就有利于學生賞析詩詞。
例如:《短歌行》是東漢末年政文學家曹操以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詩歌,它表達了曹操愛才的心態(tài),是曹操具有代表性的招仕之作,學習這篇詩詞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古代統(tǒng)治者對賢才的渴望之情,以激勵當代學習認真學習,為國爭光。教師在開展這篇詩詞的課堂教學中,可先帶領學生分析曹操的奮斗人生,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詩人的事跡,然后推薦學生去學習曹操的其他詩詞,加深對這一人物的了解,學習曹操的寫作風格。在了解一個詩人的寫作風格以及他的處世之道之后,在遇到這位作者的詩詞賞析時,就能夠減輕賞析壓力,通過分析作者所處時代的局勢,以及當時作者的處境,就不難分析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就加強了學生對該詩人的詩詞賞析能力。
二、細讀作品,把握重點
對于詩詞賞析,其題目要求是重點,只有抓穩(wěn)題目對學生的要求,了解需要考察的要點,學生就能很輕松的應對題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歸納總結歷年考試真題,根據(jù)真題切實檢測學生答題能力,在學生答題過程中,找到學生的不足,改正學生的缺點,并教給學生合適的答題技巧。詩眼是一篇古詩詞的中心,教師在帶領學生賞析古詩詞時,要教會學生尋找詩眼,找到詩眼之后學生就能更好地把控全文,從而更精確地賞析出詩詞的內涵。
例如:《琵琶行》是白居易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樂府詩作之一,在這篇詩詞中主要講解的是作者自身與琵琶女的緣分,要表達的是詩人人生漂泊不定,備受煎熬的從官生活,同時也突出了作者不為權貴折腰,不與污濁之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懷。在這篇詩詞中的詩眼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句詩是全詩的中心,它所蘊含的是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同時也對自身經(jīng)歷的無奈,充分突出了整篇詩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也要讓學生去尋找詩眼,讓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前后關系,找出中心點,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把握詩句的發(fā)展,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發(fā)揮想象,理解詩句
古詩詞是距今幾千年的文化遺產(chǎn),它所代表的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文學沉淀,而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距離學生現(xiàn)在的年代過于久遠,學生很多時候無法感同身受地理解詩詞,這就給學生的詩詞鑒賞帶來難度。為解決這一難題,聯(lián)想教學法就運用到了高中古詩詞鑒賞中,學生在了解一個作者的人生之后,就要發(fā)揮自我想象力,將自我想象為作者,考慮自身處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自己會有怎樣的想法。
例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離世之作,這首詞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時間變遷,事事變化無常的感慨,以及作者對自身身世的悲哀之情,充分表現(xiàn)出了作者的哀傷之情。教師在對這篇詩詞進行鑒賞時,就要帶領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想象當時南唐后主被囚禁在閣樓之中的悲涼之情,并感悟作者國破家亡的悲傷,以及對天下百姓的擔憂之情,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后,更能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從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以及在本詞中所要表達的哀痛之情。運用這樣的方法去鑒賞古詩詞,就有利于拉進學生與詩人之間的關系,就能更好感悟作者的情感。
總之,中國之所以能在世界舞臺上有一定的地位,絕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而古詩詞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古詩詞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而且其蘊含的文化內涵也是對學生發(fā)展極其有利的。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給養(yǎng),它所蘊含的古典文化內涵,可以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對作者的作品進行思考討論,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發(fā)展能力。其次,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了解到了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民族情懷,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更加堅固。綜上所述,古詩詞對學生有很大的積極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巧妙地設計教學方案,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沈雁萍.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0(33):88-89.
[2] 陳芳芳.開展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20(09):22.